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11-22 09:53:00

如果“缺钱”(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对流动性的需要,一种是对财富的需要)就想着向货币当局无偿伸手要货币,货币当局所发之物的“信用”何在?

货币当局如何才能维持自己所发之物的“信用”?就靠自己是“货币当局”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09:54:00
以下是引用银月alone在2008-11-21 23:41:00的发言:
看来LZ的提议应该相当于以财政发行为民众提供福利

您说的lz不是指我吧?

我可没有这个想法啊。

在我可以接受的“想法”里面,只有这些:

1、由财政转移支付,增加退休人员工资。(马上就要执行了)

2、由财政转移支付,对某些特定生产生活用品实施直接补贴。(农机化肥种子/电视农用车太阳能热水器沼气池)

3、由财政转移支付,购买零售业日用品消费券,发放特定人群。

4、降低个人和小企业相关税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2 10:00:5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0:10:00
以下是引用银月alone在2008-11-21 23:41:00的发言:看来LZ的提议应该相当于以财政发行为民众提供福利

还有,除非“发钱”的机构(无论是货币当局、财政当局,还是企业)自己能创造财富或者自己本来就拥有财富,否则,所谓“提供福利”,无非是再分配财富。

向民众提供的福利,从何而来?货币当局的印刷bank notes的行为显然不是在创造财富。而财政当局则无非“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考虑国有企业经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0:11:00
银月alone所说的“lz”是那两位先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0:58:00

你当我不懂英语啊. 老大, 保证最低收入和你的 货币增发能画上等号吗?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dispbbs.asp?boardid=29&replyid=248033&id=386798&page=1&skin=0&Star=2

呵呵,当他说到佛利民的时候,我就怀疑他说的是不是负所得税

呵呵,将负所得税说成“按人发钱”,想像力挻丰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1:09:00
猫爪兄果然多才,在下又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1:12:00
lz总结的3点中,第3点也不能完全否定,毕竟增加内需是现在大家讨论的一个主要话题。至于增加内需的方法就看具体的政策和执行了。其它的观点,我就不说什么了,大家自有公断。至于按人发钱嘛,我看还不如不发,首先没有效率,而且它没有考虑需求跟弹性,国内不需要的东西就没有市场,进而会引起结构性问题。而且就像楼上各位所说,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很突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1:48:00

我更关心黄先生的目的

印象中

当年日本就做过类似的措施

短期是有效果的

在长期,

人们的消费与一生收入预期相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2:04:00

斑竹果然很牛啊。按人发钱应该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吧,货币量过多增加的恶果已经无数次在不同国家上演,国务院怎么可能容忍中国的经济再陷入那种怪圈之中啊。这只能解释成为不成熟啊。从广东某市给外来务工人员发红包,到近来上海某村给村民发28万元红利,这些事情其实只是在试图削减激化的社会矛盾,但是这样真的有用处吗?红利和补助分发到个人手中就由公权利成为了个人的私权利,对于私权利的主张是有效而亘古不变的,这样的话只会使人们的预期目标更高,这样的确会扩大内需,但是那又如何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2:32:00

lz在说别人断章取义的时候,自己也是同样如此,真是遗憾。

按人发钱确实不符合古典经济学,其中没有可取之处?

自己先入为主,只盯着别人错误的地方不放,这样如何跟你交流?

又或者,您来这当版主目的是跟人吵架?

winston1986版主也同样,经常怀疑别他人智商,这样很有优越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2 12:35:0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2:32:00

希望猫爪及其他同学继续努力,深入研究。你们才看了几篇文献,研究了几天,最好不要出来大声喧哗。

了解了国外“基本收入/社会分红/UBI/CBI”等各种形式的政策建议以后,再来研究一下货币名目主义的一些文献。如abba p. Lerner,H.P.Minsky,青年经济学家L.Randall Wray等人的研究成果以后,再来讨论货币问题。

我现在免费指导你们研究,你们要说谢谢的。

“按人发钱”的中文是我的独创,但其思想肯定不是我的独创性贡献。我巴不得把这个思想说成是我的。

但是,按人发钱的钱的来源,我提出了通过货币制度改革,以生产过剩(或过剩生产要素)作为其物质基础、以“社会分红”作为手段,把钱无条件平均发给所有公民。这是我的独创性贡献——论文正在通讯修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2:59:00
我觉得发购物券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购物券在哪可以消费,那些商家可以接受购物券,可不可以交换,是不是存在可以低价换取现金诸如此类的。真的很难实行。当然我也不觉得大量投资基建类是个很好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3:19:00
以下是引用happyoil在2008-11-22 12:32:00的发言:

lz在说别人断章取义的时候,自己也是同样如此,真是遗憾。

按人发钱确实不符合古典经济学,其中没有可取之处?

自己先入为主,只盯着别人错误的地方不放,这样如何跟你交流?

又或者,您来这当版主目的是跟人吵架?

winston1986版主也同样,经常怀疑别他人智商,这样很有优越感?

您想说什么?

您说我断章取义,请直接说好了,在上面诸多质疑中,那一段那一句是“断章取义”?

我可以确定无疑的说,“按人发钱”在黄党两位的理论中,没有一点点的可取之处。

我不会费尽心机的给别人圆谎,就只为了让某些人表扬我有“容人之雅量”。

请您注意,自始至终,黄党两位就不敢把自己的理论基础、具体措施以及对相应质疑,

哪怕最基本的回答拿出来让大家品评品评。

只会不断的往上贴东西灌水,试图用一些扭曲别的名家作品的手段,来吓唬住对这个问题有疑问的研究者。

按您的说法:“这样如何跟你交流?”的责任,不在我身上。

至于您说我和Winston版主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

尽我们所能,保护论坛的自由精神和学术气氛,为广大的论坛网友学习知识,交流想法服务。

防止某些不学无术,道德败坏,但又擅长语言暴力的网络流氓,影响论坛上朋友们的探讨心情。

我自己很高兴做各位网友的工具,为大家排除干扰,搜索资料,组织讨论,寻找名师。

[em20][em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3:32: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22 12:32:00的发言:

希望猫爪及其他同学继续努力,深入研究。你们才看了几篇文献,研究了几天,最好不要出来大声喧哗。

了解了国外“基本收入/社会分红/UBI/CBI”等各种形式的政策建议以后,再来研究一下货币名目主义的一些文献。如abba p. Lerner,H.P.Minsky,青年经济学家L.Randall Wray等人的研究成果以后,再来讨论货币问题。

我现在免费指导你们研究,你们要说谢谢的。

“按人发钱”的中文是我的独创,但其思想肯定不是我的独创性贡献。我巴不得把这个思想说成是我的。

但是,按人发钱的钱的来源,我提出了通过货币制度改革,以生产过剩(或过剩生产要素)作为其物质基础、以“社会分红”作为手段,把钱无条件平均发给所有公民。这是我的独创性贡献——论文正在通讯修改。

又来这套了。

就是不停的用这些“大而无当”的语言技巧来掩饰自己知识上的极度贫乏。

问下党先生:你的“以生产过剩(或过剩生产要素)作为其物质基础”,

是准备谁来交出这部分过剩生产?

或者是由谁来买下这些过剩产品?

由政府依靠财政收入买下?还是由印制更多钞票的央行来买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3:49:00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11-22 13:19:00的发言:

您想说什么? 您说我断章取义,请直接说好了,在上面诸多质疑中,那一段那一句是“断章取义”?

我可以确定无疑的说,“按人发钱”在黄党两位的理论中,没有一点点的可取之处。

“按人发钱”在黄党两位的理论中,没有一点点的可取之处。

我不会费尽心机的给别人圆谎,就只为了让某些人表扬我有“容人之雅量”。 请您注意,自始至终,黄党两位就不敢把自己的理论基础、具体措施以及对相应质疑, 哪怕最基本的回答拿出来让大家品评品评。 只会不断的往上贴东西灌水,试图用一些扭曲别的名家作品的手段,来吓唬住对这个问题有疑问的研究者。 按您的说法:“这样如何跟你交流?”的责任,不在我身上。 至于您说我和Winston版主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 尽我们所能,保护论坛的自由精神和学术气氛,为广大的论坛网友学习知识,交流想法服务。 防止某些不学无术,道德败坏,但又擅长语言暴力的网络流氓,影响论坛上朋友们的探讨心情。 我自己很高兴做各位网友的工具,为大家排除干扰,搜索资料,组织讨论,寻找名师。

[em20][em20]叙述不严谨是党、黄两位的不足,

但请不要断章取义,完全否定这种提案的价值!

求心也说明:这种提案是国外首创(得不得诺贝尔奖那是另一回事)

这种观点主要说的是  “按人发钱”是否合理,也就是说,

不靠印钞票,靠财政部“按人发钱”

相信以版主们的英文水准,看懂原文一点难度都没有,

就以英文原版展开讨论好了,这样比单纯的骂战有意思得多!

防止某些不学无术,道德败坏,但又擅长语言暴力的网络流氓

这种言论是版主该说的吗?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说别人,不会被人告诽谤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2 13:55:1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4:10:00
以下是引用happyoil在2008-11-22 13:49:00的发言:

叙述不严谨是党、黄两位的不足,

但请不要断章取义,完全否定这种提案的价值!

求心也说明:这种提案是国外首创(得不得诺贝尔奖那是另一回事)

这种观点主要说的是  “按人发钱”是否合理,也就是说,

不靠印钞票,靠财政部“按人发钱”

相信以版主们的英文水准,看懂原文一点难度都没有,

就以英文原版展开讨论好了,这样比单纯的骂战有意思得多!

防止某些不学无术,道德败坏,但又擅长语言暴力的网络流氓

这种言论是版主该说的吗?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说别人,不会被人告诽谤么?

你说的很好。

如果这两位是你的这个思路,哪来后面这些争执呢?

我32楼已经说明了我认为“可行”的财政补贴,虽然像你这种“按人发钱”在目前国内是不可能的,

但至少不影响理论探讨的可能性。

可是你自己不觉得奇怪吗?

为何他们两位从来没说出过像你这么清晰的观点呢?

因为他们根本不是你这个观点。

你再仔细看看,他们在引用过西蒙的文章之后,说的东西,是和文章原意一致吗?

至于你说我的语言和态度不妥。

对此,我只能说,我对我的谈吐文雅和雍容气度很满意。

我向各位陈述我对版主责任的看法,虽然不是人大论坛管理层的统一观点,但是至少还是有代表性的。

我并没有说出任何人是“网络流氓”,只是如果有人愿意对号入座,我又怎能禁止他们如此诚实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4:48:00
以下是引用银月alone在2008-11-21 23:41:00的发言:
看来LZ的提议应该相当于以财政发行为民众提供福利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1-22 10:10:00的发言:

还有,除非“发钱”的机构(无论是货币当局、财政当局,还是企业)自己能创造财富或者自己本来就拥有财富,否则,所谓“提供福利”,无非是再分配财富。

向民众提供的福利,从何而来?货币当局的印刷bank notes的行为显然不是在创造财富。而财政当局则无非“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考虑国有企业经营)。

看来没有更多的精彩讨论了,作为第一个结论,银月和sungmoo两位的这两段话,

基本上回答了本帖的问题。

那么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果真的运用平均分配货币的手段来再分配生产剩余,

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6:27:00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11-22 13:32:00的发言:

问下党先生:你的“以生产过剩(或过剩生产要素)作为其物质基础”,
 

是准备谁来交出这部分过剩生产?
 

或者是由谁来买下这些过剩产品?
 

由政府依靠财政收入买下?还是由印制更多钞票的央行来买下?

问1:你的“以生产过剩(或过剩生产要素)作为其物质基础”,是准备谁来交出这部分过剩生产?

答:当然是通过市场、以自愿交易的方式。谁手上有卖不掉的东西(且愿意卖掉、而不是自己使用、或宁愿让它腐烂),谁就交出东西、拿到钱。

问2:或者是由谁来买下这些过剩产品?

答:当然还是通过市场、以自愿交易的方式。按人发钱以后,充分尊重市场、依靠市场、相信市场,让市场发挥最大效能。因此,本人从理论上反对所有购物券、食品券、学券之类的东西,甚至反对用这些钱搞福利。谁缺什么、需要什么,自己决定,去市场上购买,自己花钱,效率最高。

问3:由政府依靠财政收入买下?还是由印制更多钞票的央行来买下?

答:世间的财富都是供人享受的,而财政和央行都不是消费的主体,因此,让他们买下来,也是财富的浪费。有个“民经”叫张二寅,根据马克思的价值补偿原理提出让央行购买。原理基本正确,但做法我反对。不过我很重视此人,开会叫了他,还把他介绍给左大培老师。

茅于轼天天在凤凰卫视讲财富创造,但却不知道财富创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分配。如果工厂把“财富”生产出来,却没有人买得起,这“财富”不能为人服务,能算是财富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6:50:00
那么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果真的运用平均分配货币的手段来再分配生产剩余,

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现在国家增加基建工程投资而不是按人发钱是有原因的:


这是见效最快最直接的办法.

因为现在市场根本不是缺钱,而是缺流动性,

由于大环境恶化,有余款的人纷纷减少消费或者停止了资本投入。


恕我直言,穷人在没有社会保障的前提下发钱也只会储存起来,

这时候要保发展不能靠他们。


而大搞工程,至少可以吸引手中持币观望的富人进行投资,

刺激经济,促进就业,立杆见影,当然是政府救市的第一选择。


现在,除了鼓励富人投资以外,剩下中国要做的就是:

等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回暖恢复进口。

由于贫富分化世界前列,绝大多数民众还在为温饱而挣扎,

所以中国的内需短期内是不可能培养出来以吸收巨大的制造产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7:15:00
28楼,
我什么时候提议过按人发钱或货币无偿发行?
引用中国的一些维基式网站的资料应该是提议约定与中央银行相关的定义,
否则的话几乎无法沟通
当然了,
也许有点分楼发贴-_-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7:18:00
34楼,
看来是的-_-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7:36:00
30楼,
谨慎一点应该也没什么坏处
毕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网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7:53:00

为了刺激消费和提振经济, 台湾拟向每位居民发放3600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一千两百元左右.

 中新网11月12日电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11日下午发表澳门政府2009年度施政报告。...再度推出向永久及非永久居民派发不少于5,000元及3,000元的现金分享计划等,进一步与市民分享经济成果,对抗全球金融海啸下所面临的压力和冲击。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89191869

10月30日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的不利影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公布了总额达26.9万亿日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其主要内容为:在明年3月底之前,向日本所有家庭支付总额上限为2万亿日元的现金补助(生活支援定额补贴金),每户四人的标准家庭大概可领到6万日元。

日本野村证券金融经济研究所经济调查部长木内登英对《财经》记者表示,日本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虽然可能延缓经济下滑的速度,但无望恢复景气。针对全国所有家庭发放的补贴金中,估计只有一半会用于消费,剩余部分可能用于储蓄。补贴金只能拉动2009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约0.2%,整个经济刺激方案也只能带动约0.5%的GDP增长。由于投资者知道经济恶化的原因主要来源于海外,市场心理的改善及股价回升的效果预计也有限。

为什么大家都开始发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2 18:20:1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8:05:00
获益良多,谢谢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8:18: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22 16:27:00的发言:

问1:你的“以生产过剩(或过剩生产要素)作为其物质基础”,是准备谁来交出这部分过剩生产?

答:当然是通过市场、以自愿交易的方式。谁手上有卖不掉的东西(且愿意卖掉、而不是自己使用、或宁愿让它腐烂),谁就交出东西、拿到钱。

问2:或者是由谁来买下这些过剩产品?

答:当然还是通过市场、以自愿交易的方式。按人发钱以后,充分尊重市场、依靠市场、相信市场,让市场发挥最大效能。因此,本人从理论上反对所有购物券、食品券、学券之类的东西,甚至反对用这些钱搞福利。谁缺什么、需要什么,自己决定,去市场上购买,自己花钱,效率最高。

问3:由政府依靠财政收入买下?还是由印制更多钞票的央行来买下?

答:世间的财富都是供人享受的,而财政和央行都不是消费的主体,因此,让他们买下来,也是财富的浪费。有个“民经”叫张二寅,根据马克思的价值补偿原理提出让央行购买。原理基本正确,但做法我反对。不过我很重视此人,开会叫了他,还把他介绍给左大培老师。

茅于轼天天在凤凰卫视讲财富创造,但却不知道财富创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分配。如果工厂把“财富”生产出来,却没有人买得起,这“财富”不能为人服务,能算是财富吗?

应该说,这段回答要比以前那些狐假虎威和云山雾罩的东西好了很多——这是个态度问题。

但是同时这些“回答”还是回避了一个基本的问题:

如果你是“按人发钱”之后,再让人去“自愿交易”买消费品,

那仍然是由“发钱者”负担此部分“福利”(转移支付)或者“重新分配”(财政发行)。

这部分钱怎么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8:39:00
以下是引用happyoil在2008-11-22 17:53:00的发言:

NBA联盟所有球员可得分红25000美元

这算是按人发钱么?

为了刺激消费和提振经济, 台湾拟向每位居民发放3600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一千两百元左右.

 中新网11月12日电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11日下午发表澳门政府2009年度施政报告。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89191869

10月30日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的不利影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公布了总额达26.9万亿日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其主要内容为:在明年3月底之前,向日本所有家庭支付总额上限为2万亿日元的现金补助(生活支援定额补贴金),每户四人的标准家庭大概可领到6万日元。

日本野村证券金融经济研究所经济调查部长木内登英对《财经》记者表示,日本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虽然可能延缓经济下滑的速度,但无望恢复景气。针对全国所有家庭发放的补贴金中,估计只有一半会用于消费,剩余部分可能用于储蓄。补贴金只能拉动2009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约0.2%,整个经济刺激方案也只能带动约0.5%的GDP增长。由于投资者知道经济恶化的原因主要来源于海外,市场心理的改善及股价回升的效果预计也有限。

为什么大家都开始发钱?


郁闷.

我已经说过了, 分清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还有 弄清楚那些 发的钱 来源是在什么地方.

这里面就没有一个是愚蠢到 我要发XX 亿,  那就叫央行多印出XX亿出来, 之后给大家分掉. 

还有他的引著本身就很有问题

至于你之前说那些英语文章.  我把两篇都列出来了,  根本就和他的 那种  "按人发钱"  完全不是一回事.  你喜欢可以自己去看.

而佛里德曼的负所得税, 就更加不是按人头发.

哈耶克, 则是支持金本位的, 而不是信用货币. 那样的话也根本就和这两位狗屁民经的增发货币扯不上边.

况且实在我的本身就是反对社会福利,  认为只需要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让那些人别饿死就是了.   唯一一种福利我认为必须要保证的, 就只是教育, 不管是他们子女还是他们自身的教育.

就算财政有足够的富裕,  也应该用到教育, 科研, 环保,础建设这些地方, 而不是当成"福利"浪费掉.  这也是我和猫爪争议最大的一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8:5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1-22 10:10:00的发言:

还有,除非“发钱”的机构(无论是货币当局、财政当局,还是企业)自己能创造财富或者自己本来就拥有财富,否则,所谓“提供福利”,无非是再分配财富。

向民众提供的福利,从何而来?货币当局的印刷bank notes的行为显然不是在创造财富。而财政当局则无非“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考虑国有企业经营)。

通胀不能减少系统财富,但是改变系统财富的分配格局,这是我与谭根林先生n年来一直坚持的观点,现在阁下也基本有这个观点,我很高兴。

正因为这个信条,所以我特别强调货币注入口(投放渠道)的选择。显然货币注入口处总是获益最大。“按人发钱”在本质上也只是要求改变货币注入口,从而改变分配格局。

至于分配格局的改变能否使系统的再创造能力更大,那是另一个问题,是决定货币注入口选在哪儿的重要依据。如果大家将“按人发钱、按穷发钱、按公共事业发钱……”依照这个思路来讨论,可能更能厘清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9:10:00
以下是引用winston1986在2008-11-22 18:39:00的发言:

就算财政有足够的富裕,  也应该用到教育, 科研, 环保,础建设这些地方, 而不是当成"福利"浪费掉. 

这也是我和猫爪争议最大的一部分.

已经够乱的啦,你就别再和我争这该不该“救穷”了吧。

关键在于,人家说的,和咱争的,根本就是两回事。

所谓“按人发钱”,

(1)若由财政当局发——另一说法就是:财政的再分配功能

(2)若由企业发——另一种说法就是:普遍涨工资

(3)若由货币当局发——即通货膨胀:从货币当局获得货币的人并没有付给货币当局相当的资产。

在(3)中,(货币当局)信用货币的发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可信的”资产准备(建立可靠的信用关系),信用货币也就没有什么信用了。——这句话有些同义反复,但是若想忽略此点,而去想“直接发放”货币,不过是在滥发(用)信用,结果无非是信用“贬值”。

而黄先生党先生则认为,不但可以通过(3)来搞定现有的“生产过剩”,还要主动的搞,每年都要搞,用来替代出口顺差造成的人民币增发,补上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缺口”。

并且,他们似乎将这种“改变货币信用”的方法堂而皇之的作为“调节分配公正”的最好手段。

这才是他们和其他的人(如银月、happyoil)之间的根本区别所在。

这些网友或对或错,不过都是在分析财政手段反哺特定集团的得失。

挺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9:16:00
况且实在我的本身就是反对社会福利, 认为只需要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让那些人别饿死就是了. 唯一一种福利我认为必须要保证的, 就只是教育, 不管是他们子女还是他们自身的教育. 

就算财政有足够的富裕, 也应该用到教育, 科研, 环保,础建设这些地方, 而不是当成"福利"浪费掉. 这也是我和猫爪争议最大的一部分.


我在前面论述了缺少基本保障的中国不适合"按人发钱",日本"按人发钱"效果尚且如此,更不必提中国了.

话又说回来,大搞基础建设有会不会有后遗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9:17:00
以下是引用草野在2008-11-22 11:12:00的发言:
lz总结的3点中,第3点也不能完全否定,毕竟增加内需是现在大家讨论的一个主要话题。至于增加内需的方法就看具体的政策和执行了。其它的观点,我就不说什么了,大家自有公断。至于按人发钱嘛,我看还不如不发,首先没有效率,而且它没有考虑需求跟弹性,国内不需要的东西就没有市场,进而会引起结构性问题。而且就像楼上各位所说,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很突出。

对这个我持反对意见。首先,不能将“按人发钱”简单地望字生义,理解成只是按人发钞票,其中也有很多具体的操作办法。这个问题我n年前与作者见过面,提到过这个用词的问题。作为抽象理论,作者又能怎么运用更合适的概念?其次,将钱发给中间环节与发给终端环节,显然是发给终端环节更能拉动内需,更能使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匹配,这是有人分析过和演算过的,阁下可以分析看看。

我国人们往往喜欢用政策(建议)的执行难度和祖训来论证政策(建议)不合理,这是强盗逻辑。比如人大的××经济学家就这么在他的博客中说(不是人民大学的人大),给穷人发钱不合理,因为那会使很多富人装穷人;发行过程会有很多人贪污……。我只是反问了他一句,低保是怎么发的?低保本身就是给穷人发钱。

其实低保就是"按人发钱"的一个变种,或者说“按人发钱”是比较懒惰的发行货币(或运用财政)的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