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731 2
2008-11-29

    一个封闭的经济实体,应该发行的货币和生产的价值相匹配,当然在生产力不变的条件下,可以有稳定的状态,大家的生产互相满足需要。如果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同样的东西就需要更少的人力或时间,在工作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就是说明低生产力高成本的企业要倒闭要有人失业,生产力是企业竞争的致命武器。当然失业者要做新的事情,必然会扩大了投资,在原来平衡的经济状态,投资就会需要新的货币,于是贷款,而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就是新货币代表的价值,当然前提他的东西要卖的出去,才会又恢复到了平衡状态。如果这个基本的假设你们能接受,那才会有下面的讨论。

 

    为了问题的简单,我们就考虑是两个相对封闭的经济实体——国内,国外(当然就以最大的贸易国美国作为考虑)。因为是两个独立的经济系统,两者长期不能自由贸易自由流通,以及两国的福利、制度不同,所以生产和消费具有其独立性。这就是为什么生产力这个企业竞争的致命武器没有使外国高科技企业杀死中国企业,两国的独立性救了他们。改革开放以来(当然也是小范围小方面的开放),中国许多工厂的设备都是引进的,技术我们自己没有掌握,没有能力国产(零件都不行),不过gdp能大幅度提高,只不过这种科技带动生产力的增长是假的,或者说很不稳定,很虚!同时使得原始的国内同类技术(确实比人低),在这种竞争下,完全没有市场了,谁会花高价买差技术,那么就会使生产中的设备、技术和科研机构(以大学为代表)脱节,越是这样中国的科研进程就更举步维艰,没有能用自主开发的科技换来的科研资金啊,这样状态不可怕吗,没有自己掌握生产力科技的gdp有多脆弱,中国境内外国科技的乔木让中国科研没有了阳光。

 

     开始说了封闭中国的独立性保护了企业,而科技的进入就摧垮了科研。他们卖给你些技术,是由于他们没有机会进入,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现在外国企业可以进来了,他就没有把技术卖给你了,开始或许你的生产的技术和他差距不是很大,但是没有真正的技术支持,差距不言而喻的会越来越大,外国企业有科技的持续的促进,慢慢的成长,中国企业会慢慢被压在下面,也会像科技一样没有了阳光,至于怎么发展,大家都明白。

     那可能你会说,中国科技很厉害啊,都有神舟了,其实也是哈!但你知道为什么中国有神舟,从国防等等各方面不提,首要的原因,这方面的技术国外是不会买给你的,这不是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所以也不可能买给你大量设备,得不到什么利益,那么中国就算落后1万年,也关他屁事。这就要自己努力,中国人证明自己不笨,咱也行!但是神舟都是自己的,那为什么一个汽车都没有完全的自主技术呢!因为汽车技术可以买啊,说明中国人懒吗?那也太冤枉了,主要是与国外科技断层的原因,生产力决定了,哪怕是虚的,市场就认现在,至于以后外国怎么搞你,那再说,可中国的企业家,所谓的精英呢,你也等?我不知道政治,所以对于中国的科研投资没有整体的概念,但是我知道如果在神舟方面的科研转为民用,当然有很大的提高,能和国外的平起平坐,可就算比他强,也节约不了多少外汇,但是国家安全问题受到极大的挑战,所以消费的科技可以放放,关系到生存安全的竞争最重要,要先成为狮子再长膘,要不就成了猪,国防是一国的基础。

     如果按这个推,中国就不应该引进自己没有能力掌握的技术了,完全靠自己。那样中国的生产水平或许会倒退10年或更多,虽然此时的生产力是虚的,但是生产的东西是实的,原本是可以节约更多的人力资源来发展我们所薄弱的科技,可引进消费品的高科技不断翻新,例如电视,电话,冰箱,空调……,有什么是自己首先研制出来的,这些东西的消费在中国很有市场,于是投入了中国剩余的资金和劳力,而且只是生产和销售环节而已,技术和设备国外买给你,这也不能怪老百姓,谁会去想这东西是怎么来的,但作为国家是绝对有责任来协调发展的,哪怕是计划计划嘛,为什么现在中国人就那么怕计划呢,也是有计划经济中国当时在那样困难得条件下却有了自己的核武器(安全问题前面说了)。

    当然市场经济,如果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是不会有问题的,可现在中国就是过分依赖国外的科技了,从投资和回报的角度去看,搞研究太没有收益了,于是谁会愿意到大学当老师去研究了呢!那企业来研究,不用说,这更不可能,毕竟学校是国家的,投资和实力要比任何一个企业都强吧,当然也是他们的科技水平不能超过现在中国使用的科技水平,像袁隆平杂交水稻那样的科研在中国绝对有市场的,于是市场调节,你看现在中国有钱的,大都是商人,而且是纯商人,所以在中国出现很多小学没有毕业的富豪也是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可悲的是有几个是科技人才发展起来的,中国这样的环境是不可能孕育出比尔盖茨的。政府作为国家的家长,要在发展gdp的同时,努力的发展科技,这样引进科技提高生产力才有意义,要不只是纯粹为了消费。

     中国得到科技产品设备的成本太低了,美国消费的是明天的产品,中国是消费了明天的科技!至于会出现什么问题,我现在不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绝对不是空话,现在那中国有点钱了,难道还不知道怎么投资了吗?

我是按自己的思维去推的,所以难免偏执,如果你觉得还有点意思,我准备对现在具体的问题,去说说我自己的看法。例如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既然中美都觉得中国的外汇储备多了,那么美国最基本的想法就是要把中国的外汇储备给搞去,至于手段,我们就来反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1-29 21:14:00

我觉得你的理论前提假设总体来说可以归结如下:

1、封闭的经济环境,可以达到的一个稳定状态,稳定状态中y(可以作为你说的生产价值)固定,货币供应量是生产价值的函数,可以写为m=f(y),稳态时m固定。生产力可以表示为包含生产技术的生产函数y=f(k,Al),当然稳态时A固定。

2、假设经济受到技术正向冲击,在封闭经济中,若想经济重新达到均衡则就业量减少,此时生产总值不变,货币供应量不变。当然再就业会需要投资,然后y增大,m上升。

但是在你的理论前提当中,存在这很多不明确的假定,第一货币供应量与生产价值之间的关系,生产价值是名义上的概念,还是实体层面的概念,我们都知道在西方经济学当中,货币供应量是与名义生产总值相挂钩的,这涉及到价格,而价格在总量上与失业率是有关系的,你的前提中没有假设这一点。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货币作为一个特殊等价物,与经济体中的商品价值有关,同时也是与货币流通速度有关系,这在你的分析当中也没有,最根本的,我不明白你是从哪种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中得到这样的前提。没有理论支撑的话,你的前提假设无论看起来多么合理,都没有办法得到支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9 23:53:00

但是在你的理论前提当中,存在这很多不明确的假定,第一货币供应量与生产价值之间的关系,生产价值是名义上的概念,还是实体层面的概念,我们都知道在西方经济学当中,货币供应量是与名义生产总值相挂钩的,这涉及到价格,而价格在总量上与失业率是有关系的,你的前提中没有假设这一点。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货币作为一个特殊等价物,与经济体中的商品价值有关,同时也是与货币流通速度有关系,这在你的分析当中也没有,最根本的,我不明白你是从哪种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中得到这样的前提。没有理论支撑的话,你的前提假设无论看起来多么合理,都没有办法得到支撑。

货币供应量(也称货币存量),是指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额,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种金融资产。你所提出的疑问确实在短期有影响的(例如你所说价格在总量上与失业率是有关系),但是就是因为是自由市场,那些会平衡的,快慢就是经济上常谈的弹性问题了,当然这会产生财富转移,投资也不是充分的,竞争也不是完全自由的,这以后可以再讨论的,慢慢延伸到更多的层面,例如现在大量外汇的产生,而大量外汇正真属于人民的有多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国没有消费怎么办,而且为什么人民不消费(首先我就觉得和国家的福利制度有关,没有后顾之忧谁不愿意消费)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