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 数据分析与数据科学 数据可视化
1558 1
2015-08-06
人类的记忆十分不靠谱,但最近认知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所捕捉的视觉细节比曾经所认为的要多得多。一份报告指出,每3秒看一幅图片,5小时看过上千幅图片后,测试者能在类似图片中辨认出特定图片,准确度将近90%。他们不仅记得曾看过一颗有裂纹的鸡蛋,还记得蛋白形成了浑圆的水坑。

1.jpg

换言之,当我们回忆一幅难忘的图像时,它会附带着大量信息,就像粘在毛衣上的芒刺。这意味着记忆指数本身就能提高信息图的效果。但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张图片如何才能被人记住?

2.jpg

记忆指数本身就能提高信息图的效果

近期,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博士生米歇尔·博尔金(Michelle Borkin)萌生了同样的疑问。为了找到答案,她与几位拍档从一系列刊物及网站上收集了2,000多张富含信息的图片,开展了“迄今为止最大型的可视化研究”。目的是为了找出哪一幅图片能够以内在自动的方式被记住,即博尔金所说的“前注意”方式。

包含6种颜色的可视化作品比包含少量颜色者更令人难忘

研究者首先为收集到的图片创造了“视觉分类”,以确定哪一种元素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接着,他们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410幅图片,展开网络实验,邀请测试者浏览这一系列图片并指出曾经见过的图片。重复图片总是出现在第91至109幅图片之间,以控制时间对于记忆指数的影响。

3.jpg

目前为止最难忘的可视化作品都包含“人类可识别对象”元素,比如照片、身体部位及图标,这是人类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事物。

研究发现驳斥了一个常见的观点,即复杂的图表不是好图表

除此之外,博尔金等人发现了成功信息图的几个窍门。颜色是关键:包含6种颜色的可视化作品比包含少量颜色者或黑白渐变者更令人难忘。

视觉密度,或某些人所说的“信息混乱程度”,也未必是毒药。事实上,复杂图像比简约图像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圆形是记忆指数的另一项标志(毕竟人类大脑钟爱曲线)。

反之,基本柱形图与图表很容易被遗忘。原以为这些图片或许记忆指数更高,毕竟我们从小就与之熟悉。结果证明,它们的辨识度太低,导致较高虚警率,即测试者会误以为自己曾见过它们。正如博尔金与拍档们所说:“天下柱形图一个样。”

4.jpg

“每一个柱形图都有着相同的格式。”她指出。“记忆指数相对较高的图片在布局与结构上更为多样化。”

基本柱形图与图表很容易被遗忘

他们将研究发现写成了一份详细报告,结果驳斥了一个常见的观点,即复杂的图表不是好图表。博尔金指出,其中最为难忘的图表描述了恐龙的系统进化过程,还附上恐龙照片,或许并不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只要此类元素能够将图表锁入大脑,又怎么能说它们是多余的呢?

其次,研究者强调,这项研究仅触及可视化效果的皮毛。博尔金等人并未仔细研究人脑如何记住图片所包含的信息,而仅仅研究他们如何将图片本身存留在记忆里。然而,难忘却难以理解的图片或许价值不高。博尔金已经进入另一项视觉理解的类似研究,她认为,从理解角度来讲,“垃圾图表”及无关的设计元素将造成负面影响。

“图标、照片与人类可识别对象能够立即提高(可视化作品的)记忆指数。”她总结道,“但作为一名可视化设计者,我必须提醒大家注意:请确保这些元素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你的主要信息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8-13 20:15:51
谢谢分享,看看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