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5-10-17 15:26:56
1993110 发表于 2015-10-17 15:17
国学,一般指的乃是我国几千年固有传统文化之学术研究。
清末以前,本无国学一说,国学的兴起其实是当时国人对新式西学的应对,而当时的国学大师如章太炎、王国维、梁启超等,都是学贯中西,所以,国学这个名词,实在是从一开始就和当时被称为西学的现代学术研究分不开,甚至相互依存的。国学的出现正体现了在国势衰微的情况下,国人被迫重新找寻自己、定位自己的困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5:27:55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4:04
据传:水书连山易
“六经皆史也”,这句话详细考察起来,实在很不错。在《六经》里面,《尚书》、《春秋》都是记事的典籍,我们当然可以说他是史。《诗经》大半部是为国事而作(《国风》是歌咏各国的事,《雅》、《颂》是讽咏王室的),像歌谣一般的,夹入很少,也可以说是史。《礼经》是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周礼》载宫制,《仪礼》载仪注),在后世本是史的一部分。《乐经》虽是失去,想是记载乐谱和制度的典籍,也含史的性状。只有《易经》一书,看起来像是和史没关,但实际上却也是史。太史公说:“《易》本隐以之显,《春秋》推见以至隐。”引申他的意思,可以说《春秋》是罗列事实,中寓褒贬之意;《易经》却和近代“社会学”一般,一方面考察古来的事迹,得着些原则,拿这些原则,可以推测现在和将来。简单说起来,《春秋》是显明的史,《易经》是蕴着史的精华的。因而可见《六经》无一非史,后人于史以外,别立为经,推尊过甚,更有些近于宗教。实在周末还不如此,此风乃起于汉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5:33:15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4:08
CCTV 《连山易》之谜
国学之派别 
 “哲学”一名词……玄儒史文四者并称 章太炎《国学入门》

讨论哲学的,在国学中以子部最多,经部中虽有极少部分与哲学有关,但大部分有其它目的。南北朝号“哲学”为“玄学”,但当时“玄”、“儒”、“史”、“文”四者并称,“玄学”别“儒”而独立,也未可用以代“哲学”。至宋人所谓“道学”和“理学”是当时专门名辞,不合时宜。明自永乐后学者自成一家,与朱、陆不相同,学说也各有建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5:42:57
xuguw 发表于 2015-10-17 15:27
“六经皆史也”,这句话详细考察起来,实在很不错。在《六经》里面,《尚书》、《春秋》都是记事的典籍, ...
《易经》之“史”,有人考证说,卦辞里记载了“商末周初”的历史,采取了隐晦的方式。如果要像考古那样去考《周易》系辞中的历史事实,那是肯定存在的。窃以为,《易经》之史并不体现在这些具体的“史事”上,而是体现在其体系揭示的“历史规律”也就是历史发展的“脉络结构”。所谓“逻辑与历史”统一之历史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5:44:03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5:42
《易经》之“史”,有人考证说,卦辞里记载了“商末周初”的历史,采取了隐晦的方式。如果要向考古那样去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5:49:14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5:42
《易经》之“史”,有人考证说,卦辞里记载了“商末周初”的历史,采取了隐晦的方式。如果要像考古那样去 ...
《保卫资本论》写在前面,第九页注释


保卫《资本论》序言

第十五楼

这是中国“家本位”的特殊语言外观。以孔子之后理学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的学说为例,我们引用来说明劳动价值论的“逻辑”和“思维”。即,要在说明“阴”(价值)“阳”(价格),阴者为母,阳者为子,阴者静,阳者动,阴者隐蔽,阳者显露。一阴一阳之谓道。又之,阴阳归为太极,太极为理之本、阴阳之源,此处的“太极”即指化生价值之劳动。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故此,“太极之有动静,是静先动后。”对劳动,则必须遵循“理一分殊”学说,“理一”(道理同一)指的是抽象,“理一分殊”(事物各有其理)指的是具体。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本人用“月印万川”证成这种学说,而本书作者则更为支持其“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证成方式。至此,我们向前推进一步,把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交换关系视作商品生产大家族的统一语言——对象的如何来、为什么、是什么,而把与之直接对应的劳动、价值、价格视为家族内的一整全的概念体系。之后,才有之于商品对象的“道生一”(商品生产交换规律生出统一的“商品范畴”)、“一生二”(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对象和价值对象)、“二生三”(研究商品的基本范畴体系:使用价值、价值、价值形式);以及之于资本对象的“道生一”(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生出统一的“资本范畴”)、“一生二”(资本二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二生三”(研究资本主义商品W的基本范畴体系:cvm)。这二者的生成运动系列和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交换关系的生成机理在顺序上是严格对应的:商品(使用价值)——生产方式、价值——生产关系、价值形式——交换关系;资本(不变资本)——生产方式、可变资本——生产关系、剩余价值——交换关系。在这个基础上,“三生万物”,即是说使用价值、价值、价值形式这些基本规定支持了整个商品生产体系的发展,而W = c + v + m则支撑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规律成长和发现的过程是反过来的,即三生于“万物”、二生于三、一生于二的过程,道(或曰发展规律)最终是从“一”(这个“一”当然指生产方式的贯穿历史的发展,内蕴“矛盾规定”,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当中产生出来的,即道生于一。这样,我们就理解了马克思为什么集中研究“商品”和“资本”,并予以系统地解剖:对象是从“一”的层级上说的,研究对象则必须推进在“二”和“三”的层级上;将之分别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及其有机系统的发展层面上予以历史地对照、比较和联系,则是为了使从中发现的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逻辑一致起来,形成对“规律”的一系列的、连贯的从母子发展关系上的总体把握。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细胞更容易研究,不是说仅仅解剖身体,而在于像自然科学家把对象和研究对象区划开来一样,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研究身体发育的过程(从“细胞”到“身体”,价值形式的发展是联系的桥梁)和身体构造的系统(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是经济的细胞形式,整个系统由这些结构关系组装而成)。英国的发展——从岛国的形成到日不落帝国的形成和发展——凸显了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逻辑联系,集结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史,后者进一步集结了整个欧洲的从古希腊地中海文明以来一直到16-19世纪的商业文明史、资本主义史,划开了一般意义的资本主义对象和资本主义研究对象规定。本书作者认为,这些解说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会更加地容易懂。实际上,它将我国农垦文明时代的思想经典《道德经》同《资本论》的方法论彼此联系起来。从对经济形态社会的揭露上看,《道德经》是粗糙的、质朴的;而马克思视资产阶级社会为“已经发育的身体”(有机体),视商品为“细胞”(有机体的构成要素),则显得更为胸有成竹,最终发现了社会存在的秘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5:50:04
xuguw 发表于 2015-10-17 15:26
国学,一般指的乃是我国几千年固有传统文化之学术研究。
清末以前,本无国学一说,国学的兴起其实是当时 ...
“国学”本乃“王道之学’,是真正的”普世价值“。冠以”国学“之名,就成为了”圈在中国“,且是”古典“的学问了!悲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5:53:44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5:50
“国学”本乃“王道之学’,是真正的”普世价值“。冠以”国学“之名,就成为了”圈在中国“,且是”古典 ...
此意未必妥当。中国之国,是家国的“国”,非后世的国家的“国”。源自家的概念……

古典概念域,更狭!!您的问题还是出在,以现代概念,倒过来定义原有的意义……恕我冒昧直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5:56:08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5:42
《易经》之“史”,有人考证说,卦辞里记载了“商末周初”的历史,采取了隐晦的方式。如果要像考古那样去 ...
原初的史,是未分化的以产品经济形态挂帅的,兼有商品经济形态的史,——从经济史看,那就是经济形态的发生史。它解决了马克思说的“简单商品生产”的母规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5:57:27
xuguw 发表于 2015-10-17 15:53
此意未必妥当。中国之国,是家国的“国”,非后世的国家的“国”。源自家的概念……

古典概念域,更狭 ...
可是,以”国学“命名发生在近代,这个”国“已经不是古文”国“义了,而是现代”国家“之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5:59:44
xuguw 发表于 2015-10-17 15:56
原初的史,是未分化的以产品经济形态挂帅的,兼有商品经济形态的史,——从经济史看,那就是经济形态的发 ...
简单商品生产的”母规定“,马克思自己在《资本论》中就解决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6:00:38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5:57
可是,以”国学“命名发生在近代,这个”国“已经不是古文”国“义了,而是现代”国家“之义。
这个需要考订……现代人突然想到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是现代的意义,还是沿袭古义呢。

清代的考据学,新的经学,是取名的文化策源地……莫从西方的角度来审视。您的问题是多从那个角度进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6:02:23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5:57
可是,以”国学“命名发生在近代,这个”国“已经不是古文”国“义了,而是现代”国家“之义。
审核了……简单说一下。此意要慎重。清代的学问,如果不盘点,自己搞虚无主义,从西方的角度来认识,就出问题了……可惜审核内容很长时间才会看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6:04:22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5:59
简单商品生产的”母规定“,马克思自己在《资本论》中就解决了。
这个也是不大妥当的!!现在看来,我们的分歧点,越发清晰!!您的这些认识,明确出来,就很好的。

如果是您的错误,那么,对建设中国经济学的思路很重要的。

个人认为,马克思是存而不论!他没有试图区解决。而留在他晚年的“世界历史”本身的考察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6:20:43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5:42
《易经》之“史”,有人考证说,卦辞里记载了“商末周初”的历史,采取了隐晦的方式。如果要像考古那样去 ...
琐事处置回来,再认真回复一下。

我看到……找不到电子文字。您所说的“古典”(我说的中华经典“,又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些源头复合成关于经济形态历史的”前史“。这个史,世界各国各民族,皆有,中国最完整。

完整的历史是两方面的统合,中国的文化史又最为完整……故简单说,中华源头的研究,是关于世界文明源头的研究。不能用普世价值那一套(知识论的余波)来看,说这是”世界“和”国别“(结构主义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毋宁说,这是”中华历史——世界历史“的成长,对其的探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6:27:29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5:50
“国学”本乃“王道之学’,是真正的”普世价值“。冠以”国学“之名,就成为了”圈在中国“,且是”古典 ...
家——国——社会。尔后,中国的近代,有了所谓的”国家“,但社会包拢在这些概念里面……我的意思是,中国的”社会“从来也不是纯净的。从日本舶来后,更为复杂……

这些语言方面的——真不是单纯的经济学科所能够对付得了的。需要多学科并举。

而多学科之母,需要是”史学“,大文科意义的史学。史经合流,特别富有认识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6:43:06
xuguw 发表于 2015-10-17 16:20
琐事处置回来,再认真回复一下。

我看到……找不到电子文字。您所说的“古典”(我说的中华经典“,又 ...
并非我赞同”普世价值“之说,我加上引号,只是借用表示,中华学问不只是适用于中国,也不只是适用于古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6:44:51
xuguw 发表于 2015-10-17 16:27
家——国——社会。尔后,中国的近代,有了所谓的”国家“,但社会包拢在这些概念里面……我的意思是,中 ...
其实,我谈的内容与这些概念关系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6:49:21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6:43
并非我赞同”普世价值“之说,我加上引号,只是借用表示,中华学问不只是适用于中国,也不只是适用于古代 ...
中国特——色,普世价值,这些都是现在的未定型的术语。中国特而不特,这是从历史角度说的。短期的“特色”,不过是探索独立发展的道路——中国道路——更好了……

您的意思,我懂,但表述上容易犯知识论的错误。辩证法,我以为在求历史问题时候,是求实质所在。不能带着工作术语进去的。

国,中国人讲求“说文解字”,一个字,就是一部史,所以,不能用简单的“百科词条”来约束……

说夸张一点的话,家——国,有些像价值和价值形式(价格)之关系。人们用价格替代对价值的使用……同样也少讲了家,现代家庭已然不是“国学”语境中的家了。这不是相互循环“定义”,而是说,根本不能用定义区进行中华学问的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6:53:45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6:44
其实,我谈的内容与这些概念关系不大。
是这样的。不像这里的某些坛友,逻辑科学、知识概念,动辄用现在他所期望的“语言”来强迫你接受他的观点……

我遵从史学家,用“裸体进历史”来与之作斗——争……哈哈,不容易

犯错误,很正常,遭到批判,很正常,如果没人批,就自个儿批,这是为什么语言必然不是自足的原因。

但是,一些浅层次思考的人,总是从自足的语言出发……看古人的书,绝无这些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7:03:04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6:44
其实,我谈的内容与这些概念关系不大。
在这儿推广一些东西,贼难的……

下帖,好不容易成了现在的模样,收集了两方面的意见——经过巧妙的努力!

说明了什么,现在的一些“反对派”为了反对不读书,成了网虫,为了“反对”而庸俗读书,不愿下深功夫,不愿回家回中国,谈“历史”色变!!

表面痛恨“政——治”,实则每日搞斗——争!学风日下,这才真正是您说的悲夫!


不要试图套某种格式,要无遮拦地讨论问题!要平等待人……要人人做学人!所以,我们愿意作为一种“示范”!!


这是毛遂自荐吗


人民网:习近平爱读哪些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7:15:49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6:43
并非我赞同”普世价值“之说,我加上引号,只是借用表示,中华学问不只是适用于中国,也不只是适用于古代 ...
回复总是被审核。

希望我们的交流給这里的人们立个榜样!

探讨源头的对头的,但是不能作为“某种科学”,那样的话,就容易陷于被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8 07:01:16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6:44
其实,我谈的内容与这些概念关系不大。

科学研究的前提是重要的。对自然科学而言,这就是实验室准备。对社会科学而言,这就是历史材料准备。

现在的教科书就是“无准备的”,是“非科学”,起码这种倾向性越来越强。(xuguw)


————————————————————————

这只能是你的理解,社会科学的实验不只是历史,不否认历史是镜子,但现实不只是历史的简单重复,社会则是具体事的存在。事的规律不只是历史的规律,其存在着发生、发展的自我规定性。因此,社会科学存在着具体事的内在逻辑,因此,概念的建设才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和关键。(谢永侠)


————


此帖有学术水准!!赞一个

一,社会科学的实验;用孟君的话说,这是“譬喻”;

二,社会则是具体事的存在;这句话令人揣摸;

三,事的规律不只是历史的规律,其存在着发生、发展的自我规定性。这是一个“命题”!!自我规定性!!这是怎样的事呢

四,您的第一结论:因此,社会科学存在着具体事的内在逻辑!!

五,您的第二结论:因此,概念的建设才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和关键!!

——————很欣赏这个“新式三段论”,“历史的事”就被您解构了……

社会科学的实验————自我规定的现实和具体事物——具体事物的内在逻辑——概念的建设——事的规律——社会科学的实验……

这个逻辑链条里面,“自我规定”很重要!!


实际上,这个就是“科学抽象法”以及“科学物象法”里面的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社会科学的实验不只是历史,不否认历史是镜子,但现实不只是历史的简单重复,社会则是具体事的存在。
——————————————这是说“具体”

事的规律不只是历史的规律,其存在着发生、发展的自我规定性。
——————————————————这是“抽象”的来源

因此,社会科学存在着具体事的内在逻辑,————抽象-具体或具体-抽象!!

因此,概念的建设才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和关键。就是说所谓“科学抽象法”以及“科学物象法”,实际都是“知识论”的方法,即演绎知识概念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8 16:59:52
xuguw 发表于 2015-10-18 07:01
科学研究的前提是重要的。对自然科学而言,这就是实验室准备。对社会科学而言,这就是历史材料准备。

...
上面那一贴的分析方法受西方范式的“二元思维”限制。把历史与事物发展的自我规则分开。“存在着发生、发展的自我规定性”是什么?不就是历史吗?难道还有离开“存在着发生、发展的自我规定性”之外的历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8 17:08:17
xuguw 发表于 2015-10-18 07:01
科学研究的前提是重要的。对自然科学而言,这就是实验室准备。对社会科学而言,这就是历史材料准备。

...
概念的建立固然是重要的,因为,它是理论研究的前提,其实是思维的第一个阶段,都称不上“理论”。问题在于,不同逻辑范式有不同的“概念集”。在形式逻辑里的“概念集”根本没有历史信息,属于静态体系;马克思的分析方法或者思维方式与中国古典(元典,因为中国古典也有非历史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属于“历史概念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8 17:35:22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8 17:08
概念的建立固然是重要的,因为,它是理论研究的前提,其实是思维的第一个阶段,都称不上“理论”。问题在 ...
马克思的分析方法或者思维方式与中国古典(元典,因为中国古典也有非历史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属于“历史概念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8 17:37:06
xuguw 发表于 2015-10-17 15:49
《保卫资本论》写在前面,第九页注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8 20:22:03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8 17:08
概念的建立固然是重要的,因为,它是理论研究的前提,其实是思维的第一个阶段,都称不上“理论”。问题在 ...
何新的这个“历史概念集”??

好像也蛮管用的!!逻辑学要深入!!有助于表达,有助于良好的思维……

但是,史的材料,还是第一位的。从我的经验看,每次看逻辑学,都有新体会……都有创造性的思维认识活动。但是,对历史的把握,也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我感觉自己始终是为某种历史“代言”……知识分子从事的这种活动,能够有所谓的自觉性的话,应该主要地体现在这些方面吧。

——上面,我引出的对话,我和谢先生之间,我分析他,他的“科学思维”特征,供大家参考……当然谢先生不一定同意我的分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8 20:24:17
1993110 发表于 2015-10-18 17:35
多向杨教授学习啊!!他可能更应该作为年轻人治学的榜样,马经功底深厚……近年来,开始主攻中国历史上的“元典经济学”,用的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创造性提出“阴阳辩证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8 20:32:26
xuguw 发表于 2015-10-18 20:24
多向杨教授学习啊!!他可能更应该作为年轻人治学的榜样,马经功底深厚……近年来,开始主攻中国历史上的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