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这次政府扩大内需的举动更多关注普通百姓实际购买力的提升,
医疗、社会福利、养老问题的解决是关键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很多人认为现在生活已经不错了,这简直是废话,和平年代会没有饭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居安思危,论政策好坏,历史早就是总说纷纭,彻底与温和,不过是历史的选择,原因多着呢.如果没有经历世界性大的事件,就只有慢慢的解决问题了.一般人唯一的权利也就是使劲的骂骂,或者随波逐流,文化精神还是一个样.
在我们国家缺少一个良性的财富积累机制,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改革,进一步加大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正确引导国家的投资方向,做到真正的藏富于民。这样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的消费积极性
扩大内需不是一个合理的提法,保障内需才是一个科学的提法,保障内需是一个长期的伟大工程,政客们和专家们必须理解这一点,要保障内需,就要学习所有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那就是维护劳动者利益、藏富于民,推动国民财富倍增计划!
我觉得楼主有点以偏盖全了
扩大内需包括消费和投资,政府的主导思想是通过政府投资(注意这是政府掏钱)来搞基础实施建设,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间接来提高就业和国内经济发展啊,这好像跟以前那种掏老百姓钱来扩大内需不是一个概念吧
对,藏富于民仍强国之本也.外需萎缩,以内部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是时候发挥重要作用了.但对于一个平凡普通的家庭来讲,没有完善的社保福利惠及本身,谁也不敢乱花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啊.这钱不仅是养老钱,也是孩子们的教育基金,自己的失业基金啊!扩大内需也好,保障内需也好,处于政策边缘的人们何时能从中受益呢?这恐怕还需要政府多多努力.口号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从金融危机中挺过来,充足自己的"钱包".
同意上述的说法——扩大内需关键在增加国民收入。
要扩大内需,那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学者们大谈特谈农村土地改革,这真就能提高农民收入吗?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无异于将农民继续束缚在土地上,城市化是个好主意,但不能仅仅让几个特大型的城市来吸纳众多的农村劳动力,上海火车站外农民工还嫌不够多吗?还有我们日趋庞大的大学生队伍。
路漫漫其修远已,我们花费万亿资金拉动的仍旧是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又怎能解决?本人愚见:国家要将注意力放在鼓励国民创业上来,大学生创业更是重中之重。
都说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可最需要被看到的人群往往是被忽视的,老百姓苦啊
英雄所见略同啊。是革命的时候啦。
中国什么也没有了 只剩下人了
现在各省都比赛似的搞投资,投资的数字是不是这也是官员的一个政绩考核标准呢?担心这些钱究竟会不会启作用?
日本当年泡沫崩溃后,也曾经搞过扩大内需,可惜效果不明显。这个东西也要考虑边际效果递减~~~
扩大内需也要分是扩大消费需求还是投资需求,后者可以理解为保增长,而前者我认为则是关系国民福祉和社会公平的问题。
国内消费不足,国外消费下滑,供需矛盾必然导致投资不旺,这时通过财政刺激,扩大投资需求增长肯定是保住了,但是国民福利没有改善,进一步恶化结构矛盾。扩大国内消费,在改善国民福利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住投资不至于下滑太严重,长期效果应该更好。当然,这个消费应该是自愿的,不应该是强迫的。否则将是以牺牲长期消费为代价,刺激短期消费,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PS,关于所谓消费驱动增长,本质上找不到什么理论依据,但是将比如" 消费刚性"(whatever)什么的引入RBC模型,来看一看暂时的“消费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应该是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可惜能做这个的人太少了。
政府的钱是从那里来的?
另外我是觉得这个扩大内需的提法很不科学,没有收入哪里的需求去扩大?消费根本不是想扩大就扩大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次扩大内需的范围如何就知道了:在环境与医疗卫生方面政府也有了较大投入!
可见政府正是希望借助这次经济暂时的不景气通过扩大内需来实现改善民生的目的。
提升信心啊!这也不失为好办法!
首先,我不同意楼主的观点。内需是可以调节的,这里农民的收入没有增加,是社会利润的分配出现了问题,而不是政策的问题。国家扩大招生是为了提高去国民的素质,要是每年有上百万的中学生没有学上,全都去打工,内需就会扩大吗?这样会有很多的社会问题。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样在带动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内需,大部分不是靠农民带动的,而是城市的中等偏上的收入者。只有这些人工作有了保障,就可以刺激内需的扩大。内需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的过程,不是一下就可以改变的,这里需要第一个“吃螃蟹”的产业。依次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最后,对于高校扩招是国家的一项长远的计划,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的素质,增强国家的竞争力。每年的高考大军数百万,如不扩招将有多少没有学上的青年,这批人怎么安排?对于高校的收费则是制度的问题,当然有其弊端,这还要慢慢的更改。
以上是本人的愚见!望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