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看这帖子里讨论的很欢,偶也来凑热闹,
书本上怎么讲是书本上的,现实又是一套潜规则,这些用不着多说,明白人自然明白,书呆子别和我挣,
我懒得和你们引经据典。
在现实中的产能过剩,要看市场的需求如何?
有需求就有市场,过去的“中国制造”这块响当当的牌子,现在砸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不加复述
换言之,我们的产能是针对国外而言,是卖不出去。
针对国内而言,不管你手里是美元还是人名币,挣到钱花不出去,也许是不知道怎么花
我们有一个怪现象,外贸的产品和国内的产品是两个待遇
外销的是黄世仁,对内的都是杨白劳
黄世仁手里的货卖不出了,回头又看看穷的可怜的杨白劳,贱卖吧,自己心疼,不卖吧,自己也知道等死
内需的杨白劳,需要的是六味地黄,
那边的黄世仁,则需要一味牛黄降压丸
换着吃药行不?回答:“否”!!
我们的爱国土鳖经济学家们,都在嗷嗷待哺
那边的一脸坏笑的卖国精英们,也怕水土不服,吃坏肚子
咱们当家的说话了“扩大内需”!
怎么扩大?劫富济贫?这样银行不干
偷梁换柱?这样佃户不干
干脆我自己吃药吧,一杯“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丸,下了肚
结果是,那些外资黄世仁,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变成了高速公路
还有一群本地杨白劳,一个劲的问:”怎么样?有效果没?“
我说:别看广告,看疗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