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比特视界与原子世界呢?渠道和方式有哪些呢?(读《创客:新工业革命》笔记)
P17:“比特”与“原子”简要描述了软件与硬件或是信息技术与其他一切事物之间的分别。现在,两者之间的区别逐渐模糊越来越多的日常事务中融入了电子学,通过网络彼此连接,形成了所谓的物联网。
P34:名为“Arduino”的开源计算平台,是一种价格低廉、易于使用的处理器与免费编程环境。新兴的“物联网”中的大部分事物都是基于Arduino设备的。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将传感器和执行器联结到某一计算机程序上,实现计算与现实世界的对接,通常称为“实体计算”或“嵌入式计算”,实例屡见不鲜。事实上,从恒温器到闹钟、立体声、微波炉和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几乎所有家用电子设备都是以此方式运行的。你的汽车里有数十种嵌入式计算机,只不过它们都是封闭的专有设备,而Arduino则向所有人开放,任何人可对其做出修改。
P37:使用数字制造技术,将过去需要大量人力或极其昂贵的设备与制造工具的流程自动化(以增加针对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力)。
P31:商业制造业本身已经像互联网一样数字化、网络化了,而且更加开放。最大的制造生产线也采用了MakerBot的语言(G编码[1]),现实与虚拟之间可以随意转换。
桌面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也具有相同的功能,你可以借此设计出屏幕上的三维产品。使用CAD软件完成设计之后,可以选择“本地打印”(使用3D打印机或其他桌面制造工具打印出设计模型)或“全球打印”(将三维设计图发送给专业服务商,批量制造)。唯一的不同是,选择“全球打印”后,还需要提供信用卡信息或完成发票索取步骤,这与照片打印服务毫无二致。
P82-83:实体产品越来越多地由数控磨盘、印刷电路板拾放机等自动化装备赋予实体形式的数字信息。这样的信息被翻译成自动化生产设备指令语言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看,现今的硬件主要是软件,产品不过是用商品材料形式表现的知识产权。
成为信息的产品越多,能够将产品作为信息处理的程度就越高:大家共同创造、全球在线分享。
总之,原子能够成为新比特,因为它们越来越多地以比特的方式运作。
P86:算法、软件、硬件和数字制造工具是产品设计新标准……与在产品上打上相同形式烙印的机械印记不同,算法印记可以改变成品的外观与可见形式,由此产品可以随时变形变化。真正其起决定作用的是功能强劲的算法。
P243:“智能物质”描述了某些生命的基本组件。革申费尔德最喜欢的例证是身体细胞中的核糖体。一个核糖体就是制造其他蛋白质的蛋白质----一台制造其他生物机器的生物机器。在革申费尔德看来,那是一种先进制造的模型。革申费尔德称核糖体为“可编程物质”,DNA负责对它们编程。相同的原理适应于任何事物。
[1]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GjBmf9YTkMaDmEI4GJGBd6uTEPb72Av2_rolslNoTzR7t0sbdC8Rym4Y44BBNYAvzvAbOzbTIEwDcvIigW97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