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改革开放以来备受世界关注,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也越发明显。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是世界上不曾有过的,作为构成经济发展基本单元的企业也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但是指导中国企业发展的管理学却仍然以西方的理论为主,至今也没有出现形成本土的管理流派与风格,出现一套立足中国本土公司的管理理论。中国不缺少优秀的企业家,但缺少一套根植于中国现状的管理体系,来贴合中国或者中华文化特点的管理体系,为中国企业发展答疑解惑,指明方向。
管理咨询过程就是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其赖以出名的管理理论也好、管理工具也罢,无一不是在当时所在国家有效的贴合了当时企业发展的要求,实现了咨询公司与其服务客户的共同成长。而纵观国内管理咨询公司,一方面是基于在外企、学校等学到的西方经典理论与实践,再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来开展咨询工作,这种方式思维逻辑的根本出发点仍然是西方的,并没有贴合东方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是基于自身丰富管理实践进行拔高,形成若干零散的管理方法、理论,但是缺少理论高度,不够系统,只能在一个较小范围应用。
中国企业不论是国企、民企都承担了相对西方企业更多的社会公益责任,使得以“实现利润作为企业基本目标”作为基本假设的西方管理理论适用性、实用性大打折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企业的特殊性。波士顿咨询也在最近提出,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西方经典战略规划理论是不适用的。他们按照环境可预测性与可塑性两个维度将战略规划划分成为四类,并进一步指出中国企业由于处在预测性差、可塑性高的环境,适用于可塑型战略。这是西方战略咨询公司对于西方经典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演绎,但正如前文提到的,中国企业可能无法通过这样改良的理论来有效指导自身发展。“十三五”一书,恰恰是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企业等诸多方面的深刻理解,打造一套贴合中国文化、贴合企业特征、了解国情的管理理论体系。通过这样的理论体系指导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对这样理论体系在各个企业当中的实际应用为中国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更为中国理顺企业与ZF之间的关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支撑。
中国发展到今天,面对产能过剩、劳动力减少、经济放缓、需求不振等诸多问题,已经走到了持续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进而实现中华复兴还是进入经济疲软的“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要关头,而随着新国家战略的推进,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都显得越发变幻莫测。作为国家战略实施者、利益风险分担者的中国企业,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有效整合资源,带动所在区域共同发展,在国家的大指挥棒下凝聚成一股合力,破难题,促发展,因此“十三五”规划相较与以往的战略规划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互联网一改2000年左右高科技、高技术的温和形象,通过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云计算等手段以雷霆万钧之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整个世界产业的组织方式,对互联网的应用也常常超乎想象令人称奇。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喷涌而出,互联网带来的商业奇迹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然而在互联网带来的商业狂欢背后,可以看到的是有捉摸不透的互联网思维式产品,因为战略定位而失去发展机遇的互联网企业,也有传统企业在互联网面前的焦虑,更有传统企业在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危机。因此,企业在面对互联网该做出怎样的应对,是每个企业都要思考、都要面对的问题。
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对于未来的认知、发展的规划,要抛弃静态的、局部的、孤立的观点,采用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站在当前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时代下,站在国家战略、互联网等大背景下,刷新对企业责任、任务的认知。采用一套贴合中国特色的、系统的理论体系,重新的构建企业的发展规划变得非常必要与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