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曹国奇在2008-11-23 13:32:00的发言:
正是因为这个定义,所以我非常强调货币注入口(投放渠道)这个问题,因为直接影响分配格局的改变。据个人所知,国内还没有人讨论过货币投放渠道(注入口)与分配格局的关系。货币投放渠道(注入口)与生产格局的关系很多人都注意到了。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23 11:35:00的发言:一切权力归人民。印钞的权利也属于人民。全民每个人都发(或印)一样多的钱,这是人民行使本来属于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国家或央行或其他什么人对人民的施舍,任何人没有失去什么。当然,每家每户都印钞是不可能的,因此,央行仅仅是代替人民行使印钞的权利,印出来的钞票全部按人头平均免费发放。
曹院士和党先生的上述观点中相同的思想是:
全部的微观主体分为两部分——人民和非人民。
他们都强调,只要把“注入口”指向人民,就会只给人民带来分享生产剩余的“福利”。
那么,“人民”是如何定义的呢?
1、它没有现金资产;(否则为何通胀对他们没有失去什么?)
2、它消费全部当期收入;(否则为何发放的钞票不能被储蓄?)
3、它不交税,不拿低保,购买生活用品之中不含税;
(否则,每个人对央行的货币使用总量就不一样了。)
4、它不获得除了劳动要素收入之外的任何其他要素收入。(否则为“资本家”。)
只有这样的定义下,每位获得“按人发钱”的“人民”,才有可能是只有“福利”而无“损失”的。
而其他的“非人民”,将必然受到通胀、抢购、生产效率下降、以及可想而知的社会混乱的多重影响。
[em01]
那么大家想象一下,到底那些人属于我上面所描述的“人民”呢?
乞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