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206 0
2015-10-07



      
         哲学,以“三论”为构架: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一切不能通过实验来证明的对象,最终只能用哲学来论证。

数作为一种对象,即哲学上的本体,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这是数学所不讨论也没有办法讨论的,所以,在数学家眼里,“一”不是数。这和概率论不讨论纯粹的“一”和纯粹的“零”而只讨论“1”和“0”之间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如果你问一个数学家,究竟什么是数,他只能扔给你一大堆公式,让你把时间耗费在计算中去籍此来拖延他回答的时间。

于其,我们迷醉在数的计算中,在浩繁的计算后依然没有关于数之为何物的概念,不如我们求索我们如何有了数的观念或许我们更能接近数的本质。而试验,作为一种方法一如计算作为一种方法,与数的根本属性,即:数和世间其它存在究竟有何区别其实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因为当泰勒斯说“万物皆数”的时候,他等于没有说数是什么,因为,如果万物皆数,则我们充其量只能理解为万物皆有数的属性,无论如何都不能理解为万物的本身都是数。否则我们将会发现我们无法在本质上区分万物。诚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数来对各种不同的对象进行标识,但被标识的对象和用来标识的对象显然还是没有被证明就是一回事。这就和仓库管理中,货物和货物的铭牌毕竟两码事一样。

科学发展到今天,其每一次碰壁都因为科学不是作为规律的求索活动,而是作为分门别类地将世界割裂开来进行研究所导致的。而哲学则从一开始就规定了普遍联系的原则。所以,当科学声称自己不再是哲学的婢女后,哲学总是作为最后的救火队出现在每一次难(nan4)场中。

数如果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意味着人类不存在时,数依然存在。但如果人类不存在了,数依然存在,那么我们依然必须证明数以何种形式存在。诚然,同质量同体积的两块纯度都相等的铝锭可能在人类灭亡后依然以人类存在时的形态继续存在。但这两块铝锭是否就是“2”这个数呢?以此类推的话,我们可以说,“2”存在于万物中。于是我们又回到了泰勒斯的命题“万物皆数”。但是,如果人类不存在,且我们假设宇宙中不存在生命体,那么两块同质同形的石头是否和两块铝锭因为都具有“2”这个属性而完全一码事呢?如果是,那么意味着,这个宇宙中,任何存在都没有本质不同。换句话说,一切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我们就落到了本一论中,即:世间万物,都是一。

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本身并不是数本质规定性而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显然,如果一切的数都来自“一”,那么也就是说,这个宇宙中本没有数,记得我们说过在数学立场上只有“一”的话,就是没有数。反过来说,既然我们承认了“一”生出了二、三及不同的数,那么我们就只能承认,数只是因为发生认识,所以产生。但是我们仅从认识的发生上,不能推导出数的观念来。因为如果宇宙有意识,宇宙会认为有“数”这个东西吗?换言之,如果一个人体,庞大到等于整个宇宙,其大无边,其像无形,那么这个人是否有数的观念?

我们应该能做这样的实验。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孩放置在一个四周空无一物哪怕是连光都不存在的空间中,但却能维系其生命成长。这个婴孩是否会伴随着其成长而有数的观念?我们认为不会。于是我们很容易推演宇宙若有意识,其不会有数的观念。然后我们把宇宙进行降阶。我们知道除非有从整体中分割出来的个体,否则不具有数存在的客观条件,而即便有分割,依然不至于导致数的观念,除非每个个体具有在个体意义上规定性。

一个人不会认为自己和自己的手是两个不同的人,从而具有“2”这个数的观念。他必首先认识到和自己相同或不同属性的对象,然后把和自己相同属性的对象与自己区分开来,作为自己自在个体的第一意识,然后把与自己具有相同属性的对象和与自己具有不同属性的对象作进一步区分,这之后,他开始有了数的概念!因此,数是个体作为整体的对立物而存在对对象进行属性区分的认识方法。

数即个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