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8-12-4 17:51:00

再确切点,这个角度想核算“有效”使用量。

比如,“面包未卖出去自己坏掉了”,不算“(有效)使用”。

当然,什么是“有效”,仍需人为规定——这种规定是为了反映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4 19:09:00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12-3 22:10:00的发言: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老兄来了,还请在这个帖子上尽情发表您的见解。

[em17][em17]

这个问题我是想刺激一下网友们的讨论热情,其实我知道答案的,呵呵。

猫爪版主在微观和宏观上发表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帖子,我有空是一定会关注您的帖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4 19:21:00

大作 作成电子书就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5 05:18:00

上学期我室友选修了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惨败

今天我也来学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5 09:08: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2-4 17:51:00的发言:

再确切点,这个角度想核算“有效”使用量。

比如,“面包未卖出去自己坏掉了”,不算“(有效)使用”。

当然,什么是“有效”,仍需人为规定——这种规定是为了反映什么。

我是这样想的:

限定“有效”的理论原则在于,当一个主体经常处于“无效”的生产之中的时候,它是无法长期维持下去的。

这就是市场的优胜劣汰的作用。

因此,在计量的时候,作为一个长期的对比的体系,不宜把全部的生产能力计入其中。

而消费的“无效”,虽然也是无法长期维持,但由于GDP计量,应以计量生产为主,且消费无效很难判断。

因此,实践中呈现“消费无效”不计入,“生产无效”计入的情况。

请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6 08:24:00
谢谢~拿走了。好好研究,正好没学明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7 20:18:00

5、同比、环比、GDP平减指数、PPI、CPI、真实GDP

环比就是现在的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比较。例如2005年7月份与2005年6月份相比较称其为环比。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如计算一年内各月与前一个月对比,即2月比1月,3月比2月,4月比3月 ……12月比11月,说明逐月的发展程度。如分析抗击"非典"期间某些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环比比同比更说明问题。

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发展速度可分为同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简单地说,就是同比、环比与定基比,都可以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定基比发展速度,也简称总速度,一般指是指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同比发展速度,一般指是指本期发展水平与上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一般指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7 20:55:00

6、从GDP的几个故事分析一下,世人对GDP的含糊之处。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5-11 23:47:00的发言:

关于GDP一般有四个故事,大家可以琢磨一下(已经不只一次在本版提出了)

1)“离婚增加GDP”

2)种树不计GDP,砍树计GDP;

3)“吃狗屎增加GDP”

4)两国合并GDP变化与否

关于经济学的几个经典故事 https://bbs.pinggu.org/b53i54717.html

(1)离婚和GDP,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A 据经济学家计算,离婚可以增加GDP,因为离婚后自己做饭的次数少了,去饭馆吃饭的次数多了,而饭馆的生产值是要计入GDP的。

B 经济学家分析住房刚性需求的时候把新婚人群视为一个重要因素,却勿视了离婚人群这个日益增长的因素。

现在的都市女性早已不是易卜生时代的娜拉了,现在的娜拉出走以后可以卖房卖车开始新的人生。

结婚需要房子,离婚同样需要房子。

想当初,住公房的年代,有多少人因为住房无法解决而离不了婚。

目前的情况是,越是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离婚率越高,那些高学历高收入者离了婚,买房的意向和购买力都胜过一般的初婚青年。就算不买房至少也要租房,租房市场的需求同样会拉动房产投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8 14:24:4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1:56:00
oh yeah,這樣的文章再多點就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4:35:00

2)种树不计GDP,砍树计GDP

这条我没找到,sungmoo出来说明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5:23:00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12-8 14:35:00的发言:2)种树不计GDP,砍树计GDP

林业GDP的具体核算方法,个人也不很清楚。

另:以上几个“故事”本身,并非在表述现实的核算原则,而只表达了某种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5:34:00

个人猜测:

假设一个人自己劳动种一棵树,他购买的树苗、化肥、农药是本年本国生产的,则这些支出要计入该国当年GDP。然而,这个人自己的劳动并没有计入GDP。

十年树木,如果这个人在n年后把树砍掉卖掉,所卖之价减去历年投入之差计入当年GDP。

如果这个人永远不把这棵树砍掉卖掉,这个人历年的劳动就没有计入GDP。然而,这个人的劳动很可能对社会是有益的。

“种树与砍树”的故事,也许从另一个侧面说明:GDP没有反映一些行为的外部性(未“正式市场化”的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5:42:00

种树与砍树,哪种行为(从整体上说)对人类社会更有益?恐怕确实不好说清(人人会有不同答案)。不过,也许无论如何,不能从GDP的角度去“说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6:37:00

再提出几个附加的小题目,请各位一试身手:

1、如果每年提出的GDP数字都是按照1978年基期价格计算的,那么屡屡出现于媒体之上的“某某投资占全年GDP×××”的说法,是否有问题呢?

2、国内生产总值体现“生产”,国民生产总值体现“收入”,在具体计算公式中应如何体现?

3、中间产品的出口,以及来料加工,应如何计算GDP?

4、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应该如何划分,更符合GDP的思想?

5、应如何确定“服务”与“个人行为”的区别?(用吃××的例子来说。)

总算可以解释啦,庆祝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9 16:27:00

恩,谈的比较深

希望帖子继续下去。多交流交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2 14:23:00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12-2 13:09:00的发言: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简称NI)

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NNP) - (间接税 - 津贴) = 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NI) = 工资 + 利息 + 利润 + 地租,

国民收入- 公司利润 - 社会保险税 + 股息 + 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 + 红利收入 = 个人收入(PI)

从国民生产净值中减去间接税就得出国民收入。

为何只减去间接税?(从别处偷来一个问题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4-1 23:20:00的发言:

原因在于,人们人为地规定“税前利润”为要素收入。直接税对应的那部分GDP包含在税前利润里。

这种规定应该与统计方法(或者说两种税的统计特征)有很大关系。

间接税一般可视作企业的成本,可直接向消费者转嫁,

而直接税不能如此,这样在统计数据来源上两个税种就有了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15:57:00

最近发现两个问题:

1、一本书上提到:GDP考察的是生产,而GNP考察的是收入。

我感觉这是个流传很久的错误,但不知怎样反驳最好?

2、相比于两者的总值来说,我国的GDP和GNP在数值上相差不大,这是为什么?

我国的生产不是出口拉动型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09:23:00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9-1-13 15:57:00的发言:1、一本书上提到:GDP考察的是生产,而GNP考察的是收入。我感觉这是个流传很久的错误,但不知怎样反驳最好?

GNP这个词已经退出舞台了,代之以GNI(“国民总收入”,“国民毛收入”)。

个人以为,这本书说的不算错。GNP这个词本身有些“辞不达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09:44:00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9-1-13 15:57:00的发言:相比于两者的总值来说,我国的GDP和GNP在数值上相差不大,这是为什么?我国的生产不是出口拉动型的吗?

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国民总收入(GNI)  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总收入的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中国统计年鉴》

粗浅地说,

GNP=本国人在境内产出+本国人在境外产出

GDP=本国人在境内产出+外国人在境内产出

GNP-GDP=本国人在境外产出-外国人在境内产出=国外净要素收入

产出=收入=支出,这是核算的基本关系(对应三种核算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09:46:00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9-1-13 15:57:00的发言:我国的生产不是出口拉动型的吗?

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生产再出口到外国,仍计入我国GDP中的出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0:0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1-22 9:4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9-1-13 15:57:00的发言:我国的生产不是出口拉动型的吗?

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生产再出口到外国,仍计入我国GDP中的出口。

我的疑问在于:

既然我国的外资生产占到GDP的相当大的部分,而国内企业对国外投资刚刚起步,为何GDP和GNI相差无几呢?

(肯定不会是计算有误,而是我对两种核算内容的理解还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0:39:00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9-1-22 10:05:00的发言:我的疑问在于:既然我国的外资生产占到GDP的相当大的部分,而国内企业对国外投资刚刚起步,为何GDP和GNI相差无几呢?(肯定不会是计算有误,而是我对两种核算内容的理解还有问题。)

外资企业的许多要素仍是中国的(比如,员工是中国人)?(纯属猜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4:4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1-22 10:39: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9-1-22 10:05:00的发言:我的疑问在于:既然我国的外资生产占到GDP的相当大的部分,而国内企业对国外投资刚刚起步,为何GDP和GNI相差无几呢?(肯定不会是计算有误,而是我对两种核算内容的理解还有问题。)

外资企业的许多要素仍是中国的(比如,员工是中国人)?(纯属猜测)

或者是对外企所有者中外方的“个人可支配收入”计量,是采用的“收付实现”的原则?

只有撤资清算的时候,或者是出售股权,才算外方人员的的C+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5 21:31:00

不错啊

汇总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8 15:58:00
徐高的在哪里可以找到呢?谢谢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7 11:22:00
好贴,支持,我正好在找个资料呢,谢谢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7 23:51:00

从第一页看到这里,有“见贴恨晚阿”

另外我的问题:关于那个经典吃屎问题,在说支出法时候,“所有GDP是天然的支出,而支出未必就是GDP”核心是说支出是以未来一部分收益为前提计算的吗? 就是说那些转移支付不在计入内, 用到这个吃屎典故上呢,第一个人给另外一个人100万,但没有回来可以算做转移支付吗?

偶对那个例子还是不怎么明白。觉得从收入法,都应该计入把

还有猫爪的  C+S+T,不能把C+S理解为企业收入? 可以详细说明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5 14:24:00
以下是引用ccen在2009-4-17 23:51:00的发言:

从第一页看到这里,有“见贴恨晚阿”

另外我的问题:关于那个经典吃屎问题,在说支出法时候,“所有GDP是天然的支出,而支出未必就是GDP”核心是说支出是以未来一部分收益为前提计算的吗? 就是说那些转移支付不在计入内, 用到这个吃屎典故上呢,第一个人给另外一个人100万,但没有回来可以算做转移支付吗?

偶对那个例子还是不怎么明白。觉得从收入法,都应该计入把

还有猫爪的  C+S+T,不能把C+S理解为企业收入? 可以详细说明吗

很高兴老兄喜欢。

个人认为,关于那个例子,是否“应该”计入GDP,关键在于,现金的流转是否意味着生产的增加。

如果计算GDP的人,把两人的支付看作是看对方吃屎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对价的话,似乎应该是计入的。

但是,我不认为有这样计算GDP的人。

至于C+S,应该理解为“居民收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7 15:03:00
以下是引用精忠岳飞在2009-5-4 20:21:00的发言:对于我国1997年以来的消费下降,其重要原因是从1991年以来收入分配发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或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消费倾向的改变则是次要的

如果看懂GDP核算中的常见的等式,也不难得出上述结论。

(楼上如果想批评GDP,先请楼上说明:为什么C会出现在GDP核算恒等式的两侧,这究竟表达了什么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7 15:34:00

sungmoo:
还有把一句完整段落或话拆开是什么意思.

我这里重复一下,GDP货币量值表示的统计变量与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所说的实物、生产函数、时间偏好等技术关系是完全无关的,而是表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用于表示这种特殊的比谁挣钱多的竞争游戏。

无论是用收入法还是产出法核算,货币量的值与真正的生产函数,时间偏好根本就无关,比谁挣钱多的游戏,就是争夺拿出来交换的资源、劳动力、等财富分配的分额。

所谓国民生产总值或者国内生产总值的说法就是假的,与实物、科技无任何关系,说法了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最根本的形式,相互之间争夺财富分配分额。

一个经济体系,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人能分配的财富份额,交换体系内所有国家的总GDP分之个人或者国家的GDP(钱)多少乘以总交换的实物财富,这才能说明GDP的本质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