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4688 12
2008-11-28

土地流转一经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各地方政府就争先恐后的“大胆探索”,试图以此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首都北京的平谷区良庄子村更是不甘落后,18位村民代表在“淘金谷”万亩山地流转的决议上按下红手印,一致同意土地流转拍卖用来开发规模旅游。这标志着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土地流转第一拍”可以合法地走上拍卖台(京华时报)。

笔者在乡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十多年,有过多年的土地流转亲身经历和经验教训,当笔者已对土地流转彻底失去信心的时候,却发现自上而下各级政府将土地流转演绎的轰轰烈烈。于是开始反思,是不是笔者目光短浅、见识有限,看不到土地流转的诸多好处?但左思右想,就一根筋,土地流转到底有没有“搞头”?这不就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就可以得到答案的吗?

计算开始,所用数据来自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做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以2007年为例,“全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每亩总成本为481.1元,亩均净利润为185.2元”,可以看出,《报告》中的总成本是农民投入的现金及劳动力成本。很显然,没有包括土地租金(一般情况,一亩仅土地租金就有600元左右)。如果将农民的土地进行流转经营,那一亩地将增加600元左右的租地成本。现在,我们来做这道简单的算术题:185.2(净利润)-600(新增土地成本)=-414.8(利润),也就是说土地流转后,种一亩粮食的纯利润是-414.8元,并且规模越大,亏损越大!

也许有人说,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后,业主的投入、技术、信息、管理都不一样,成本和产量也不一样,利润肯定和农民的不一样,那我们再增加几个假设条件:

1、假设土地流转后不种粮食,而发展蔬菜、果树、花木等经济作物、养殖业或旅游农业等。这种假设可能会实现正利润(也只有这种假设,才可能实现正利润),不用说企业,就是我们的老农来经营也会赚钱。与其流转让本已富有的企业赚钱,不如就让我们的农民自己赚钱。再者,如果土地流转后都是这种假设(事实上,这是肯定的,就像北京平谷区良庄子村那样),我们的粮食安全必将成为问题!所以这种假设应该严格控制!

2、假设我们的企业有技术、信息优势,能显著提高粮食(作物)产量,从而增加利润。笔者也见过类似报道,说土地流转后,企业因为采用了新技术,大幅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效益,农民和企业获得双丰收。言下之意,我们的农民因缺技术、缺信息而造成产量低、利润少,就该将土地流转给懂技术的能人或企业来经营。农民确实缺乏技术,所以产量不高、品质不好,效益也差。但这并不是我们该回避或绕道走的地方,而恰恰是我们该反思的地方:农民为什么缺技术?我们不是拥有百万农技推广大军吗?既然技术能增加产量,我们为什么不向农民推广新技术呢?为什么不让农民自己掌握新技术独享丰收成果,而非要让企业来瓜分农民的收益,还美其名曰双丰收呢?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高效益并不是流转的结果,而是科技的功劳!鼓吹土地流转能使农业增效,只能说明其并不真正想让农民增收!

3、假设土地租金降到185.2元以下。只有当减数小于被减数时,结果才可能为正值,也即只有当土地租金降到185.2元以下,我们的企业才可能盈利。很显然,在土地越来越值钱的今天,要将地租降到此标准以下,几乎不可能,除非条件非常差的土地(事实上企业是不会去流转这种土地的)。如果通过其他手段“实现”这个假设,我们的农民岂不成了土地流转的受害者!如此低的租金,还不如农民自己经营,至少可以赚一点自己的劳动工资。

4、假设政府一亩地补贴414.8元以上。此假设已经在一些地方变为了现实,政府对参与流转的企业或大户进行资金补助。这种办法确能“增加”土地效益,扩大流转规模,但对农民毫无益处,只能造成国家资金向企业(地主)流转,加大贫富差距!将这种假设变为现实,只能是一味追求政绩或私利的领导导演的的一场悲剧!

5、假设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后,除了土地租金,其他投入减少414.8元。这在理论上也许可以,但实际上几乎不可能!首先,农民的农家肥没有计入成本,换成等量的化肥估计在100元左右每亩;其次,企业经营雇佣的劳动力工资标准一般高于农民自己经营的劳动力成本计算标准,但效率却更低。即使使用机械化,也难低于农民自己经营的劳动力成本;第三,企业经营因规模大,其管理成本、销售成本、贮运成本也比农民自己经营要高,风险也更大。企业只有试图通过增加投入来增加产量和效益,但农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增产并非和增收成正比。所以,这个假设基本不可能成立。

如此看来,土地流转后粮食安全和土地效益的矛盾更加突出。而流转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极高,纯属商业行为,地主或企业参与流转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在流转后种植粮食严重亏本的情况下,只能有两种后果:一是放弃粮食生产,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二是政府扶持企业或地主,由政府(实际上是所有纳税人)负担亏损,造成支农资金的不合理“流转”,加大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而土地流转“不改变耕地用途”及其他所谓的好处都只能是一句美丽的谎言!


w_xiaotao  金钱 +40  奖励 2008-11-29 21:05:5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2-1 10:19:00

呵呵,细想起来,确实如此,楼主分析的很好!顶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4 16:43:00

我已经操作了很长时间了,赔钱。

真不知道如何赚钱?有哪位高手知道请指教:大规模的土地(大约2万亩)适合上什么项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5 14:14:00

一般土地流转租金都不是定额,而是一个定量。

比如:每亩租金黄谷600斤、800斤等等。

所以,楼主所说的只会部分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9 15:59:00
土地流转的速度应该与劳动力流动的速度相匹配,如果土地集中后,农民没有真正的非农化,那么剩余劳动力如何安置?即使土地集中后会提高效益,但是不能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不能实现农民收入的帕累托改进,那改革也是终将失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9 21:21:00
土地流转是必然趋势,在新的制度约束下土地流转可以做到促进农民增收,楼主只考虑到现在的情况,而现代化的道路是摸索出来的,不断改进土地所有制是关键,农民要实现增收必须逐步转移或规模化经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