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3280 5
2015-08-09
为什么股票不是货币?——转载

《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214页说,银行表外理财产品具有“较强的货币属性”,应考虑将其纳入货币供应量。想起半年前读《信用创造、货币供求与经济结构》时,书中说理财产品对我国货币供应量无影响,找来书翻了翻,原文表述是“中国现阶段的影子银行业务都只是些简单的‘信贷腾挪术’,其信用创造功能并不十分明显,对货币总量的影响可能也是相对有限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貌似矛盾的说法呢?《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的作者是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信用创造、货币供求与经济结构》的作者也是央行货币政策司的两位专业人士。我仔细阅读并思考了下,发现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

《信用创造、货币供求与经济结构》一书是这样说明理财产品对货币供应量没有影响的:居民或企业购买理财产品,不过是居民或企业的存款转移到了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下,一边减少的同时一边增加同等的量,存款总量没有变,所以对货币供应量没影响。注意,这里说的“货币供应量”是指按照现有统计标准统计得出的货币供应量。

而盛松成司长说的是,表外理财产品应该作为一项新的内容,纳入货币供应量的统计,理由是“较强的货币属性”——基本可以随时申购、赎回。

另外比较容易想到的是,虽然从统计上来说,表外理财业务对M2无影响,但如果表外理财业务对传统的通过银行“表内”进行的融资活动具有替代作用,那么表外理财对M2的发生是有影响的。

《信用创造、货币供求与经济结构》说,“中国现阶段的影子银行业务……信用创造功能并不十分明显”,这句说得不那么肯定,猜想作者写的时候也有很多考虑,不方便在书中展开。

但是如果按照盛司长说的,要把银行表外理财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范围,那么是不是能把其他许多直接融资也纳入?仅以“较强的货币属性”这一标准来看的话,一些证券、P2P债权都是T+1甚至T+0就能转让、并且价值比较稳定的呢。

早年我就有个疑问:为什么所谓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能够“派生货币”,而直接融资却不能?(不过从政策调控来说,央行只对银行系统内的货币派生有政策影响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8-9 10:45:32
如果认为股票时货币的话,就是认可非央行货币的思想。信用创造是以银行尤其是央行为基点的,如果某企业真有接近央妈版大小的符号影响操作力,那么他发行的股票其实就是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9 10:46:01
看到后面才知道,上世纪50年代业界就在讨论用“社会总的流动性资产”代替“货币供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9 13:58:50
这个问题好复杂的感觉,我是这样想的,不知道恰当否~
银行间接融资:比如A同学存入银行100元,银行拿去放贷给了B,那么A同学账户里没有变化,还是100,但是B账户里也会增加100(这里暂时没算准备金),这样有产生了100的派生存款(实际上资产增加了100,负债增加了100还是平的)
直接融资:A同学账户里有100元,转账给了B 100元,A的银行账户减少100,B多了100,所以没有派生存款,只是多了一张欠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2 06:43:40
guminaq 发表于 2015-8-9 13:58
这个问题好复杂的感觉,我是这样想的,不知道恰当否~
银行间接融资:比如A同学存入银行100元,银行拿去放贷 ...
说直白点,间接融资就是有杠杆链条,直接融资则没有!间接融资是从原生账户上派生出了很多钱,而直接融资则没有派生,相当于直接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