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影响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小组成员】沈凯豪 叶炜 王菊 孙璐璐 张慧 许新蕊 王晨冉 许欣格
【指导老师】沈玉平 童幼雏
【基本内容】
(一)基本思路
国务院在发布的新“国十条”中强调要完善健康保险有关税收政策并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希望通过增大商业养老保险这一支柱在养老保险体系中的比重、做大做强商业养老保险。本小组就经济较为发达,制度较为完善的具有代表性的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展开调查。以杭州市为例,针对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展开调查,分别对企业职工(需求方)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供给方)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素分析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对访谈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认为居民对于社会养老保险的满意度是影响其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主要因素,而保险机构的售前售后服务水平、保险产品收益水平、居民保险意识和纳税人意识等因素,都将影响着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主要观点
1.在当前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方而言,对于社会养老保险的满意度是影响其购买与否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在当前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人群中,超过一半认为社会养老保险的收益率低于自身的养老需求;而在当前未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人群中,同样有超过一半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能够满足自身的养老需求。
2.对于商业养老保险自身的看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前人们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意愿。当前一部分人群对于商业保险的收益、服务等方面存在着较为负面的看法,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一部分收入较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人群则倾向于将一部分资金投入资本市场,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提供保障。
3.我国居民税收意识和保险意识的欠缺也将使影响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多采取代扣代缴的方式,这使得居民对于其自身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部分缺乏有效的认识,在调查中也仅有不到三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该政策将有效地降低其税收负担。此外,我国建国以来商业保险发展历史较短、居民保险意识欠缺、过度依赖社会养老保险等因素,也使得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
4.就目前而言,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在商业保险中所占份额较小,且以中高收入者为主。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业养老保险绝对数和相对占比的增加;以中高收入者为主的购买结构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策的调控效果。
(三)理论与实际意义
1.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出台后对商业养老保险无疑会起到推动作用,但从实际角度来看,政策在五月即提出了个税递延的政策,对已经购买保险的人群而言并无重大影响,反而是对尚未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人群,起到了促进购买意愿的作用,增加新购买保险的人数。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提到国家此项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有对社会养老金亏空问题的担忧,表现出通过推动商业养老保险来缓解社会人群养老问题的态势。当前该政策对保险群体数量的提升并无明显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会有所变化。
2.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在欧美国家是早已实行并取得一些成效的,比如美国的税延计划为商业养老保险增加了数十亿的增额,从长期来看对我国也将会有此成效。但在短期上,由于我国居民税收意识的缺失、税收知识的匮乏,人们对税负的敏感度不高(即税收弹性缺失),税收政策的变化在宏观上来看有所成效,但从个体角度出发,刺激政策对个体的收益微乎其微,甚至无法察觉。加之部分公众对商业保险所持的一贯的排斥态度,会使个税递延政策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意图在我国展开产生短期上的困阻。
(四)创新之处
1.切入角度合理。本课题通过建立居民购买商业保险意愿度为模型深入探讨个税递延政策的影响力。
2.对策建议可供广鉴。本课题对杭州市居民购买商业保险意愿度进行调查,为有关政策制定者和商业保险机构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