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8223 50
2015-08-22

京华时报记者昨天从清华大学获悉,“施一公院士拟出任副校长”的消息正在清华校内信息网公示。同样是在昨天,施一公的研究组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上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里程碑式的研究长文,可谓行政学术“双丰收”。

施一公1967年5月生于河南,无党派,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毕业,中科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经教育部党组研究,拟任命施一公同志为清华大学副校长。同时公示的任命还有现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一兵和现任清华大学校长 助理、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精密仪器系主任尤政,两人拟担任的职务分别是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和清华大学副校长。

近期,施一公在学术 领域也取得了丰收。8月21日,他的研究组在《科学》(Science)上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研究长文报道剪接体的三维结构并阐述RNA剪接的分子结构基 础。8月18日,该团队还在《自然》在线发表了题为《人源γ-分泌酶的原子分辨率结构》的文章,为理解老年痴呆症发病机理提供重要基础。论文发表后,施一 公表示:“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很可能超过了我过去25年科研生涯中所有研究成果的总和。”

去年7月3日,施一公召开生平首个新闻发布会,宣布其团队发现了阿尔茨海默症“元凶”的清晰样貌,该成果被称为“世界级突破”。


曾与饶毅联合发文批科研经费分配

施一公36岁被聘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40岁成为该校终身讲席教授。2008年,他放弃普林斯顿终身讲席教授职位回国,成为“千人计划”首批成员。与他同时回国的还有北大生命科学院前任院长饶毅。

归国后,饶、施二人曾联合在美国《科学》杂志刊出社论,批评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和科研文化问题。文章指出,中国研究经费持续20%的增长没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现行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

2011年,施一公和饶毅双双落选中科院院士。饶毅随即宣称“永不参选”。2013年12月,中科院院士增选名单终于出现了施一公的名字。之前,施一公已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

施一公目前担任多项行政职务,他表示,花时间在繁重的行政职务上是值得的,“希望能改变清华生命科学研究的软机制,为国内其他机构所借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8-22 11:55: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2 11:57:0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2 16:50:48
受到警告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2 18:01:04
13年那批,真心佩服仅此一人!!!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2 20:09: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