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677 9
2015-08-14
有兴趣的青少年,学术研究遇到瓶颈的学者,有丰富人生阅历、不懂哲学但喜欢思考的人,都可以可加我QQ群 165378430,里面共享有我的文章,也有我诠释过的分析哲学专业教授的文献,本人的QQ是316295347,我能以爱情、公司里的管理、学校的学习、家长与子女间、工作、历史中的任何言语为案例,来展示这个工具的使用
     这个世界是由无穷无尽的规则构成,无论是科学、社科学科、经济、法律、金融、日常生活、企业、爱情、亲朋的社交等等,都蕴含着无穷尽的规则。甚至每个人从早起到晚上进入梦乡这段时间,也会遵守并制定成百上千个规则。这篇文章的目的,便是对这些无穷尽的规则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工具。
本文承接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和罗伯特兰扎的时空观,建立了系统的语言与规则的分析工具,赋予了规则以“工具”、“大小”、“矢量方向”、“阻力效应”的属性,对语言表达规则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其应用价值便是,在哲学方面,几乎能对前人遗留下来的所有的哲学争辩进行了消解,并解决了当前很多限制哲学发展的瓶颈和困境,尤其是语言定义解释的晦涩和相悖规则。
另一方面,将哲学与实际联系了起来,人一天内的一言一行,一个公司内规则的运行等等,都可以用到这个工具来解析。
比如,你可以用这个工具去解析康德的语言,可以去解析马列的语言,可以解析王阳明、孔子的语言,可以去解析你爸妈或对象的语言,可以去解析邻居家小女孩的语言,可以去解析经济管理中的语言。正如经典力学体系,既也可以用来计算星球运转、也可以用来计算人的一举一动的各种力学参数。
总之,限于篇幅,本文的着重点在于介绍一个简单易懂的语言和规则的解析工具。这不是结束,而只是一个开始,各个学科、生活中的所有语言,都可以利用这个工具来打开一个新的视野。




1.我做了什么
本人承接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从名词、形容词、语法的角度,各个系统地描述了语言的误用是如何导致描述规则的缺陷(表达哲学的缺陷),或者是如何引起哲学的争辩。(关于这两点,引自于《哲学就是对语言的误用—试论中期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消解》--作者:江怡,单位: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为了弥补语言表述规则的缺陷,我又创造了一套高维空间运动的理论体系,这只是一个指代分析工具,正如数学工具一样,将“人制定或遵守规则的行为”,心理,心灵,思想,逻辑思考等等这些晦涩的概念都统一为人在高维空间的运动。
2.这套体系应用的范围,使用的对象是谁
这个世界是由无穷无尽的规则组成的,充斥于科学、经济、法律、金融、公司规章制度、交通等等等,这些是人们能意识并常接触到的规则。而在生活中,人们的日常言谈,追求女孩中的心理战、话术,酒桌上的扯淡说辞,也时时刻刻的体现着,制定规则、背叛规则,解释规则的过程。因此,在我的论文中,一切的推导,分析,都是建立在日常的言语生活和经济史的基础之上,而避免去高谈论阔,使用各种生僻的词汇。
正如当年的牛顿定律,从星体运转,到我们日常走路,到处都可以应用。
有了这套体系,甚至可以俯视以往中外所有哲学体系,个人已经用这个工具验证过的有《国富论》,康德的物自体,现象,黑格尔,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王阳明的心学,叔本华的现象,尼采。
总之,只要是语言表述的规则,都可以用来补全分析。(因为我归纳出了,语言描述的规则和本体论的命题如何进行转化)

3.这套规则体系一大现实作用:
在分析哲学中,有这样的观点,通过对语言的解析,能够完成对哲学的消除。可是消除哲学争议之后呢,哲学该怎么用呢,没有人给予出答案。在这里,我给出一个这个工具的一大现实用处之一:解决相悖规则产生的疑问。
比如,以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某个规则对于某个事实的形成,在单回合博弈的条件下会起促进作用,则在多回合博弈的条件下起阻碍作用;而这个规则的相悖规则对于这个事实的形成,在单回合博弈的条件下起阻碍作用,则在多回合博弈的条件下起促进作用。
这个规律,我简称为阻力效应,而单回合或多回合博弈,也可以换作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这两个词(两个工具来理解)。阻力概念中的量化和线性化,在论文中,我已经以维特根斯坦的本体论和逻辑原子论进行了推导证明。并且,我以历史,经济,生活中的一切言谈进行了验证。
比如,在经济领域中,依赖黄金发行货币的政策体系和不依赖黄金发行货币的政策体系,各在各特定的时期,都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或阻碍的作用,这些一直是令经济学家困惑的现象。
比如,集权体制和自由民主体制,两者在军事,经济上博弈时,前者体现出了短期的强大而后期的疲软,后者相应的则是短期的疲软和后劲十足。


哲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本质论时期
本质论时期,人类一直认为在这个庞大复杂的世界背后,有一个最根本的规律,来制约着万物的运转。中西方等无数的思想家也一直在尝试建立一套绝对严谨的规则体系或是想找到最小的逻辑原子,或是发现天地万物运转之最根本的道,以此来衍生整个世界或是看透万物的运转。但是在用逻辑衍生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会陷入二律悖反的困境,或是创造了大量的生僻晦涩的定义,令其理论体系只能在少数人间得到传播,成为少数人或自己的游戏。

第二阶段: 现象学时期(由任意一个规则所衍生的规律体系,还对应一个相悖的规则体系)
一部分人,在他们探索或创立规则体系的过程中,发现了尝试建立了的任何规则都能被辩证地反驳,陷入无尽的争辩。他们或是陷入逻辑推导的相悖(与理性逻辑相悖的规则体系便是感性、人性),或是陷入了创造新的晦涩抽象的词句定义去解释旧的晦涩的词句定义的循环。以此为代表的有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王阳明的心学对理学的反驳,尼采的人性解放对传统伦理的反驳等等,他们发现了本质论的种种缺陷,也因此有了后来的以现象学的思维方式来研究规则,也就是大家已经放弃了“探究本质”这样的思想,转而研究现象之间的关系,重新回到基本的东西上去。比如物体是如何分界的?它的形状、边缘是经过我们的抽象思维定义出来的。“我”又是什么?在所有的现象之中,那些相对容易变化的,就形成了意识,而那些相对固定不变的,就形成了物质、外部环境。它们都是名相、概念。这样,本质论中解释不了的那些现象便成了意识。(此段后半部分,是引用)

第三阶段: 语言分析(相悖体系、规律与随机,哲学的争辩源于对语言的误用)
极少数人,在对这些规则进行无穷尽的反驳、修正,随机应变的应用过程中,发现了充斥于哲学、现实和生活中的无穷的争辩是源于对语言的误用,因此这部分转向研究解析语言,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比如,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开创的分析哲学、语言哲学。据个人观察,哲学发展到这里遇到了一个瓶颈:首先,对语言的研究仍是以现象的手段,并未形成一个系统性的体系;其次,哲学仍不能普及到大众,不能像物理那样,将曾经困扰着人类的天体运转之谜简化成一门很普通的常识性的科普;毕竟,哲学如果不能简化理解,便难以传播,难以应用,不能发挥其本应有的宏观指导作用,尤其是面临相悖的选择时;而且,分析哲学的目的是消除哲学或是说哲学中的纠纷,但是,如同辩证法一样,它也许发现了问题,诠释了问题,却不能解决问题。
而此篇文章的目的,便是尝试解决这些难题,在系统地修正语言和人的认识的缺陷之后,再把哲学从认识论或语言分析的阶段重新带回本质论,愿读者予以评价和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8-15 09:05: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15 09:08: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15 13:20:49
水浪 发表于 2015-8-15 09:08
1.我做了什么 ???
通过一个语言分析体系,来消解一切哲学争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9-26 00:00:53
  西方哲学发展三阶段:  古代哲学:  什么是x ?
                      近代哲学: x 在人类的知识的限度以内么?
                      现代分析哲学: 在论题中, x 一辞是什么意思?(比如说,怎么界定或例释x)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27 14:47:52
happylhd 发表于 2015-9-26 00:00
西方哲学发展三阶段:  古代哲学:  什么是x ?
                      近代哲学: x 在人类的知识的限度 ...
恩,是这个节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