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和实体经济结合紧密,人员结构也偏传统,受限于资金、体制和政策的非优待等多种原因,目前很少看到创新创业的团队和项目,有哪些机会可能在这个领域诞生呢
融资租赁这几年在国内增长非常快,资产规模从2008年约1500亿快速增长到2014年的3.2万亿,已上升到全球第二大租赁市场。即使在这么大的体量之下,也还保持着50%的年增长率,预计将在2015年底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租赁市场。
然而,虽然总体规模看似很大,但其实渗透率还相当的小,约5%左右,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租赁行业的渗透率在15-20%之间,导致到如此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行业集中度过高的原因,也就是说,中国大部分的租赁资产是集中在大型的设备上面,如飞机、船舶、地铁及大型国企央企在做的售后回租业务,其实变相就是信贷业务,真正支持中小企业的租赁业务占比是相当小的。因此,我认为在这领域有相当多的机会。
对创业型企业来说,想进入租赁行业,选中的方向就宜小不宜大,模式要创新,最好选择小而分散的行业或业务模式。比如说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租赁公司与4S店合作做汽车租赁,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模式,4S店已布满全国,销售网络不缺,利用以租代售,为车主减少一次性购车支出,同时也促进4S店的销售,租赁公司也获得小额分散的优质资产,这是一种三方都受益的模式。再举例,办公租赁在中国也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在目前举国上下都号召大众创业的情形下,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设备租赁也有相当不错的市场空间。虽然风险会较高,但利用小额分散的原理,以及考虑到个人或中小企业市场的利润空间也是较为丰厚的,只要加强风控管理,在可控的坏账率范围内,这块市场也是有足够的盈利空间的。
至于人才方面,近几年有大量的银行从业人员已经陆续的转移到了租赁行业当中,因为银行的发展也到了瓶颈阶段。这些银行的从业人员是相当适合做租赁行业的,融资租赁虽强调物权,但毕竟还是一个偏信贷的行业,这与银行从业人员的知识背影相吻合的。
在资金方面,近一年来有较大的突破点。有不少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介入了租赁行业,看中了优质的租赁资产。互联网金融公司是偏好小而分散的租赁资产的,所以行业选择得恰当,与互联网金融公司一起合作,相信还是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的。
来源:红象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