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8-10-29 23:10:14 来源:[财经]  作者:[汪丁丁]
新经典阅读:
1.       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赵德亮、夏蓓洁译,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丁丁评语:我们讲授行为经济学几年来,第一次找到这门学科的通俗读本。这部作品的作者,文笔很好,在麻省理工学院讲授行为经济学。作品的英文标题其实更传神——“可预期地非理性”,然后是它的副标题——“塑造我们决策的隐秘力量”。关键是,假如你急于了解在国内各大学迅速兴起的行为经济学但苦于读不懂例如在这门学科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卡尼曼的那些实验报告,那么,这本通俗读物简直就是为你写的。例如,在第一章,作者分析了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征订广告,你会突然领悟卡尼曼在那些过于技术化的论文里试图表述的“框架效应”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假如你思考的时间更长一些,你会洞察到,例如,我们的选择行为之所以会受“框架效应”的影响,其实是因为我们不具有“完备理性”能力,所以,在给定的可选方案集合内可能会有这样一些方案,我们不晓得怎样比较它们的优劣,正是在这里,我们的选择可能受框架效应的影响。这部作品收集了许多诸如此类的有趣故事,以致你几乎不可能读了它而感觉后悔。不信?为这部作品写了推荐语的诺贝尔经济学家包括:麦克法顿(2000年因微观行为计量研究而得奖)、阿克劳夫(2001年因信息与行为经济学研究而得奖)、卡尼曼(2002年因行为心理学研究而得奖)、阿罗(1972年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研究而得奖)。
2.       丹尼尔.卡尼曼、保罗.斯洛维奇、阿莫斯.特沃斯基《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方文、吴新利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丁丁评语:如上述,国内经济院系和管理院系正流行“行为经济学”,这部经典恰逢其时——虽然,由于国内经济学家对这门学科的长期忽视,我们注意到,这部作品的中译者们来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2年宣布这项诺贝尔经济学奖时,这部作品的第三作者已经去世,奖项由第一作者卡尼曼与实验经济学家史密斯分享。行为经济学家研究得最多的主题是“有限理性”现象。最常见的有限理性现象是风险或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或许还需要数十万年或数百万年,我推测,我们人类的头脑才可能演化至更理性的状态。那时,我们或许对概率事件具有直觉,如同我们的几何直觉那样。这部作品的第34章“论统计直觉的研究”,我认为最重要。因为,它其实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这部作品其余各章的主题。我们对概率事件缺乏直觉,所以我们在不确定情形内的决策很容易受到,例如,“框架效应”的影响。假如你恰好在经济系或管理学院任教或学习,那么,当你读这部作品时,你或许还应读这家出版社的另一经典作品的中译本《行为博弈论》。
3.       约翰.梅纳德.史密斯《演化与博弈论》,潘春阳译,王小卫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丁丁评语:假如这位作者和他的追随者们像我们经济学家这样懂得自我宣传,我推测他一定已经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我的另一推测是,假如将来诺贝尔委员们关注并打算授予“演化社会理论”诺贝尔奖,那么他们开列的候选人名单必定会有这位作者的名字。例如,时至今日,当我们阅读演化社会理论时,会发现许多主题的展开都要依赖于这位作者阐述的“演化稳定均衡”这一概念。读者应注意这部作品的第13章“合作的演化”和第14章“后记”,因为在这里你可以了解今天我们称之为“社会科学基本问题”的那一套问题的来龙去脉。特别地,我们要向数学系的同学们推荐这部作品,因为他们或许更熟悉这一论题所涉及的“生物演化基本方程”及其数学理论,并因走进这样一个领域而改变自己的专业兴趣。
知识与情趣:
1.       三联书店《大事记:稿本上册 1932-1951》,三联书店2008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丁丁评语:貌似平常,这部作品让我们不能掩卷。这里呈现的,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为民族兴亡奔走呼号流血牺牲的历史记录,始自1922年6月,邹韬奋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生活》周刊是黄炎培先生于1917年联合当时教育界和企业界有识之士在上海创设的这家机构的机关刊物。1931年9月22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生活》周刊发表声明,“与国人共赴国难”,同年10月10日,胡愈之为《生活》撰文,预言“九.一八”事变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此时,《生活》周刊的日常发行量超过15万份,与全国最大的日报——《申报》和《新闻报》的发行量并驾齐驱,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刊物。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生活书店”成立,采取了“经营集体化、管理民主化、盈利归全体”的产权形式,全部资产约4万元,按照每一在职工作人员以往所得工资总额在全体职工以往工资总额内所占比例折为股份分红,以后新进的职工,扣除月薪的10%入股分红。
2.       伊丽莎白.扬-布鲁尔《阿伦特为什么重要》,刘北成、刘小鸥译,江苏凤凰出版集团、译林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丁丁评语:她一开始就备受争议,因为她与海德格尔的暧昧关系,还因为她将“平庸”与“邪恶”联系起来。此外,他们很少阅读或读懂过她晚年的作品《精神生活》。不过,她始终是我们最喜爱的女性政治哲学家。不仅如此,她辞世后,以她命名的讲座教授的继任者海勒教授,仍是我们最喜爱的女性政治哲学家。这本书的作者,是阿伦特在纽约新社会研究大学指导的博士生,1974年获得博士学位,次年,她的导师去世。遵循着导师的思想,她撰写了《汉娜.阿伦特:爱这个世界》,和这本书。为什么阿伦特对我们活着的人仍然重要?因为,今天我们面对着甚至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多的恶,和更少的宽恕。从几十亿英里之外拍摄的地球,只是茫茫宇宙里的一颗尘埃,它承载着的人类文明却至今不能在浩瀚的宇宙里寻得另一类似的文明,它如此渺小和脆弱,又如此不寻常,它维系自己的命运于一个自称为“人类”的物种,尤其依赖于这一物种是否有能力克服它内在的恶的倾向。
3.       田毅、赵旭《他乡之税:一个乡镇的三十年,一个国家的“隐秘”财政史》,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丁丁评语:平城,是这一系列故事发生的场景。作者在这里采访和生活,历时8年,于是有了这部史诗性的乡镇财政叙事。自周以降,中国社会的许多事情,与皇权实际可达的范围和绅权能够控制的范围之间的均衡有关。两千多年来,这一均衡似乎总在“县”与“镇”之间,有时皇权弱,绅权自治可扩展至县,有时皇权强,绅权自治退缩至镇或镇以下。后来,宗法社会被“铲除”了,这一均衡格局却难以改变。毛泽东御批的,人民公社(乡镇)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不论何处,只要乡镇财政濒临破产,当地农村的教育和医疗就会陷入危机。而乡镇的财政收入,那是读者在这部作品开篇即可见到的故事,“买税”、“跑税”、“高利贷”,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作者“导言”所说,30年间,市场的不确定性、财政关系的不确定性和行政体制的不确定性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乡村。“昨天虽逝,但未必尘埃落定,在流动的历史迷雾中,我们仍需夹衣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