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柳传志时间的胜利者
王燕青 南方人物周刊
三座高峰
在某种程度上,联想就是柳传志的作品,不论是“投资+实业”的联想控股还是专注IT的联想集团。历数柳传志的联想岁月,他带领联想连续爬上了三座山峰。
第一座山峰是2000年联想分拆成功,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分别成立。分拆前两年,柳传志对高科技企业将要被颠覆有些清醒的认识,“那时候联想集团正一路往高走,往高走的时候一般不容易去想这件事”,而柳传志就在那时坚决地把联想集团的业务全面放手给了杨元庆,自己重新去考虑走多元化这条路。
在做出分拆决定之前,柳传志并不十分确定这是一步成功的布局,他认为电脑行业“里面风浪太大”。联想控股也是在这次分拆之后成立的,这是柳传志为联想未来更多可能布下的先手,也可能是比分拆意义更重大的事情。
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则是第二座山峰。这是柳传志自认为影响最大的一件事,而当联想集团的PC业务成为全球第一位时,他赋予了这件事“成功”的定义。不过,这座山峰攀爬得并不那么顺利。
2009年一季度,联想集团亏损2亿多美元,而且已是连续两个季度亏损,“眼看着就到了悬崖的边缘”,柳传志不得不再度出山,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重新担任总裁。此后,“柳杨组合”力挽狂澜,联想集团扭亏为盈。2011年11月,柳传志功成身退,把帅印再度交给杨元庆。
如今,联想控股上市是柳传志攀爬上的第三座山峰。他说这不是巅峰,只是完成了整体愿景的百分之四五十左右。上市后,整个联想系的股权关系更加明确合理,融资渠道更加多元。联想控股庞大的资产包里有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两部分业务。其中,战略投资包括IT类的联想集团;金融服务类的正奇金融、汉口银行、联合保险、拉卡拉和苏州信托;服务类的拜博口腔、增益供应链、安信颐和、神州租车;农业与食品类的佳沃、丰联;房地产类的融科智地;化工与能源材料类的联泓和星恒电源。财务投资包括天使创投联想之星、风险投资君联资本、私募股权投资弘毅投资。
在考量“得失”问题时,联想肯定是“得”的成分大一点,否则也没有今天的联想。但不可回避的是,它也存在“失”的问题,错过了一些好的机会。柳传志总结称,“对某些行业的看法,或者一些新鲜事物的出现不够敏感,或者没有选择到合适的人,或者坚决地把原来的路走完错过了时机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联想控股的班子——执行委员会在务虚会上解决的。
联想控股上市后,柳传志把总司令和总设计师的位置交给了朱立南,将自己定位为参谋,“实际上已经当了很长时间的参谋长了”。
现在,直接向柳传志汇报工作的人不超过10个。他有一个三四人的助手团队,专门帮他检查一些工作的执行情况。有时,如果对某件事或某个项目感兴趣,他也会亲自跑过去看,核查他听到的汇报情况跟落实的东西是不是一样。在这样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他会在务虚会上有针对性地提一些建议,但不会指手画脚。他也承担起了对外的门面工作,“给他们当演员。”朱立南是柳传志选出的联想控股的总裁,全面地负责联想控股的工作。
柳传志一直都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舵手。相对而言,他对职业经理人比较排斥。联想集团在2008年的危机,柳传志认为主要是职业经理人的一些短期行为造成的。他也不认同搞垮惠普的职业经理人卡莉·菲奥莉娜(前惠普CEO),因为他们不会对企业的长期愿景负责。联想的舵手必须有主人翁意识,朱立南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合适的。
“他们(柳传志、朱立南)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孙陶然认为,联想系的文化是高度一致的,核心价值观也是高度一致的,“求实、进取、创新。所谓的求实就是实事求是,说到做到,想清楚再承诺,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这是最核心的一条基础。你不符合这条,在这个体系就活不下去。”
朱立南是跟随柳传志一路征战过来的老将。在2000年联想分拆时,他居间谋划立下了大功,获得柳传志赏识。柳传志认为朱立南在集中集体智慧方面做得非常成功,“能够把很多事情分析得很清楚。”孙陶然和朱立南私交甚好,每个月会一起聚一次。他眼中的朱立南可以把很复杂的事情协调好,“可以容纳各种各样有特色的下属。”
2009年,柳传志完成了联想控股的股权改造,他的老朋友、泛海系老板卢志强从中科院手里接过了联想控股29%的股份。现在联想控股的股权关系为:中科院下属的国科控股占联想控股29.04%的股权,为第一大股东;联持志远和联恒永信联合持股27.92%、中国泛海持有16.97%;个人股东中,柳传志持有2.88%的股权、朱立南持有2.03%的股权。柳传志认为,让员工拥有一定的股份比例是真正能把握企业方向的基础。所以他要牵头设立一个好的机制和体制。
除了柳传志、朱立南持有联想控股股份之外,宁旻、陈绍鹏和唐旭东等分别持有1.52%、0.84%、0.84%的股份。至此,柳传志基本解决了“谁是企业主人”的问题。
颠覆自我
一年多以前,孙陶然两次去海南探访养病的柳传志时,他发现柳传志已经在系统地思考传统行业如何拥抱互联网。柳的基本判断是,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还是要有一个策略和步骤,它不是一个颠覆性的、革命性的,而是改良式的、拥抱式的转变。
联想集团早年在互联网领域曾经做过尝试,但最后以失败告终,这可能在柳传志心里留下症结。他始终想在互联网领域里做成点事。
2000年,联想集团做了FM365网站,曾经很红火,网站流量一度位居国内所有网站前五,但后来却被迫关闭。今年3月,联想集团旗下的神奇工场又重新启用FM365.com域名。这或许可以理解为柳传志还是不服气当年的意外失手。
“一些标杆企业做出了特别让你感到吃惊的事情的时候,即使你本身不进入这个行业,你也有必要去进行了解和跟踪。”这是柳传志学习互联网的途径。
他常跟马云探讨互联网思维,支付宝的成功对柳传志的震撼很大。他把马云请到联想控股讲课,当时觉得马云讲的有些东西不可思议,“最原先是马云自己给自己提的目标,我觉得简直是完不成,但是他完成了。然后他的方法提出来以后,依然会觉得不可思议,当你到了再后来别人再做成的时候,你说你脑子里还不明白,那可能就不能在企业界混了。”
雷军说柳传志先后在不同场合和他深谈了数次,“他每次都说看不懂互联网思维,但实际上他对互联网思维吸收得比很多年轻企业家都快都深入。他虽然七十多岁了,其实有很年轻的心态,还去看《小时代》理解90后的想法。”这给雷军很大的触动。
女儿柳青对他的冲击也很大。柳青现在是滴滴总裁。她说很幸运能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父亲柳传志更多教给她的是方法论。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严父不同,柳传志愿意像朋友一样跟柳青轻松聊天。在提及孩子的教育时,柳传志说,哪怕是孩子,也要尊重每一个人的意见。
合并前,滴滴和快的有过几波白热化的免费、补贴竞争。柳传志后来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很值得借鉴的方式。他的一个朋友原本从来不用打车软件,听说可以抢红包后就使用了,“开展一种创新模式的时候,怎么能够让客户接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像红包这种方式。”柳传志一直有开放心态,但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出现时,“不是大家步调都能够很统一的,我是比较稳健的类型。”
风暴过后
像柳传志这样的人还需不需要寻求认同感?“我觉得人本质上都逃脱不了一种情感的力量。”夏华认为这种力量最直接的来源是认同,“人到什么时候都有这种需求,不过已经不是世俗里说的一种认同,是精神层面的、情感上的(认同)。”看着庆功宴上喜悦的柳传志,夏华意识到人这一辈子无论有多成功,“都希望在现场跟你享受成功喜悦的有你的家人、朋友,但并不是有了这份认同才会成功。”
稳健的柳传志让人无法将其与“意外”联系起来。子女事业成功、家庭关系稳固、夫妻感情和美,他给人一种很强的安全感。
最近一次产生舆论风波还是在2013年。那一次,他在企业家团体内部提出“在商言商”,迅速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甚至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在公众心目中,他的中国企业家领袖的形象一下子变成“只是一个商人”。“我从来没想过当什么(领袖)。正好,我非常愿意回到商人的位置。”柳传志一笑而过。他说,他恪守这样的底线:但凡是影响到企业,危害了企业或者是危害到员工的利益,那我就不说了,这就是在商言商。
他在对外塑造“只是商人”的公众形象。在企业利益与社会贡献方面,他把企业利益放在首位。他不希望别人把他看得那么重那么高,“过去从历史上就说无奸不商的这些话,我就是个商人,而且我就要做一个讲诚信的商人便又怎样?”
“他是一直恪守价值观的典范。”孙陶然觉得在目前中国的商业环境下,最缺乏、也最需要倡导一个典范,“现在恰恰是很多企业不择手段,不遵守商业的契约精神,不诚信,用不好的方式赚到了钱,却不被谴责。”而柳传志坚持“富而有道”。
似乎这一辈子他都在坚持一些原则性的标准。现在,柳传志把自己看成了一个真正自主的个体,开始关注自身。“他越来越会生活,越来越会玩了。”夏华觉得他们这一代企业家,“不管怎么样,都得学会玩着干。”
他开始启动新的生活模式:他给自己安排一些看公司文件的工作,每天3个小时左右;保证每天有一个半小时锻炼身体;其他时间就是看闲书,听有声读物。他很喜欢看网络小说,也爱看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书籍。“好的新鲜的东西、事情都是企业家要学习的,甚至超过了商业界的部分。”
最近他在看穿越小说,极力推荐一本叫《枭臣》的网络小说。他是一个吃了鸡蛋还就真想去见见母鸡的人。柳传志开始让手下安排与这位网络写手见面的事情,觉得作者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孩子。他喜欢在跑步机上运动时听有声读物。不过,他不喜欢宫斗类的穿越小说,觉得荒诞。
作为一个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更感兴趣的人,柳传志看网络小说的初衷是为了研究现在年轻人的喜好和价值观。对于年轻一代在阅读碎片化时代的问题,他有自己的看法,“再碎片化,不能大家全说瞎话。你看咱这个电视里头现在演的,包括了生活中的问题,男的女的张嘴就说瞎话,还认为这是很机敏。这难道是好事吗?”
“(对这种现象)你着急吗?”
“我着什么急。你们活着跟我(有什么关系)?”
对于柳传志这一代人来说,理想、责任一直是成长的关键词,创办企业31年,他也一直在努力宣扬这一点。就在我们采访的房间里,柳传志背后就有一幅联想文化的书法作品,开头就是这样的字眼:“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
也许到了这个年龄,完成最后一战后,柳传志开始只为自己而活。他设想完全退休以后,怎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看书、看电视剧、看电影、去听京剧、跟人聊天。
他开始打量这种生活,“这个事怕琢磨。要是不琢磨,完全任其这么下去,你会觉得麻烦,为什么呢?比如当人们都不认识你以后,你可能做某些事自己出去,会受到别人白眼。你自己预先没有思想准备,你就会觉得不习惯,但是如果你思想有准备,你觉得我就应该往那方面去做那种体验。”
最近的一次,柳传志去一家普通医院看一位病重的老同事。在非探视时间里,他被保安一把挡住。他很恼火,可是转念一想,大家都是这样,只是人家不认识“柳传志”罢了。
“设想过80岁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吗?”
“我80岁的时候,大概就不会有谁再(记得我了)。除了联想本身的人可能还有人知道,其他人就不一定会知道了。”我想起第一次见柳传志。他正要上车,我叫他,他转身回过头。当他80岁时,他还会期待听到背后有人叫他“嘿,老柳”吗?
(实习生赵睿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