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第五季录制已经进入相当激烈的导师混战阶段。10日晚上录制的是汪峰组对战庾澄庆组,录到晚上8:30左右,汪峰因为学员接连被淘汰而对51位评审投票感到不满,节目组也迫于各方压力于11日晚上发布长微博,表示汪峰老师棒棒的,希望大家多支持。那么让汪峰老师心塞,节目组抓狂的51个评审到底都是谁呢?
看过“好声音”的观众或许记得,往年在这一阶段,全国101家媒体会和当晚的主考核导师共同行使投票权利。导师手握100分,按学员表现随意分配分值;全国101家媒体根据学员演唱进行投票选择,最后双方票数相加得出最终的学员得分。
但今年一切都变了。在新赛制下,导师不再拥有分配100分的权利,而是全权由现场51家媒体代表进行投票。票数多的学员留下继续比赛,票数少的离开,干脆利落。而这51家媒体代表,分别由26位包括唱片公司、音乐制作人、乐评人和电台DJ在内的“业内人士”,以及25位全国主流媒体代表组成。
按说大家各司其职,从彼此不同的角度,按照各自的审美和判断进行投票,可以说比往年全部由媒体代表团投票来得公平。在8号和10号两天的录制之前,音乐人代表科尔沁夫等人代表“业内人士”,从专业的角度站起来宣誓保证投票公开、公正、公平;而媒体代表人民日报以及解放日报,也代表其他媒体进行了宣誓,保证本次投票不会因为其他势力改变初衷。但汪峰,依旧产生了怀疑。
由于今年“好声音”在后半段采取全新模式:4位导师最终选出的10位代表学员将进行“鸟巢冲刺夜”的大混战,最终只有4人有机会在10月7日晚真正站在北京鸟巢的舞台上角逐“年度好声音”桂冠,所以很有可能产生某一位导师的学员提前被其他人“干掉”,无缘冠军导师的争夺。所以,导师们的压力从盲选开始增加,变得谨慎小心。因为谁都不想输。
9月10日20:38,汪峰组在被淘汰多个学员后,节目组工作人员压力非常大,跪求熟悉的记者在客观评价后多支持汪峰,记者表示如果选手表现差不多,会考虑照顾下汪峰导师的情绪问题,给他投票。此时,汪峰在录制现场说:……我一定要告诉你们(前面多位落败的汪峰组学员),我一定要跟你们说对不起。请原谅我的直白,你们没有输在音乐里,你们没有输在哈林老师的眼里,你们也没有输在对方学员的精彩演唱里。你们输在世俗的非议和偏见里,那些非议和偏见是对你们的导师的。
9月11日20:45,中国好声音节目组发表长微博《勇气与情商》,称:所有人都知道在一个公开录制、有诸多媒体参与的录制现场,一位之前就经常被异化甚至是妖魔化,经常被调侃甚至被戏弄的明星导师,说出那段明显会让媒体反感的话,会承受怎样的结果,明知结果必然如此,依然为保护自己的学员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样的导师……却被认为是“情商低”、“受迫害妄想症”,这该有多么讽刺与矛盾。
以下为好声音宣传总监写的文章《勇气与情商》全文。
《中国好声音》已经播出到第四季,与世界各国好声音节目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中国好声音》非常强调导师与学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因为在东方文化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常被比作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这里面有情感,更有责任。
作为经历四季好声音节目的工作人员,我看到,每一季,每一位导师对于队内的学员,可以说都是全心投入、全情投入,这是电视机前的观众,甚至包括长年来采访好声音节目的媒体都很难感受到的,因为在各自战队成立以后,导师对学生反复的教导、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培训,都发生在幕后,而不在每周五大家能够看到的节目中。
因此,今天很多媒体以“汪峰撕媒体”为标题,渲染昨晚导师混战的现场情况时,我觉得是不那么公平的。
在现今这个年代,几乎没有人,更不用说是明星或者名人,愿意把自己公开地置于一个与媒体尖锐对立的地位,而这一切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得失,而只是为了保护自己队里的学员。昨天现场有数百位观众,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证明,第一轮,汪峰战队的学员唱完之后,收获了现场更多的掌声和欢呼,这名学员的实力毋庸置疑,但最终在51位评审那里,却因为得票数更低而败北。
那一刻,我接连接到了总导演、音乐总监和现场很多导演组伙伴的电话,他们都无法理解这个结果,说实话,我同样也不能理解,所以在录像间隙,我几乎和所有熟悉的媒体记者都进行了交流,我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然而汪峰老师没有这样的机会和51位评审一一交流,作为在学员身上花费巨大心血的导师,他可能是最有理由不理解这个结果的人。所以他站起来,向他的学员说抱歉,又过了两轮之后,他实在没有办法按捺住心里的情绪,对着场上所有人,发表了那段最后被认为是“撕媒体”的言论。
那一刻,我想起《美国偶像》中有一集,评委抱着一个得票数很低的选手,对着全美国的观众大声说:“你们在干什么?你们正在毁掉一个未来的希望之星!”
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做到:“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样的勇气与担当,我觉得是值得尊敬的。
有记者事后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句话:“汪峰导师的情商真的太低了。”在那一刻我曾经很想给他留言,也许在这个现实的世界,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不考虑是非对错、仅以如何皆大欢喜来处理纷争,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高情商”,可是,更值得尊敬的难道不是勇气、责任与担当,而是情商、妥协与圆滑吗?
所有人都知道在一个公开录制、有诸多媒体参与的录像现场,一位之前就经常被异化甚至是妖魔化,经常被调侃甚至被戏弄的明星导师,说出那段明显会让媒体反感的话,会承受怎样的结果,明知结果必然如此,依然为保护自己的学员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样的老师,我想每一个父母都会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他来教育。
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在呼唤这样的老师,但是当这样的老师真的出现的时候,却被认为是“情商低”、“受迫害妄想症”,这该有多么讽刺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