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787 13
2008-12-01

必和必拓购力拓失败收场 中国上交约900亿学费

2008年12月01日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董文胜
 

周二,必和必拓最终因为不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放弃对力拓的收购,这场全球矿业领域有史以来最大收购案草草收场。

尽管中国钢铁业可以为铁矿石供应安全而放心“喘”上一口气了,却也为此付出了约900亿元代价。我们不能不佩服必和必拓的决断,而它更大的成功在于将全球最大铁矿石买方中国“拖”下了水。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潮时,恰到好处抛出的“两拓”合并计划加剧了市场对铁矿石价格看涨的预期,中国钢铁业为此放开肚皮“吃”进9000万吨“高价”铁矿石,其最终减值损失可能达350多亿元;而为阻止“两拓”合并成功对中国产业安全形成威胁,中铝公司投资力拓并成为最大单一股东。140亿美元的投资浮亏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44亿元)。仅这两项相加,中方已为“两拓合并”付出了约900亿元代价。

(个人感觉,最后这句,有点“煽动”的语言技巧的意思,其实这些东西未必就是一定能够全部避免的。)

交了这些“学费”,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呢?分析人士认为至少有三条:一是用产业资本的制造思维来应付金融资本的战略思维,中方胜算率会非常低;二是产业安全是有边际成本的,不计成本的产业安全极可能是个“伪命题”;三是中国钢铁行业如果无法凝聚成一个代表国家利益的完整主体,我们与三大矿业巨头的谈判可能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产业资本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买卖观——需要铁矿石,那就买铁矿石。结果呢?“中国买啥啥贵,卖啥啥跌”。

再看看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矿业巨头是怎么表现的?

在2008年全球铁矿石长协矿谈判敏感时期,必和必拓抛出了对力拓的并购计划。全球70%的铁矿石海运贸易量就掌握在这三家手中,而中国拥有6亿吨的钢铁产能,铁矿石自给量不到50%。并购如果成功,那意味着三家铁矿石供应方变成两家。这样一来,在资源战略上丢分的中方在谈判中几乎难有胜算。

中方答应力拓过度的涨价要求和中铝出手购买力拓股份是为阻止“两拓”合并的出招。但在“两拓”合并影响中国钢铁产业安全的警钟下,中方不计成本的“补救”措施也付出了血的代价。中铝在力拓英国公司每股60英镑的高位介入了,而现在其股价在15英镑左右。当铁矿石价格涨至1800元/吨,中国钢厂销售利润率降至1.4%的时候,中方似乎无法承受谈判破裂的代价,为了死保铁矿石长协机制而放弃了价格底线。实际上,在当时的价格背景下,中方就应该选择放弃。从某个角度来看,对产业安全真正的威胁不是资源紧缺,而是不计成本。

后面的形势变化也超出了中国钢厂的意料。当国内铁矿石现货价格向历史高位发起冲锋时,产钢量占60%的中国民营钢厂已不赚钱,他们迅速减产,最终减产幅度达50%,这意味着近3亿吨的铁矿石需求在短时间内消失了。铁矿石现货价格最终出现崩盘,让一直拥有价差优势的长协矿形成了300-500元/吨的价格倒挂。这让中国大钢厂与贸易商手中的9000万吨矿石豪赌算盘落空。

为什么大量中国民营钢厂没有加入铁矿石赌涨的大军中呢?其实说起来很悲壮。在一年一度的铁矿石长协矿价格谈判中,中方只是代表了中国十数家大型钢厂与大型贸易商的利益,只有它们可以享受当时价格优惠的长协矿,甚至可以转手倒卖从中牟利。可以说,中国钢铁行业如果无法凝聚成一个代表国家利益的完整主体,在谈判中基本上没有胜算把握。

必和必拓对力拓的弃购,背后真正原因是中国不再疯狂地去购买天价铁矿石了。这打破了铁矿石6年卖方市场的神话,中国钢厂也陷入全行业亏损的痛苦中。但这绝不意味着国际铁矿石贸易进入买方时代。

    相关报道:

    必和必拓对力拓并购要约已失效

    必和必拓放弃并购力拓

    必和必拓弃购力拓 力拓股价暴跌37%

    必和必拓放弃对力拓660亿美元的敌意收购计划

    中钢协:必和必拓放弃收购力拓利好中国钢厂

    必和必拓放弃收购力拓 中国五矿伺机待动

    必和必拓宣布收购力拓以来各方反对意见总览

    欧洲钢铁工业联盟积极评价必和必拓弃购力拓 

[em06][em06][em06][em0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 9:53:1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2-1 09:51:00

让我们思考:

1、为何拥有如此庞大的钢铁生产总能力(粗钢1/3)的中国企业,却无法作为一个整体与别人谈判?

2、为何在“非科学”发展观时期,我国不停的增加钢产量,而且大多是低水平生产?

3、在低水平生产的前提下,为何各地方钢厂不断建立?还能不断生产盈利?

4、下面,我们该怎么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 23:59: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 01:22:00
中国的企业离走出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收购业务上交大笔学费的也不在少数。

似乎全局眼光与具体的管理还不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 10:29:00
国有企业,大部分不是经过市场搏杀生存下来的,国有企业的领导者,主要角色是政府派过来的官员,如何相信他们有能力和足够的认知去和国外经过市场洗礼的企业博弈?这就像一支由纨绔子弟率领的军队去和身经百战的将军率领的军队去打仗,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 11:00:00
这里面有没有腐败的影子?应该好好查一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