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054 3
2008-11-25
<p>我把中国现状的内需不振比喻为中医学上的消化不良——积食症。以下摘录自《中医脾胃治法》P142:<br/>-----------------------------------------<br/>消食和胃法,是治疗饮食停滞的常用方法。<br/>对于食滞日久,或脾胃素虚,以致本虚标实的之候,虽有腹胀、痞满等证,但用药处方又有不同,应补脾与消积导滞同用。<br/>[1]若只消积导滞,不顾其本,则积滞去,亦会有再积之虞。再者,已虚之本,不受攻伐,单行消导,势必更伐中气。<br/>[2]反之,若只顾其本,不消食滞,则已停之积又不能速去,于脾胃不利。<br/>故惟消补并用,于证始恰,方是中的。<br/>……至于消食与补脾两组药物中孰轻孰重,应根据症情不同而定。<br/>[3]大抵虚多实少者,以补脾为主,消食为辅;<br/>[4]实多虚少者,以消食为主,补脾为辅。<br/>总之,要谨守病机,机圆活法,灵活组方用药。<br/>-----------------------------------------<br/>以下是我的个人理解:<br/>1、本虚标实:本虚的意思是体质虚弱,可比喻为国民不富裕;标实的意思是表面上看起来肥胖有余,可比喻为市场上产品相对过剩。很符合中国现状。<br/>2、消积导滞:比喻为通俗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即国家为主导的基建等消费方式。<br/>3、补脾益气:比喻为提高国民收入,增强消费(消化)能力。<br/>4、虚多实少:因消化能力不足导致的积食,比喻成因消费能力不足引起的产品相对过剩。<br/>5、实多虚少:因暴饮暴食造成的积食,比喻成因供给增长过快引起的产品绝对过剩。</p><p>我的个人结论:<br/>中国的现状正是典型的虚多实少型的积食症。解决方案应该是[3]“大抵虚多实少者,以补脾为主,消食为辅”。<br/>而现ZF所开列药方则为[4]“实多虚少者,以消食为主,补脾为辅”,其结果就是[1]“若只消积导滞,不顾其本,则积滞去,亦会有再积之虞。再者,已虚之本,不受攻伐,单行消导,势必更伐中气。”</p><p>注:中医是一门经验科学,你可以指责它不如西医科学那样规范精确,但是你不能否定它的有效性。</p><p>再注:刚刚在真经版发了此贴,没想到迅速就被不知哪个版主给删了。他M的,真经版最近怎么尽出没素质的版主,不仅随口骂人“白痴”之类的疯话,还随意锁人删贴,我靠!你看不起坛友的贴子,你可以当它不存在就是了,有必要如此发癫吗?</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24 19:35:36
有道理  哈哈   谢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15:22:48
路过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5 17:19:49
楼主很牛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