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5-9-11 20:00:53
qi509 发表于 2015-9-11 19:43
1、无论怎么破产的。破产的资本家都没得到剩余价值?得到的剩余价值哪去了?下岗工人是不是出自破产的企业 ...
1、无论怎么破产的。这就是你的问题!!

2、剩余价值怎么个就是剩余价值?我对剩余价值本身感兴趣。这就是你的问题。

3、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成本与价格的关系”,怎样的关系,你想问什么。不知道自己的问,别人不能强制为你答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9-11 20:27:22
xuguw 发表于 2015-9-11 20:00
1、无论怎么破产的。这就是你的问题!!

2、剩余价值怎么个就是剩余价值?我对剩余价值本身感兴趣。这 ...
这就是你们的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9-11 20:28:35
qi509 发表于 2015-9-11 20:27
这就是你们的水平!
你们是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者爱好者观看者行动者全体吗。在中国,你离开了这个集体,你是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9-11 21:44:37
xuguw 发表于 2015-9-11 20:28
你们是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者爱好者观看者行动者全体吗。在中国,你离开了这个集体,你是什么呢。
你们是指那些昧着良心的门客。他们不是在研究学问,而是在看人的脸色行事,见风使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9-11 21:57:49
qi509 发表于 2015-9-11 21:44
你们是指那些昧着良心的门客。他们不是在研究学问,而是在看人的脸色行事。
你是在骂《保卫资本论》作者是“昧着良心的门客。他们不是在研究学问,而是在看人的脸色行事。”

如果你不幸被列入“保卫《资本论》”作者行列,作何感想呢??


在“保卫《资本论》:一本好书”帖子那里,你已经被列入啦。什么叫保卫:赞成和反对,都是保卫,保卫这种研究路线和工作作风。

马克思《资本论》预留的工作就是“保卫”,埋下陷阱,让你这样的人掉进去。你无力解构《资本论》,就喋喋不休来反对,就实际上背上了研究《资本论》、传播它的“保卫者”的名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3 15:53:23
datu.jpg
该著主副标题,是不是“周易”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1:20:47
关于《易经》再谈点儿看法。《周易》是目前能够看到完整文本的《易经》。无论是《周易》中的“八卦”的卦序,还是卦辞爻辞等,都是为了当时统治服务而做了更改的(或者说“发展”的)。后来,孔子作“十翼”,对卦辞爻辞进行了“儒家式”的解读。从此,《周易》成为儒家的经典著作,而且位居六经之首。这样一来,《易经》的科学性受到限制。因此,本人的讲座不是按照《周易》来讲的,虽然仍然与其有关系;而是按照“先天八卦”及其发展出来的“64卦”和后来出现的“卦图”,参考《道德经》的内容来阐述的。“先天八卦图”没有受到“阶级性”影响,是个科学体系,因而直接解读先天八卦图和卦象,才能得到科学的方法论。《周易》只作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1:30:06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1:20
关于《易经》再谈点儿看法。《周易》是目前能够看到完整文本的《易经》。无论是《周易》中的“八卦”的卦序 ...
六经自秦火之后,《易》为卜筮,传者不绝。




【原创】谈谈国学:以史入门的政治经济文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1:32:42
xuguw 发表于 2015-10-17 11:30
六经自秦火之后,《易》为卜筮,传者不绝。
由于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强,“古易”其实并没有灭绝。先天八卦经“陈抟”等人传出,使我们又看到了“古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1:34:37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1:20
关于《易经》再谈点儿看法。《周易》是目前能够看到完整文本的《易经》。无论是《周易》中的“八卦”的卦序 ...
章太炎《国学入门》

经之由来及今古文之大概既明,须进而分讲各经之源流。今先讲《易经》。

初造文字,取法兽蹄鸟迹;画卦亦然。《易•系辞》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今观乾、坤二卦:乾作■,坤作■。《抱朴子》云:“八卦出于鹰隼之所被,六甲出于灵龟之所负。”盖鸟舒六翮,即成■象,但取其翮而遗其身,即成■象。于是或分或合,错而综之,则成八卦。此所以言观鸟兽之文也。抱朴之说,必有所受,然今无可考,施、孟、马、郑、荀爽皆未言之。

重卦出于何人,说者纷如。王弼以为伏羲,郑玄以为神农,孙盛以为夏禹,而太史公则以为文王。伏羲之说,由于《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三易均六十四卦,杜子春谓《连山》,伏羲;《归藏》,黄帝。王弼据之,故云重卦出于伏羲。然伏羲作《连山》黄帝作《归藏》,语无凭证,故郑玄不从之也。神农之说,由于《系辞》称“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盖取诸《益》;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盖取诸《噬咳》”二语。以神农氏已有《益》、《噬咳》,故知重卦出于神农。然《系辞》所谓“盖取”,皆想象之辞,乌可据为实事?夏禹之说,从郑玄之义蜕化而来。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孙盛取之,以为夏有《连山》,即兼山之根,可见重卦始于夏禹。至文王之说,则太史公因“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一语而为是言。要之,上列诸说,虽不可确知其是非,以余观之,则重卦必不在夏禹之后,短中取长,则孙盛之说为可信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1:35:42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1:32
由于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强,“古易”其实并没有灭绝。先天八卦经“陈抟”等人传出,使我们又看到了“古易” ...
章太炎《国学入门》




至卦辞、爻辞之作,当是皆出文王。《系辞》云:“《易》之兴也,当文王与纣之事耶?”又云:“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太史公据此,谓“西伯拘而演《周易》”。故卦辞、爻辞并是文王被囚而作,或以为周公作爻辞,其说无据。如据韩宣子聘于鲁,见《易象》而称周公之德,以此知《易象》系于周公,故谓周公作爻辞。然韩宣子并及鲁之《春秋》,《春秋》岂周公作耶?如据“王用亨于岐山”及“箕子之明夷”及“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祭”诸文,以为岐山之王当是文王。文王被囚之时,犹未受命称王。箕子之被囚奴,在武王观兵之后,文王不宜预言明夷,东邻指纣,西邻指文王。纣尚南面,文王不宜自称已德,以此知爻辞非文王作,而为周公作。然《禹贡》“导岍及岐”,是岐为名山,远在夏后之世。古帝王必祭山川,安知文王以前,竟无王者享于岐山乎?箕子二字,本又读为荄滋(赵宾说)。且箕子被囚,在观兵以后,亦无实据。《彖》传“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并未明言箕子之被办囚奴,且不必被囚然后谓之明夷也。东邻、西邻,不过随意称说,安见东邻之必为纣、西邻之必为文王哉?据此三条,固不能谓爻辞必周公作矣。且《系辞》明言“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而不及周公之时。孔颖达乃谓文王被囚,固为忧患;周公流言,亦属忧患。此附会之语矣。余谓:据《左传》,纣囚文王七年,七年之时甚久,卦辞、爻辞,不过五千余字,以七年之久,作五千余字,亦未为多,故应依太史公说,谓为文王作,则与《系辞》相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1:35:53
研究《资本论》时,我建议用《易经》这个名称,不用《周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1:36:32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1:32
由于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强,“古易”其实并没有灭绝。先天八卦经“陈抟”等人传出,使我们又看到了“古易” ...
章太炎《国学入门》

文王作《易》之时,在官卜筮之书有《连山》、《归藏》,文王之《易》与之等列,未必视为独重。且《周易》亦不止一部。《艺文志》六艺略首列《周易》十二篇;数术略蓍龟家又有《周易》三十八卷。且《左传》所载筮辞,不与《周易》同者甚多。成季将生,筮得大有之乾曰:“同复于父,敬如君所。”秦缪伐晋,筮遇蛊,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皆今《周易》所无,解之者疑为《连山》、《归藏》。然《左传》明言以《周易》筮之,则非《连山》、《归藏》也。余谓此不足疑,三十八卷中或有此耳。今《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焦延寿作《易林》,以六十四自乘,得四千九十六条。安知周代无《易林》一类之书,别存于《周易》之外乎?盖《连山》、《归藏》、《周易》,初同为卜筮之书;上下二篇之《周易》与三十八卷之《周易》,性质相同,亦无高下之分,至孔子赞《易》,乃专取文王所演者耳。

《易》何以称《易》,与夫《连山》、《归藏》,何以称《连山》、《归藏》,此颇费解。郑玄注《周礼》曰:《连山》似山出内气变也;《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中也。皆无可奈何,强为之辞。盖此二名本不可解。周易二字,周为代名,不必深论;易之名,《连山》、《归藏》、《周易》之所共。《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连山》、《归藏》均称为《易》。然易之义不可解。郑玄谓易有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易简之说,颇近牵强,然古人说《易》,多以易简为言。《左传》:南蒯将叛,以《周易》占之,子服惠伯曰:“《易》不可以占险。”则易有平易之意,且直读为易(去声)矣。易者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则变易之义,最为易之确估,惟不易之义,恐为附会,既曰易,如何又谓之不易哉?又《系辞》云:生生之谓易。此义在变易、易简之外,然与字义不甚相关。故今日说《易》,但取变易、易简二义,至当时究何所取义而称之曰《易》,则不可知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1:37:15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1:35
我建议用《易经》,不用《周易》。
章太炎《国学入门》


孔子赞《易》之前,人皆以《易》为卜筮之书。卜筮之书,后多有之。如东方朔《灵棋经》之类是。古人之视《周易》,亦如后人之视《灵棋经》耳。赞《易》之后,《易》之范围益大,而价值亦高。《系辞》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大道,如斯而已者也。”孔子之言如此。盖发展社会、创造事业,俱为《易》义所包矣。此孔子之独识也。文王作《易》,付之太卜一流。卜筮之徒,不知文王深意,至高子乃视为穷高极远,于是《周易》遂为六经之一。秦皇焚书,以《易》为卜筮之书,未之焚也。故自孔子传商瞿之后,直至田何,中间未尝断绝;不如《尚书》经孔子删定之后传授不明,至伏生,突然以传《书》著称;亦不如《诗经》删定之后,传授不明,至辕固生、韩婴等突然以传《诗》著称也--《鲁诗》虽云浮丘伯受于荀卿,而荀卿之前不可知;《毛诗》虽云传自子夏,然其事不见于《艺文志》,亦不见于《汉书•儒林传》唯《易》之传授最为清楚:自商瞿一传至桥庇子庸;二传至馯臂子弓,三传至周丑子家,四传至孙虞子乘,五传而至田何。其历史明白如此,篇章亦未有阙脱(《艺文志》;《周易》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向来说经者,往往据此疑彼,惟《易》一无可疑。以秦木未焚,汉仍完整也。欧阳修经学疏浅,首疑《系辞》非孔子作,以为《系辞》中有子曰字,决非孔子自道。然《史记》自称太史公曰,太史公下腐刑时,已非太史令矣,而《报任少聊书》犹自称太史公;即欧阳修作《秋声赋》亦自称欧阳子,安得谓《史记》非太史公作、《秋声赋》非欧阳修作哉?商瞿受《易》之时,或与孔子问答,退而题子曰字,事未可知,安得径谓非孔子作哉?欧阳修无谓之疑,犹不足怪,后人亦无尊信之者。近皮锡瑞经学颇有功夫,亦疑《易》非文王作,以为卦辞、爻辞皆孔子作,夫以卦辞、爻辞为孔子作,则《系辞》当非孔子作矣。然则《系辞》谁作之哉?皮氏于此未能明言。夫《易》自商瞿至田何,十二篇师师相传,并未有人增损。晋人发冢,得《周易》上下经,无十翼。此不足怪,或当时但录经文,不录十翼耳。《系辞》明言“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如上下经为孔子作,则不得不推翻此二语。且田何所传,已有《系辞》,田何上去孔子,不及三百年,亦如今之去顾亭林耳。人纵疏于考证,必不至误认顾亭林书为唐宋人书也。又,文言二字,亦有异解。梁武帝谓文言者,文王之言也。今按:“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此五十字为穆姜语,唯体仁作体信略异。穆姜在孔子前,故梁武帝谓为文王之言。然文王既作卦辞曰“元、亨、利、贞”,而又自作文言以解之,恐涉词费,由今思之,或文王以后,孔子以前说《易》者发为是是言,而孔子采之耳。所以题曰文言者,盖解释文王之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1:37:54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1:35
研究《资本论》时,我建议用《易经》这个名称,不用《周易》。
章太炎《国学入门》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如孔子以前,但有六十四卦之名,亦何须数数披览、至于韦编三绝耶?必已有五千余字,孔子披览之勤,故韦编三绝也。陈希夷辈意欲超过孔子,创先天八卦之说,不知八卦成列由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而来,其方位见于《说卦》传(即陈希夷所谓后天八卦)。当时所观之天,为全世界共见之天,所观之地,则中国之地也。今以全地球言之,中国位东半球之东部,八卦方位,就中国所见而定。乾在西北者,中国之西北也;坤在西南者,中国之西南也。古人以北极标天,以昆仑标地。就中国之地而观之,北极在中国西北,故乾位西北。昆仑在中国西南,故坤位西南。正南之离为火,即赤道,正北之坎为水,即翰海。观象、观法,以中国之地为本,故八卦方位如此,后之先天八卦,乾在南而坤在北,与天文、地理全不相应。作先天八卦者,但知乾为高明之象,以之标阳;坤为沉潜之象,以之标阴。遂谓坤应在北,乾应在南。不知仰观俯察,非言阴阳,乃言方位耳。《周礼》:“圈丘祭天,方泽祭地。”郑玄注:祭天谓祭北极、祭地谓祭昆仑。人以北极昆仑,分标天地,于此可见先天八卦为无知妄作矣。

《汉书•五行志》刘歆曰:“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而则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然不知所谓《图》、《书》者何物也。至宋刘牧以《乾凿度》九宫之法为《河图》,又以生数、就成数依五方图之,以为《洛书》,更有《洞极经》亦言《河图》、《洛书》,则如刘牧之说而互易之,以五方者为图,九宫者为书。然郑氏、虞氏说《易》,并不以九宫、五方为图、书。桓谭《新论》曰:“河图、洛书,但有朕兆而不可知。”是汉人虽说《河图》、《洛书》,却未言图、书为何象,宋人说《易》,创为河洛及先天八卦图。硃晦庵《易本义》亦列此图。其实先天图书荒唐悠谬,要当以左道视之,等之天师一流可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1:38:55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1:35
研究《资本论》时,我建议用《易经》这个名称,不用《周易》。


章太炎《国学入门》


[em41]

其余说《易》者,汉儒主象数,王弼入清谈。拘牵象数,固非至当;流入清谈,亦非了义(《乾》、《坤》二卦,以及《既济》、《未济》,以清谈释之,说亦可通。然其他六十卦,恐非清谈所能了也)。《系辞》云:“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谓“冒天下之道”,则佛法自亦在内。李鼎祚《集解序》云:“权舆三数,钤键九流。”详李氏此说,非但佛法在内,墨、道、名、法,均入《易》之范围矣。然李氏虽作此说,亦不能有所发明。孔颖达云:“《易》理难穷。虽复玄之又玄,至于垂范作则,便是有而教有,若论住内、住外之空,就能、就所之说,斯乃义涉于释氏,非为教于孔门。”然《正义》依王、韩为说,往往杂以清谈。后之解者,因清谈而入佛法。虽为孔氏所不敢,然《易》理亦自包含佛法。论说经之正,则非不但佛法不可引用,即《老子》“玄之又玄”之语,亦不应取。如欲穷究《易》理,则不但应取老、庄,即佛亦不得不取。其他九流之说,固无妨并采之矣!

《礼记•经解》曰:“《易》之失,贼。”此至言也。尚清谈者,犹不致贼。如以施之人事,则必用机械之心太过,既不自觉为贼矣!盖作《易》者本有忧患,故曰“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若之何其不贼也。若蔡泽以亢龙说范睢,取范睢之位而代之,此真可谓贼矣。夫蔡泽犹浅言之耳。当文王被囚七年,使四友献宝,纣见宝而喜,曰:谮西伯者,乃崇侯虎也。则文王亦何尝讳贼哉!论其大者、远者,所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是矣。“冒天下之道”者,权舆三教也;“开物成务”者,钤键九流也。然不用权谋,则不能开物成务;不极玄妙,则不能冒天下之道。管辂谓善《易》者不言《易》。然则真传《易》者,正恐不肯轻道阴阳也。以上讲《周易》大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1:39:40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1:35
研究《资本论》时,我建议用《易经》这个名称,不用《周易》。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1:41:06
章太炎是大师,他的论述很有参考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1:43:29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1:41
章太炎是大师,他的论述很有参考价值。
我是学习而已。他的意思,孔子是认为《连山》《归藏》不合己意……同您说的“为了统治阶级需要”相合。

不过,我认为,多歧为贵……现在不宜下定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1:49:32
xuguw 发表于 2015-10-17 11:43
我是学习而已。他的意思,孔子是认为《连山》《归藏》不合己意……同您说的“为了统治阶级需要”相合。
...
多岐为贵,正解。不过,我们运用是虽“博采众长”,却仍是在选择,不能来者不拒。在“岐”中选一主道,仍是不得不为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1:51:03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1:49
多岐为贵,正解。不过,我们运用是虽“博采众长”,却仍是在选择,不能来者不拒。在“岐”中选一主道,仍 ...
中华的“多源”进化,“民族”融合的进程,这个“一”,这个主道,只能是历史本身。就是中华历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1:53:44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1:41
章太炎是大师,他的论述很有参考价值。
九德、六诗合十五种,今《诗》仅存三种,已有三百篇之多,则十五种当有一千五百篇。风、雅、颂之逸篇为春秋时人所引者已不少,可见未删之前,太史公三千篇之就为不诬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2:06:13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1:35
研究《资本论》时,我建议用《易经》这个名称,不用《周易》。
十四博士皆今文,三国时始信古文。古文所以引起许多纠纷者,孔壁所得五十八篇之书,亡于汉末,西晋郑冲伪造二十五篇,今之孔氏《尚书》,即郑冲伪造之本。其中马、郑所本有者,未加窜改;所无者,即出郑冲伪造。又分虞书为《尧典》、《舜典》二篇,分《皋陶谟》为《益稷》。《大禹谟》、《五子之歌》、《胤征》已亡,则补作三篇。既是伪作,不足置信。至汉人传《易》,是否《易》之正本不可知,后则王弼一家为费氏书。宋陈希夷辈造先天八卦、河洛诸图,传之邵康节,此乃荒谬之说。东序河图,既无人见,孔子亦叹河不出图,则后世何由知其象也。先天八卦,以《说卦》方位本离南坎北者改为乾南坤北,则与观象、观法而造八卦之说不相应,此与《尚书》伪古文同不足信(伪古文参考阎氏《古文尚书疏证》,河洛参考胡氏《易图明辨》)。至今日治《书》而信伪古文;言《易》而又河洛、先天,则所谓门外汉矣。然汉人以误传之说(今文家)亦甚多。清儒用功较深,亦未入说经正轨,凡以其参杂今古文故也。近孙诒让专讲《周礼》,为纯古文家。惜此等著述,至清末方见萌芽,如群经皆如此疏释,斯可谓入正轨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2:32:57
《易》何以称《易》,与夫《连山》、《归藏》,何以称《连山》、《归藏》,此颇费解。郑玄注《周礼》曰:《连山》似山出内气变也;《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中也。皆无可奈何,强为之辞。盖此二名本不可解。周易二字,周为代名,不必深论;易之名,《连山》、《归藏》、《周易》之所共。《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连山》、《归藏》均称为《易》。然易之义不可解。郑玄谓易有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易简之说,颇近牵强,然古人说《易》,多以易简为言。《左传》:南蒯将叛,以《周易》占之,子服惠伯曰:“《易》不可以占险。”则易有平易之意,且直读为易(去声)矣。易者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则变易之义,最为易之确估,惟不易之义,恐为附会,既曰易,如何又谓之不易哉?又《系辞》云:生生之谓易。此义在变易、易简之外,然与字义不甚相关。故今日说《易》,但取变易、易简二义,至当时究何所取义而称之曰《易》,则不可知矣。

孔子赞《易》之前,人皆以《易》为卜筮之书。卜筮之书,后多有之。如东方朔《灵棋经》之类是。古人之视《周易》,亦如后人之视《灵棋经》耳。赞《易》之后,《易》之范围益大,而价值亦高。《系辞》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大道,如斯而已者也。”孔子之言如此。盖发展社会、创造事业,俱为《易》义所包矣。此孔子之独识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4:04:33
据传:水书连山易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4:08:1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4:09:26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4:04
据传:水书连山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5:14:51
1993110 发表于 2015-10-17 14:09
《连山》、《归藏》,汉时尚存(桓谭《新论》云:或藏兰台),与《周易》本为同类。以孔子不赞,故亦不入六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5:17:11
xuguw 发表于 2015-10-17 15:14
《连山》、《归藏》,汉时尚存(桓谭《新论》云:或藏兰台),与《周易》本为同类。以孔子不赞,故亦不入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7 15:24:11
蜀山道人 发表于 2015-10-17 14:08
CCTV 《连山易》之谜
国学并非一门专业、一个科目,而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从大处说,国学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可以避免在现今这个同质化时代被同化;具体到个体,则可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本书分为门径篇与登堂篇:上篇介绍基本材料、知识与方法,下篇藉评述民国初叶国学运动中的人物与教育,探讨其中蕴涵的各种问题,同时对现今教育问题亦多有品评。通览全书,国学之纲维与精神尽收眼底,国学之堂奥就在书中阐释的那条宽易博大的治学之道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