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11-24 23:19:00

只有人民富了,才会出现正面的结果!不然问题早晚会暴露,而且越晚越危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4 23:21:00

只有人民富了,才会出现正面的结果!不然问题早晚会暴露,而且越晚越危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4 23:28:00
总而言之,中国老百姓就是没有钱在口袋里,80%的财富集中在20%甚至更少人的口袋里,这样怎么能扩大内需呢,所以只有国家拿出项目来刺激经济了,但这根本就没有增加老百姓一点收入,怎么去扩大内需,政府要把增加80%老百姓收入放在第一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4 23:30:00
Y=C+I+G+(X-M)

G increase--> Y must be Increase

不是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4 23:41:00
还是 拨付思维啊!!!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用的何处,要清晰明了。老百姓要看的清楚才行,不让老百姓都没有看到实处,为什么要用以后教育子女、赡养老人、安度晚年的钱满足眼前的购买欲望呢?老百姓是缺乏理论知识,但是他们都是理性的,能抵住眼前的诱惑,做长久之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4 23:53:00
支持大家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5 00:01:00
     国民财富倍增计划,广东再搞,现状问题主要是农民工供给丰富,那别指望工资会涨。凯恩斯的药房也许是一剂良方,可也不能天天吃。扩大内需提了不知多少倍了。总是政府靠大规模投资,肯定会有问题!朱总理是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也留下很多问题考研当前领导的智慧。像大学扩招,受害的就是像我一样的人,经常想毕业能干吗?就业越来越难,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国家花了那么多钱培养的大学生无法就业,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不要管理经济时经济体出现问题,不管什么药方都可以,能治好就行,副作用以后再说!这样不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5 00:10:00
收入没有提高 居民的消费信心越来越低 再怎么扩大也是没用的

现在老百姓对政府的口号大多也都冷漠了

且不说中央的政策好坏,有多少能落实到地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中国的体制和收入分配格局不改变,再谈多少“扩大内需”都是没用的,只会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5 16:35:00

短视?还是无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5 21:37:00

春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6 13:27:00
口号喊多了相信的人就没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6 13:47:00

同意

现在谁不捂着口袋, 扩大内需和增加投资不应该同等观之, 我们的言论充满了愚昧和自欺欺人, 别人美国喊衰退的就一大堆,咱们还乐观的,以为可以平稳较快的增长, 要是真到了衰退的那一天, 必定有一定堆专家出来说, 这是暂时的"负增长". 妈呀, 别人发明负数是为了科学, 咱们是为了愚弄把百姓.

就让这数字和文字游戏继续进行吧,失业率并不会因此而产生变化,百姓的痛苦也不会因此而减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6 20:47:00
http://www.cas.cn/html/Dir/2008/01/31/15/57/53.htm

2008年我国进出口预测与形势分析
   

    作者:陈 曦 张嘉为 张 珣 李大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0)

    摘要 本文根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截至2007年11月底的海关统计数据,对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和中欧贸易以及主要进出口商品进行了测算。提出了六点 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分别是:对外贸易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国际商品期货价格持续高位加大我国经济运行风险;我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值得关注;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多种风险;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我国贸易平衡问题的有效工具;贸易摩擦问题依然严峻。

    关键词 2008年,进出口,预测,政策建议

    2007年1—11月份,我国外贸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尽管与去年同期比,进、出口增速差距有所缩小,由于出口基数大,1—11月份我国贸 易顺差依然居高不下,但增速已经明显回落。据海关统计,2007年1—11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969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出口 11036亿美元,增长26.1%;进口8 654.8亿美元,增长20.5%;贸易顺差2 381.2亿美元,同比增长52.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9.8个百分点。

    本文根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截至2007年11月底的海关统计数据,对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和中欧贸易以及主要进出口商品进行了测算,并提出了六点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 2007—2008年我国进出口预测

    根据截至2007年11月底的海关统计数据,我们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中美、中欧之间的进出口额和部分主要商品的进出口额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如下:

    1.1 我国进出口总额预测

    根据计量模型的测算结果并考虑到其他修正因素,预测如下:

    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约为27247.8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全年出口额为15 141.4亿美元,同比增长24.1%;进口额为12106.4亿美元,同比增长26.4%。顺差仍将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总额约为3035.0亿美元, 同比增长15.4%,增速比2007年回落约30个百分点(见图1、表1)。

    1.2 中美进出口额预测

    预计2008年我国对美国进、出口增速将高于2007年,贸易顺差仍将持续增长。其中:出口总额约为2 764.9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左右;进口总额约为86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左右。贸易顺差约为1 897.5亿美元,同比增长16.7%(见表2)。

    1.3 中欧进出口额预测

    预计2008年我国对欧盟出口仍将快速增长,进口增速也将上升,顺差仍将持续增长。其中:出口总额约为3205.7亿美元,同比增长30.1%左 右;进口总额约为1 40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1%左右。贸易顺差约为1799.9亿美元,同比增长33.4%(见表3)。

    1.4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预测

    预计200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速将有所上升,顺差仍将持续增长。其中:出口总额约为4391.4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左右;进 口总额约为3539.8亿美元,同比增长22.1%左右。贸易顺差约为851.5亿美元,同比增长41.4%(见表4)。

    1.5 机电产品进出口额预测

    预计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速将有所上升,顺差仍将持续增长。其中:出口总额约为9 142.3亿美元,同比增长29.8%左右;进口总额约为6 381.0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左右。贸易顺差约为27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7.0%(见表5)。

    1.6 服装、纺织品、鞋类出口额预测

    预计2008年我国服装、纺织品和鞋类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其中,服装出口总额约为1487.9亿美元,同比增长27.3 %左右;纺织品出口总额约为696.0亿美元,同比增长23.1 %左右;鞋类出口总额约为31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左右(见表6)。

    1.7 铁矿砂、原油、成品油进口额预测

    预计2008年我国铁矿砂、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额增速将上升。其中,铁矿砂进口总额约为563.2亿美元,同比增长70.5 %左右;原油进口总额约为1083.0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左右;成品油进口总额约为193.9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左右(见表7)。

    2 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中需要关注的 问题

    2.1 对外贸易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外贸可持续发展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外贸发展与其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密切相关的持久性发展,对保证外贸与经济、社会相互协调、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具体如下:

    第一,外贸增长方式仍然带有一定的粗放型特征,低层次商品所占出口商品结构仍然较高。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中很大一部分属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 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出口增长越多,资源消耗就越多,对我国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会越严重。目前低层次的外贸结构已成为我国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第二,日益增多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发展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绿色贸易壁垒,加大了我国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和处理上的费用。但 其客观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企业改变生产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我国的资源瓶颈日趋严重。我国人均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了支持产业的投资增长,许多资源要不断从国外进口。我国对国外资源的依存 度逐渐提高,由此也带来了较大的环境和安全风险。因此,在资源短缺和环境容量的制约下,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可能严重受阻。

    第四,环境恶化日益严重。当前,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所占比例近70%,煤炭85%又是通过直接燃烧使用的,消耗能源排名前列的行业是黑色 金属冶炼和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和石油加工。在我国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同时,这些行业出口额仍在飞速增长,这势必会进一步加剧 环境问题,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长远目标的实现。

    为实现我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明确政府、企业、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相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深化政绩考核制度改革;对当前的GDP核算制度进行适当改革,根据不同问题建立多层次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二,通过把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与修复改善等作为社会成本列入核算体系,逐步实现贸易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第三,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逐步改变资源型出口现状。适当遏制部分地区和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特别是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通过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加快低耗低排产业的发展。

    第四,可以通过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政府的绿色购买等行为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方向和企业的生产方向;通过对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以及环境污染小的出口企业实施一定的财政补贴政策,以此引导出口企业的发展。

    2.2 国际商品期货价格持续高位加大我国

    经济运行风险

    反映全球商品期货价格走势的美国商品研究局期货价格指数(CRB)显示,自2002年以来,整体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呈直线上升之势,多种主要商品的期货价格连番上涨,并带动了整体商品市场的价格上扬,目前已使全球商品价格水平处于历史的高峰期。

    全面大幅上涨以及剧烈波动成为本轮商品期货价格的重要特点。其中, WTI 原油期货价格于2007年11月23日上涨至98.18美元/桶,一度冲击100美元/桶关口。LME 交易的3月铜期货在2006年一度达到8800美元/吨,在2007年也多次突破8000美元/吨。三大农产品——玉米、小麦和大豆的期货价格分别突破了 多年的记录。供需关系紧张、美元大幅贬值、基金炒作与投机都是近年来全球商品期货价格持续走高并高位运行的主要因素。

    预计2008年全球商品期货价格整体仍将保持在高位运行并较2007年略有上涨。持续的经济增长将使得商品需求仍保持强劲,此外,预期美元未来仍呈现持续疲软的走势,这都将支撑全球商品期货价格。

    目前我国原油进口占国内消费量近50%,铜、大豆等在我国消费中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商品期货高价位的运行必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威胁,如增加进口商品的外汇使用量、加大国内物价上涨压力、加大企业生产成本等。

    为积极应对持续高位的国际商品价格,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发展完善期货市场,加快适宜的大宗商品品种上市,规避企业风险。

    第二,建立并完善重要商品库存制度,合理调控物价,保障重要商品尤其是粮食的供给。

    第三,完善外汇储备制度,多元化储备货币与商品如黄金、矿产资源等来规避美元贬值的风险。

    2.3 我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自2007年3月以来,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成为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些产品的质量受到了质疑,部分产品被召回,严重影响了中国产品在海外的形象,并造成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很大损害。

    造成我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为: (1)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节省成本,质量管理粗放,甚至违规生产,是少数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 (2)相关质量标准的缺失增加了监管部门工作的难度;(3)广大消费者缺乏对产品质量相关信息的了解客观上也给了少数企业违规生产的空间。

    为进一步解决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规范企业的检验检疫工作,加大对违规企业的监管与处罚。

    第二,健全产品安全标准,完善产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第三,推进外贸信用体系建设,树立“中国制造”的品牌地位。

    第四,积极推进与贸易伙伴的谈判,争取公平的贸易环境。

    2.4 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多种风险

    近年来,我国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方针,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我国对外贸易失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要注意到,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如果相关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对外投资的成功可能性则会降低。

    一般而言,海外投资项目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经营阶段,在不同阶段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存在明显差异。企业“走出 去”的准备阶段指企业搜集与项目直接相关的东道国信息,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的阶段,这个阶段企业需要重点关注政治风险、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企业“走出去 ”的实施阶段指投资者国企业发出合作意向,双方进行项目协商及谈判的阶段,企业主要面临的风险为时机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企业“走出去”的经营阶段 指项目谈判完成后在东道国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阶段,企业主要面临的是生产及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包括经营管理风险、环保风险和成本风险。

    为降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与东道国之间的合作,降低政治风险、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

    第二,加强政府部门间合作和科研投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时机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

    第三,加快企业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2.5 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我国贸易平衡问

    题的有效工具

    近几年,人民币一直承受着较大的升值压力。我国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世界三大经济体中美国对人民币升值一直持强硬态度,欧盟和日本对 于人民币升值的态度则相对较为温和。但今年随着我国外贸持续增长,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这一情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欧盟、美国和日本联手要求人民币汇率更 具灵活性、加快升值幅度,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大。

    虽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直接来自于我国日益增大的贸易顺差,但大量研究早已表明: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贸易顺差问题的有效工具。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 中心曾就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平衡的影响进行过系统测算。测算结果表明: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可一定程度降低中美、中欧之间的贸易顺差,但是降低幅度很 有限,并可能引起出口和进口增速同时下降。此时,即使我国的外贸总额增速放缓,外贸顺差的下降也非常有限。

    近期一些国际著名机构的研究报告也证明了这一观点。据大企业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报告,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生产力的提高,而非人民币低估。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也承认,人民币升值本身并不能扭转欧盟和美国对中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

    在此背景下,我们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采取多层次的政策组合。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由深层次制度因素和结构因素造成的,应从围绕以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调整外资优惠政策、扩大进口和市场开放等结构性政策以及汇率浮动入手,多管齐下进行调整。

    第二,适当加大汇率波动弹性。人民币适当升值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如下两方面的好处: (1)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的物价上涨压力;(2)有利于提升我国资本价值。目前,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投资影响力度依然较小。具体而言虽然我国在非洲的 投资有所起色,但在亚洲的投资远远逊于毗邻小国新加坡,在欧美投资金额也很低,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投资者分享世界经济成长的成果。

    但是,鉴于人民币一次性升值或者过快升值对整体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太大,我们建议人民币升值速度需满足稳定和可控的前提,防止“广场协议”下日元升值幅度过快而导致日本经济衰退的情形在我国重现。

    2.6 贸易摩擦问题依然严峻

    2007年1—11月份,中国遭遇“两反两保”案件已经高达62起,遭反倾销案数量已经连续12年高居全球第一,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反倾销案件 针对中国。此外,2007年中国遭遇反补贴调查数量也跃居全球第一。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出口仍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预计我国仍将是贸易摩擦的高发 区。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贸易摩擦将呈现如下特点:(1)发生在我国传统优势行业,如彩电、服装、鞋帽等行业的贸易摩擦比例将呈下降趋势;(2)新兴优 势行业,如钢铁、汽车、通信设备、化工产品将会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中的新热点;(3)我国所遭受的“反补贴”等新的贸易摩擦形式将会继续增加; (4)在传统优势领域,我国可能面对其它一些以制造业为主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从而引起贸易摩擦;在我国的新兴优势领域,我国会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 与发达国家开展竞争; (5)我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将可能加剧;(6)在我国相对劣势的产业,我国相关企业也将更多地采用国际贸易规则保护自己利益。

    为更好地应对日益严峻的贸易摩擦形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应尽快完善符合 WTO 规则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与贸易伙伴的协调;尽快完善和健全我国的法律防范体系。

    第二,我国应加快外向型经济模式向内需和外需并重的经济模式的转变。

    第三,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三者分工合作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

    第四,要大量培养应对贸易摩擦的专业人才,发挥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主体作用。

    第五,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宜在对我国比较劣势部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参考国际贸易惯例,灵活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文化、服务等幼稚产业。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曦,张嘉为,李大伟等. 2008年上半年我国进出

    口预测与形势分析.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

    心系列预测研究报告,编号:CEFS-07-016.2007

    年10月.

    2 陆凤彬, 汪寿阳. 2008年全球商品期货价格预测

    分析.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系列预测研

    究报告,编号:CEFS-07-023.2007年12月.

    3 郑桂环,陈振锋,汪寿阳.中国外贸及贸易税收政

    策研究.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4 郑桂环,史德信,汪寿阳.中国贸易平衡波动研究

    ——成因、周期、影响及应对分析. 北京: 科学出

    版社,2006.

    5 张静,汪寿阳.人民币均衡汇率与中国外贸.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吴莹,张一,徐山鹰等. 中国进出口贸易预测与分

    析.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Forecast and Analysis of China's Exports and Imports in 2008

    Chen Xi Zhang Jiawei Zhang Xun Li Dawei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of Graduate School, CAS 100080 Beijing)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ata up to November 2007, forecasts China's trade volume in 2007 and 2008 including that between China and major trading partners and that of major trading commoditie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six problem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the economic risk from high-level commodity futures' prices;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our products; the risks of "going out"; the invalidity of appreciation of RMB in adjusting trade balance; the strict environment of trade friction.

    Keywords 2008, trade, forecas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陈 曦 女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汪寿阳、徐山鹰。1983年8月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同年保 送至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预测方法及应用。E-mail:chenhbs@126.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6 20:47:00
http://www.cas.cn/html/Dir/2008/01/31/15/55/53.htm

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形势及政策建议
   

    作者:杨晓光 孙宏钧 黄德龙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0)

    程建华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合肥 230039)

    摘要 展望2008年,一方面经济增长环境良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十分强劲,本轮经济周期还处于上行阶段,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面 对国际国内资源品价格起伏不定以及长期结构性矛盾等不利因素,在防范经济过热和全局通货膨胀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将有所 回落,预计2008年的 GDP增长大致在10.2%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16.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7%、出口增长24.1%、 消费物价上涨4.4%。

    关键词 经济增长,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经济预测

    1 引言

    2007年中国经济虽然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质量效益继续提高,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的良好态势,但连续上涨的消费物价指数(CPI)以及先 抑后扬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给人们增添了几分忧虑。毫无疑义,央行一系列持续的、快节奏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为了防止经济由快转向过热和全 局性通货膨胀。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没有发生改变,而且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阶段,因此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与 势头依然十分强劲,防范全局性通货膨胀需在结构调整中谨慎从事,中国经济应凭借内在增长优势解决其薄弱环节,只要政策到位、调控手段得当,经济增长“又好 又快”的预期目标即可实现,并且经济结构还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和调整。

    我们在回顾2007年经济形势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影响2008年经济运行的各类因素,进而分别从定性、定量两个不同方面对2008年中国经济走势做出分析和预测。

    2 2008年经济增长形势分析

    由于CPI已连续5个月超过我国5%的通货膨胀预警警界线,生产资料价格近期也在快速上涨,温和结构性通胀已有向全局性通胀蔓延之势,因此防止全 局性通货膨胀将成为2008年宏观调控任务的重中之重。但是,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同时加快,经济内生性增长十分强劲,2008年 我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经济增长环境良好

    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世界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预期是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基础和实力,反过来,这些盛会的召开又将 大大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经过多年建设,我国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迅速发展,原材料、燃料与动力供应紧张状况基本缓解。大型煤气化工程、小火电 关停与新装机容量扩充、京沪高铁兴建在即等基础建设蓬勃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能源、交通、水利和生活环境也已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多 年稳定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福利事业的推进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信心。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良好内部环境,不仅有力保证了2008年经济 增长的稳定性,还将延续中国经济增长的上升周期。

    2.2 农业有望稳产增收

    农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特征。虽然中国2004—2006年连续4年粮食增产丰收,但由于国际市场粮食出现短缺失衡,致使2007年国内粮食供应偏 紧。2008年这一状况有望得到解决,因为从2007年世界粮食收成来看,国际粮农组织十分乐观,预计将达到粮食产量的历史最高水平。其次,我国政府支农 力度逐年增加,特别是2007年种粮、生猪饲养等农业补贴发放到位都将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此外,只要政策到位,农民根据市场自主调节生产的能力会进 一步显著增强。

    2.3 投资仍将稳定增长

    连续数年的经济增长已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集中于政府部门的资金更多的是以投资建设的方式还富于民,2008年正逢政府换届之年,稳定经济增长 是其首要工作职责,以建设投资为中心则又是大多数政府工作的常规之策,因此政府投资的内在动力十分强劲。不仅如此,2007年企业利润大幅上升,企业从资 本市场获取资金的机会和条件增多,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还会继续加大国内投资。综观国内投资的各种因素,2008年投资热度将会依旧不减。

    2.4 消费迈向新台阶

    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在保持近几年住房、汽车及旅游火热的基础上,家庭吃、穿、用等日常消费出现较大增长。2007年消费旺盛的另一大特征是在 消费物价总体水平处于较大上涨时,消费者信心指数连创新高,这一特征表明城乡居民对未来个人收入与未来生活状况等前景看好。分析2007年消费增长加快的 原因,除居民收入增长之外,我们认为,2007年最低工资标准、低保、医保、退休养老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大范围贯彻落实才是我 国消费状况明显改善的最重要原因。消除城乡居民消费的障碍,消费活力才能得以释放。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对经济增长前景的预 期看好,2008年我国消费还将迈向新台阶,这一增长态势将充分体现在家庭高档消费品(如新型家电和数码信息产品等)、教育、文化、医疗保健及家庭服务等 日常消费服务上。

    以上诸多因素表明,2008年中国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依然十分强劲,但其背后也存在着一些抑制经济增长的因素。首先,国际国内资源品价格起伏不 定。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编制的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指数显示,在农产品、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下,除个别品种外,1—11月份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呈 现普涨现象,价格总水平涨幅较大。1—11月现货、期货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升12.21%、12.24%。与此同时,国内初级品、资源品和原材料价格上升 加快,10—11月份国内钢材、水泥价格开始攀升,石油、化工产品价格涨幅明显。此不但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并且也提高了城乡居民 日常生活支出与消费,为明年的经济总体走势增加了不确定性。其次,我国经济中长期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一是内需不足,2007年我国贸易出口仍是拉动经济 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尽管政府采取了取消和降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等各项调控政策,但出口增长势头依然旺盛;二是消费不足,投 资多年来一直是拉动经济的主力军,而且投资结构不合理,高能耗高污染的双高行业投资增速高于平均增速;三是资源消耗与环境承受压力过大等,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受到制约。针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财政部2007年12月21日宣布,我国将从2008年1月1日起进一步调整 进出口关税,总水平保持9.8%不变,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为8.9%。但2008年将继续以暂定税率的方式对煤炭、原油、 金属矿砂等产品征收出口关税,并将对木浆、焦炭、铁合金、钢坯、部分钢材等生产能耗高、对环境影响大的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政府希望通过加大出口政策 调整力度和执行力度,减小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同时也减小经济对出口的依存度。经济政策的调整不仅体现在出口政策上,资源品价格的定价机制、土地与环境 保护的力度都会加强,经济政策的综合作用经过一段时期的传导,影响可能会在2008年集中显现出来,近期出口增速回落的迹象表明经济政策已在发挥潜在的作 用。各项经济政策的共同作用将会大大降低依赖资源品生产、制造和加工企业的利润,一些缺乏技术竞争力的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此外,为防止全局性通货膨胀, 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调控频率与调控力度前所未有,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3月18日第一次调整的6.39%上升到年底第六次调整的 7.47%。利率的提高,将减少部分过热的投资。

    因此,综合分析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各类因素,预计2008年我国经济仍将高位运行,但速度会有所放缓,从2007年态势小幅回落1—1.5个百分点。

    3 2008年经济增长景气分析与主要指

    标预测

    3.1 2008年我国经济景气分析

    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国经济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趋势,最近几年我们一直采用经济景气指数和预警信号灯方法对我国经济走势进行月度跟踪,并以此分析的结论 作为经济走势总体判断和指标预测的一个参考依据。从近3年的中期和年末分析报告来看,对经济总体趋势的历史分析和未来判断都较为准确,并用具体指标数据说 明经济走势动态变化的不同特征。目前计算出来的经济增长合成指数1、10大重要指标构建的预警信号灯1综合指数以及CPI合成指数2数据截至2007年 11月,下面的定量分析皆基于景气指数之上。

    (1)经济增长一致合成指数与先行合成指数走势表明(见图1),2008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长,总体趋势将呈高位运行、小幅回落态势。一致 合成指数自2005年3月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持续时间已达31个月。先行指数经历近20个月的下降以后,开始回升。由当前运行的一致指数和先行指数分 析得到,2008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既便有所回落,也只呈小幅回落状态,不会发生大起大落。

    (2)警情综合指数显示2007我国经济整体处于偏热状态。警情综合指数是描述经济运行具体位置的综合性分析指标。从图2可以看出,尽管央行在 2006年和2007年实施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但经济总体形势自2006年5月以来一直处于不断攀升的偏热状态。对构建警情综合指数的10个具体指 标逐一进行分析得到:工业增加值(红灯界线:16%;下同)、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5%)、发电量(15%)、财政收入(25%)以及狭义货币量 M1(20%)处于红灯区;固定资产投资(黄灯界线:25%;下同)、CPI(5%)和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16%)处于黄灯区;10个指标中只有消费 (绿灯区:12%—20%,下同)与进出口总额处于绿灯区(15%—25%),见图3。分项独立指标数据表明经济的偏热状态来源于旺盛的生产和充足的货币 供应,反映经济运行特征的两个滞后指标(消费与CPI)也有快速跟进的迹象,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还将延续。2008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经济从 偏热转向过热,具体措施需“有保有压”,充分利用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良好环境,在发展中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3)物价先行指数与一致指数双双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CPI先行合成指数在2006年1月到达谷底后,2006-2007年持续走高,随之 CPI一致合成指数也大幅上升(图4)。由于时至2007年11月CPI先行指数仍呈上升趋势,因此至少未来6个月CPI还将保持一定的上涨态 势,2008年防止全局性通货膨胀任务极为艰巨。

    3.2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对主要经济指标做出2008年全年预测计算,为保证经济景气监测的实时性,对部分重点指标做出月度预测,提高经济监测预警能力。预测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经济整体上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平稳态势,增速出现小幅回落,通货膨胀压力较大。

    4 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环境依然良好,促进经济继续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但经济过热和全局性通货膨胀的趋势日益明显,2008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防止全局性通货膨胀。值得关注的是在防止经济过热的同时,也要预防经济意外下滑,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以延长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抓住经济平稳增长的有利时 机,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平稳、较快、协调、健康”增长是中国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之策。着眼于长期利益和短期突出问题,对我国2008年宏 观经济发展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4.1 调整投资方向,完善投资结构

    长期以来,评判经济过热的一个主要参考依据是投资的增长速度。而经济是否偏热或过热应从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即从投入产出比进行判断。经济多年高 速增长为国家带来了巨大财富,投资是财富还富于民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政府还可从税收制度上进行调整,减税让利,给企业以更多的投资自主权,政府从投资结构 和投资方向给予政策上的指导,并通过产业政策调整投资结构和方向。政府投资也需调整方向,应把重点落实到环境、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国计民生工程,而不应局 限于交通道路等基础硬件设施。

    4.2 增加居民收入,积极扩大消费

    在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改善是我国经济增长财富效应的集中体现,多年“内需不足,消费低迷”现象得到明显改观。在 2008年出口增长可能出现减缓的情况下,要积极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保持今年消费回暖的势头。在此有两方面工作可做,一是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扩大农村 消费市场,推动农村消费升级;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繁荣,发掘和释放消费市场的内在升温动力。

    4.3 解决社会薄弱环节,稳定经济增长基

    础

    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密不可分。近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力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的社会薄弱环节依然 存在,例如9年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9年义务教育还未完全落实到实处;低收入家庭和贫困人口的基数较高;我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的 覆盖面不够广;农业生产、生活基础实施有待提高。大力解决社会薄弱环节,一是为了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改变和调整经济增长的基础。

    4.4 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性,提高政策的

    实施效果

    2007年以来,为了抑制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央行实行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客观地说央行对经济趋势的判断和预测较为准确,货币政策的制定 也较为及时和稳健,但政策的执行效果不尽人意。特别是近年的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调控效果更是不够明显。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政府相继出台了新的经 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相关政策,但由于此类政策实施面窄、操作难度大、执行成本高,因此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十分微弱。而针对房地产调控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鲜 有建树,诸如物业税的征收至今还停留在讨论之中。所以,在今后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加强政策的协调性,可实施若干不同类型的组合政策,以达到政策制定的预 期意图和执行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温家宝. 阐述楼市股市调控思路. 中国日报,2007

    年11月21日.

    2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分析课题组.2007

    年四季度经济运行走势判断.中国证券报,2007

    年11月12日.

    3 杨晓光, 欧阳亮, 程建华. 2007-中国经济预测与

    展望.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 董文泉, 高铁梅, 姜诗章等. 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

    与预测方法.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rend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Yang Xiaoguang Sun Hongjun Huang Delong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CAS 100080 Beijing)

    Cheng Jianhua

    (Economics School of Anhui University 220039 Hefei)

    Look ahead at 2008,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good and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China's economy keeps high. This economic cycle is still in its up stage, thus China's economy will keep a high growth trend. On the other side, the prices of resource products i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change rapidly, and some other negative factors such as long-term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do exist. Under a set of macro-adjustment policies for controlling economic overheating and inflation, the economic growth will slow down a little bit in 2008.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GDP in 2008 will be about 10.2%,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industrial value-added will be about 16.6%,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of city and town will be about 24.2%,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consumption will be about 16.7%,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export will be about 24.1%, and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CPI will be about 4.4%.

    Keywords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overheating, inflation, economic forecasting

    杨晓光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分析、金融管理和管理科学。曾在荷兰、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地长期进行合作研究。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并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茅以升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北京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运筹应用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E- mail:xgyang@iss.ac.c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6 20:49:00
也许确认一下这两个链接是个好主意

http://www.cas.cn/html/Dir/2008/01/31/15/57/53.htm
http://www.cas.cn/html/Dir/2008/01/31/15/55/53.htm

版主感觉过长的话就将73,74楼删除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5 14:09:00
关键,还是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5 20:46:00
新一代的人在商品经济中成长,比起老一辈已经很懂得消费了。透支信用卡、贷款买房买车已屡见不鲜,城市中的居民已经有较小的潜力再扩大内需。。。不知那些有储蓄却无法消费的农村市场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5 21:40:00
不管是不是发生了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都是必要的。以前一直有这个提法,鼓励消费,只是现在发生了金融危机,使扩大内需变得更加的重要了,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多方面都要考虑到。国家的投资、政策等都要到位,看得到实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6 01:33:00

经济衰退无疑触动了所有人的利益,所以大家要反对。

为什么不能触动所有人的利益呢?

为什么不能?

增长和衰退永远是一起的,前赴后继的。

我觉得挺好的。该回去的回去,能留下的留下。这才是合理的。至于问题,迟早会被解决的。

换句话说,我们都被解决了,就没有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6 12:46:00
扩大内需好啊  让那些有钱的官老爷们继续出国“考察”吧  继续包小蜜吧    这样带动多少消费啊!
让老百姓继续下岗吧  让个税再多收点吧 让房价再涨一点吧  
祖国江山一片大好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