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2570 1
2015-08-18
观念、诚实和才能是现代市场经济对人才的新要求,现代经济
理论人才的培养也需要适应这一要求。具有市场经济前瞻性的观念
是成才的先决条件,诚实的品格是成才的基础,才能(包括素质和
能力)是成才的关键。用公式表示就是:现代人才=观念+诚实+
才能。青年大学生要想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
塑造自己。
    首先,在观念方面,我们要从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转变为现代
市场经济观念,树立市场经济的本质观念、市场经济的一般观念和
现代市场经济观念。①
    其次,在诚实方面,要树立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感。从品
格、声誉、责任心、敬业精神、事业心、奉献精神等方面锻造自己
的品格魅力。其中,品格包括人格、品质和道德;声誉包括社会对
个人的评价、个人所具有的美誉度、信誉,这是一种无形资产;责
任心包括家庭责任心、岗位责任心、社会责任心;敬业精神包括认
真负责的精神和对工作的投入以及追求优秀业绩的态度;事业心包
括一个人想干一番事业的性格与追求;奉献精神是对社会、对他人
的责任与行为,一定层次的人都是为别人而活着。
    第三,在才能方面,要培养过硬的素质和能力。素质包括理论
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力包括抽象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组织协
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把经管学院的教学模式概括为“4+模式”,即素质+能力
+方法+氛围;我们把经管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概括为“合格
的人才=市场经济的观念+诚实+才能”。①
    依据上述教育理念与人才观,我们在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
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向学生传授经济学基本理论与经济学知识,更
重要的是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帮
助他们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与丰富的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上,
善于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教学活动还要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投
入科学研究事业。为此,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培
养创新型思维与创新型人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体制创新和学科建设为载体,注重理
论与方法的创新。经过“十五”“21l”期间的五年建设,取得了显
著成效。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获得了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并自设转型经济学、制度经济、循环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
济学、公共经济学等二级学科博士点,新增国民经济学、企业管理、
旅游管理等二级学科博士点,博士点由一个发展到15个。在人才培
养方面,经济学系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在全国具有明显优
势与特色,是高质量的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在2003年12月教育
部组织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验收评估中,得到以北
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为组长的全体验收评估专家的一致高
度评价,在全国“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中排名第8位,获得
了“优秀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称号。为了加强经济学
基地的建设,验收评估验收结束后,学院加大了对基地的投入力度。
在基地建设中,更加重视社会实践环节,更加注重基地学生的现代
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创新的教育和培养,为此委托经济学系举办了
《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每两周举行一次。目前《论
坛》已经进行了三年,从三年活动的情况来看,《论坛》在以下方
面取得了成效:
    第一,活跃了基地班学生的研究气氛。通过《论坛》的形式,
培养了基地班学生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上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研究
氛围,使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
实结合起来,用规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研究现实经济问题。
    第二,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经济思维方法。《论
坛》在举办中,每一个主讲人都有较为成熟的演讲论文,并安排高
水平的评论人对主讲者的主要观点、思维逻辑和具体研究方法进行
评论,同时参加《论坛》的每一位听众同学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式的讨论,培养了
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法。
    第三,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人才。在
《论坛》上,主讲人按照准备好的论文进行演讲,对听众同学来说
是一种引导,同学们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来领悟主讲人的研究方法。
同时,通过讨论,对主讲人的论文提出了修改意见,促进了主讲人
论文的完善。通过《论坛》,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
方法的人才,2005年第5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共收录了西北大学的6
篇文章,其中就有5篇出自《论坛》。
    第四,《论坛》成为了经济学基地班教学的第二课堂。课程讲
授为基地班学生学习的第一课堂,在这一课堂上学生学到的是基本
理论与基本知识。而在《论坛》这二课堂上,学生既可以学习每位
主讲人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也可以自己来演讲,实地锻
炼,因此《论坛》成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
     本书为《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的第三辑,收录的
14篇论文都是2006—2007学年《论坛》上的工作论文。这些论文,
一部分是基地班学生的演讲稿,一部分是硕士生、博士生及教师在
《论坛》上的演讲稿。14篇论文涉及到经济学的各个方面,虽然内
容差异很大,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
与方法研究现实经济问题。这些论文的水平也许不是很高的,观点
也许不是成熟的,但研究方法却是先进的、规范的,研究的内容具
有前沿性。我衷心地希望经济学系的负责人能够把《论坛》继续办
下去,而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论坛》办得更好,办出特
色,办出知名度,使其成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个品牌。
    白永秀
2007年6月26日
我国货币政策由证券市场
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效率研究
戚莎莎
    摘  要:本文采取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在当前中国人民银行运用货币
政策进行间接调控的新时期,中国资本市场规范成长的新阶段,货币政策通过
资本市场渠道传导的有效性。本文以资本市场是否能有效地将央行货币政策信
号传达给实体经济为切入点,在变量之间建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回归模型,发
现我国资产价格变动对于企业投资有正效应,对城镇居民消费有负效应。最终
得出了我国资本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发挥了有效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货币政策  资本市场  货市政策有效性
    作者简介:戚莎莎,(1983一),女,汉族,陕西汉中人,西北大学金融
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金融发展理论。
  一、引  言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经济增长和其
他经济变量的作用更加突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已逐步成为货币政
策传导的重要渠道。很多学者研究发现,相对于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决定
性的拉动作用,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积极的”货币政
策在向实体经济传导过程中出现了货币“渗漏”,通货增量不能有效地作用于
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实体经济环节,转化为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和推动经济增
长的动力,而是流进了证券市场“漏斗”,转化为虚拟资本。这种“渗漏”效
应严重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裴平、熊鹏,2003)。这两方面的原
因使得证券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成为当今金融理论界最前沿、也最热点的问
题之一。
    基于西方学者已经建立的较为完备的货币政策与证券市场关系的理论
体系,我国学者作出了两个环节的划分(陆蓉,2003)。第一环节作用于金
融体系内部,指货币政策信号传导到证券市场。即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行
为,如利率、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影响证券市场上货币供求
和投资者预期,并以极快的速度反映在股票价格的变动上。第二环节由金
融体系延伸到整个经济活动层面,指证券市场通过股票价格的波动影响企
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行为,从而对整个实体经济构成影响。第二环节的作用
通过四种效应进行:托宾的Q效应、非对称信息效应、财富效应和流动性
效应,其中,托宾的Q效应和财富效应最具有研究价值。本文对我国货币
政策证券市场传导的第二环节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财富
效应和托宾的Q效应进行检验,考察股票价格能否有效影响国内居民消费
和企业投资。
  二、文献综述
  对于证券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效应至实体经济的研究,西方起步较早,已形
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理论引发的对财
富效应的研究,米什金(Mishkin)提出的流动性效应对股票价格影响居民消
费给出了理论解释;托宾(Tobin)的Q效应,贝曼克和格特勒(Bemanke&
Gertler)的企业资产负债表效应,以及夏米、康西马诺和福伦坎普(Chami,
Comsimano&Fullenkamp)的通货膨胀效应为股票价格影响企业投资提供了理
论支持。
    实证研究方面,根据财富效应和托宾Q效应严密和易量化考察的特点,
国内外学者大多依此建立假设条件实证检验。在对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中,
Gorden(1993)根据美国历史数据,估算得出股票价格上涨1美元,财富增
加会导致3~6美分的消费支出增加。川Martin(2001)的研究发现,财富效
应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在美国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其效应大小仍没有达
成共识。Lettau&Ludvigson(2004)进一步认为,只有影响股票价格上涨的
因素是持久的变革时,才会有显著的影响,区分引起股票价格波动的因素尤
为重要。贺菊煌(2000)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全部居民资产边际消费倾向
为0.056,作为资产组合中的高风险资产,资本的财富效应更低。李振
(2001)对“5.19”行情后的股市财富效应作了简单分析,认为1999年消
费增加额的4.4%是由股市上涨带来的。高莉等(2001)分析了1995—
1999年的居民消费增长情况,发现财富效应对社会消费平零售总额的贡献
仅为0.019。国内研究的结果大都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并不显著的财富效
应。托宾Q效应实证分析的结果在国内外都存在很大的分歧,Fischer&
Merton(1984)的研究发现,把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考虑在内,股票价格是
投资的一个显著的解释变量。_相反,Morck,Shleifer&Vishny(1990)等
人则认为,在控制了影响投资的基本面因素之后,股票价格预测投资的能力
非常有限。在国内,魏永芬、王志强(2002)以上海综指代表股价水平,
以固定资产投资代表投资变量验证Q效应,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因
果关系。吕江林、朱怀镇(2004)运用VAR模型,发现我国股市投资的
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国内的研究总地说来都认为我国股市投资效应
偏弱。
    综合来看,现有研究反映出财富效应和托宾Q效应在我国并没有显著的
体现,证券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效应至实体经济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作者发
现,目前很多学者的研究数据多收集于2001年以前,但2001年以来我国证
券市场的内外部运行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QFII的实施以及以投资基金为
主的机构投资者发展和壮大、新的投资理念的导入和投资主体的进入、证券
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等等,势必会对证券市场的传导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由于时间测度的问题,一些学者在进行实证研究时的样本采集数量有
限(小于30个),难免对回归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另外,在考察变量
的选择方面,作者也有不同的见解,将消费影响的考察范围缩小到城镇居
民,更加切合我国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8-18 10:00:22
很受益,看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