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货币增加的去向可以分为:名义GDP、资产的货币化。名义GDP可以分为实际GDP和通货膨胀,资产的货币化表示以前不计价的资产现在进入货币流通市场。比如,以前闲置的土地,没有价值,但拍卖后所有权或使用权给某业主,它不计入GDP,但货币从业主流向了政府。资产的货币化过程,也是市场深化的过程。我国计划经济时代,许多东西是没有货币流通价格的,但在市场化的前提下,资产通过流通而形成市场价格,货币也自然加快的流通速度。
因此,我们通常用:M2-GDP-CPI来表示当年货币流通的速度,其实也是资产货币化的过程。
我国每年的M2大概在16%-18%,名义GDP8-11%,因此货币流通的速度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年有5%的增量资产进入市场,这个速度越高,表示市场化进程越快。
以我的理解,楼主所提的M2/GDP,应当是各自增长率比值的概念,而非现价余额的概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6 11:49:2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