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新与战略管理
6672 4
2008-12-06

“天下兴亡,企业有责”,为什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一句名言。它是意思是国家的昌盛和衰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有责任的,这句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即使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能够起到激励作用。只不过我们社会活动的主体不再以个人为限,而更多的是以法人主体为单位了。但似乎很多企业对自己所承担的天下兴亡的重任并没有清楚的认识。

2008年发生了很多企业不负责任的行为。先是三鹿奶粉事件,食品安全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诸多知名企业也受到了该事件的波及,纷纷在各自的产品里查出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其中还包括知名品牌,蒙牛和伊利。最近中国首富黄光裕又被查拘,涉嫌经济犯罪,包括洗钱、操纵市场和税收等诸多问题。

2008年也发生了所有企业都无力逆转的金融危机。这使得中国经济遭受了巨大打击,尽管政府在积极救市,但仍旧有几千家企业因为出口贸易的下滑而倒闭。许多人面临失业的危险。股票市场低迷,投资环境恶化。即使没有受到直接冲击的企业也开始寻找对策。

可见,企业社会责任在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已经成为企业必须关注的战略性事务。企业必须承担,企业无法逃避。因此,“天下兴亡,企业有责”包含两层含义:首先,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否则就会威胁到企业的声誉,进而威胁到企业的生存。随着毒奶粉事件的发生,蒙牛伊利的股价相继跳水,产品滞销;其次,企业必须应对社会危机,如果没有前瞻性,就会在危机中受损。广东东莞的玩具生产企业随着西方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停产;温州的“隐形冠军”企业也不得不重新耕耘国内市场,转变生产模式。

那么,“天下兴亡,企业有责”,企业的“责”在哪里?这一问题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也是许多企业困惑不解的事情。如果不能够充分的认识问题,那就谈不是上解决方案,更谈不上建立预警机制。

       12月2日,我与同事一起听了Rob van Tulder教授的讲座,他提出的“社会交集管理”(Social Interface Management)理论可以对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一个线索。下面我简述之:

总体来说,社会是由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三个独立体构成,他们各自都承担着自己独立的责任。国家的责任是:防止专政,保护国家安全,避免战争,保持生态的多样性,进行环境保护,建立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等等;市场的责任是:制止伪造、假冒产品,承担供应链责任,加强公司治理,避免强制劳动,不破坏信托责任,关注雇员健康,等等;公民社会的责任是:解决老龄化、肥胖、性别不平等、极端主义、人口膨胀、人权、童工和公民自由等问题。

    应对各自面临的问题仅是根本,对于社会兴亡来说,更重要的是在三个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下需要通过协商、博弈和制衡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在国家与市场之间、市场与公民社会之间、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都存在着问题的交集。这些问题正是企业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所在。首先,企业要与国家一起承担生态恶化问题,这包括:涸泽而渔、水和能源供应匮乏、逃税、公平交易、森林退化等等;其次,企业要与公民社会一起承担公民健康问题,这包括:食品安全、健康与疾病、供应链责任、饥荒、生态产业、禁烟和禁酒等;第三,企业要与国家和公民社会一起承担宏观经济问题,这包括:失业、通货膨胀、投资与储蓄、经济增长、信用危机、收入不平等、生产率、出口与进口等。

对于企业来说,他首先要解决好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是公司治理,可持续竞争力的问题。在能够保持企业竞争力,合乎社会法律底线的基础上,企业就必须关注与国家和公民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也就是成为一个能够负责任的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公司。

以往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非常狭隘,包括现在许多企业也没有认识到社会责任问题的严重性。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大公司的事,不是小公司的事;另一种普遍存在的观点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无非是做些善事,参与公益活动,捐款捐助。这两种看法从“社会交集管理”理论来看都是危险的。

首先,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企业只要生存就必须面对生态问题、健康问题和宏观经济问题。以往,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过度消耗的危机虽然被很多非政府组织提及,但没有得到企业的充分重视,但现在这些问题都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大问题。以往,某个国家的金融危机仍能够限制在某个区域内,但现在任何一个经济体的经济问题都会引发全球的地震,全球化已经是事实。以往,企业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会被隐瞒起来,但随着信息化的到来,企业的任何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传播的速度和效率惊人。

这些事实摆在面前,就不得不让企业的领导者重新慎重的考虑自己的发展战略和自己日常关注的重点问题。因为以往不经常发生的事情,现在变得经常发生,以往不会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事情,现在却会发生重大反响。

其次,小企业要生存需要建立声誉,大企业要发展也要依靠声誉。而声誉是一种难以建立,却容易失去的东西。企业一方面要通过提供良好的产品与服务,良好的财务表现,有亲和力的广告宣传,清晰的愿景与领导一步步的开垦企业品牌;另一方面则需要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吸引人才;承担社会与环境责任,以保持舆论的有利倾向。总之,公司的价值有60%是由公司声誉决定的,而公司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则是公司声誉建立的一个关键环节。任何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错误决策都会导致企业声誉的减损,从而导致企业在人才、消费者和资本市场上的重创。这个道理对大小公司都是一样的。

第三,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社会里,企业发展就是要在考虑企业自身运作战略的同时,考虑其战略的外在影响和后果。这不是简单的环保投入、慈善捐款和公益活动所能承载得了的。实际上,CEO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前意识到社会各种问题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它们什么时候出现,能够产生多大影响,并提前做好准备,通过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蓝图”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引导企业的每个战略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成为社会的主导者,并保持在商业上的领先性。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交集管理”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企业行为的新视角。它启发我们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把其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来,是企业产生社会领导力,并进一步建立品牌声望的关键。声望难以建立,却容易丢失,这警告企业经营者如果不战略性的考虑企业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就只能当危机发生时被动的应对,危害企业声誉,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

“天下兴亡,企业有责”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顾炎武意义上的道德追求,而关乎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关乎到企业的生存。想赢得发展的小企业,想继续长青的大企业,得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2-6 18:00:00
我也是前几天看了篇有关“软预算约束”的文章,许多企业想利润私有化,而风险公有化,缺乏必要的责任心。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别人长久相安无事,而我国却总是问题不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6 19:08:00
其实企业能持久地生存下来已经是尽了一份责任,活着的企业会缴税,税收又可以投入到公共建设;活着的企业就会养活一些员工,这些员工又养活了自己的家庭。所以说当一个企业在为生存而挣扎的时候,活着已经不容易了,奢求他们作出何等卓越的贡献,实在有失偏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2:10:00

首先是解决企业诚信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0 23:48:48
企业社会责任 是中国企业最最欠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