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12-21 21:17:00

我举一个例子帮大家说明下:

     一家公司向银行借了一百万元,买了一台机器,由于整个国家经济处于繁荣期,这台机器生产的产品社会需求量大,该公司一年就能挣100万元,因为这台机器的价格就暴涨,可能涨到300万元。这时如果我是货币持前者,得用300万元的钱才能买到这台机器。如果不久后,经济迅速进入的衰退期,该公司可能一年要亏损10万元,则这台设备可能30万元都值不得了。如果我是货币持有者,我只要用30万元钱就能买到这台机器。

     所以,当不考虑未来收入,经济危机时,具有大量的货币持有者就划算了,同时1万元存款,经济繁荣时我只能旅游两次,经济危机时,旅游报价大大降低,我可以游四次五次了呢。

     如果危机严重并长久,由于工厂停厂,减产,我们当然未来收入大大降低了,这样绝大部分人的的日子都不好过了。

     之所以会有钱都到哪儿去的疑问,说明相当部分人还没有真正理解货币的主要功能是交易的媒介,而把它当成是真正的财富,这是没有真正理解金融学,没有真正理解经济学的。

     告诉大家,最富的人不是货币最多,问问比尔盖茨,他有多少银行存款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1 22:50:00
这样理解:世界上只有三个人,分别是农民、工人、商人,分别拥有粮食100斤、衣服100件、装饰品100件,这三类东西分别价值1000元,这样要印刷3000元钞票。忽然有一天,都吃饱穿暖了,喜欢上装饰品了,装饰品由原来的总价1000元上升到10000元,那需要的钞票就要有12000元,于是就发行了。这些装饰品在农民、工人、商人中间倒来倒去,每个人都拥有了巨额财富,比如都是4000元。突然间都厌烦了,装饰品价格又回落到1000元,大家都由4000元的身价回落到1000元的身价,资金就这样损失了。同时,世界上粮食、衣服、装饰品都认可的总价是3000,钞票却有12000元,势必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达到400%,人心不稳,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特别是没有计划管理下会更乱!社会信心不足会更乱!(联系我qq2357585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1 22:52:4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1 22:58:00

次贷危机引起了这场金融危机,我们就从信贷的角度切入来看问题。

原先的过程,信贷-超前消费-企业正常生产(盈利)-百姓工作(获得收入)-偿还贷款-银行正常运转(继续放贷)

而当银行不堪重负时,这个链条无疑会崩溃,那么结果就是消费停止了,企业自然无法正常运转,于是工人也面临失业......知道消费继续下降,显然,已从先前的良性循环变成了恶性循环。

也许你还会问:那钱究竟哪去啦呢?空置的产房,设备,无人购买的房产,和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这就是金融危机中损失的金钱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1 23:03: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1 23:10:00

简单的说,金融业是个虚拟产业,其作用无非是使得生产与消费正常的运转,良性循环。

现在这个金融产业出问题了,那么生产与消费自然跟着出问题,消费和生产不在相互促进,而是相互制约。现状:生产供大于求,消费能力严重下降。出现了大批闲置的产房,设备闲置的产品,和闲置的劳动力。

如果你还问金融危机下钱哪去了?那么,我想上诉闲置的东西,就是损失的钱了。因为他们本来是可以创造出价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2 11:09:00
以下是引用京广豫在2008-12-21 22:50:00的发言:
这样理解:世界上只有三个人,分别是农民、工人、商人,分别拥有粮食100斤、衣服100件、装饰品100件,这三类东西分别价值1000元,这样要印刷3000元钞票。忽然有一天,都吃饱穿暖了,喜欢上装饰品了,装饰品由原来的总价1000元上升到10000元,那需要的钞票就要有12000元,于是就发行了。这些装饰品在农民、工人、商人中间倒来倒去,每个人都拥有了巨额财富,比如都是4000元。突然间都厌烦了,装饰品价格又回落到1000元,大家都由4000元的身价回落到1000元的身价,资金就这样损失了。同时,世界上粮食、衣服、装饰品都认可的总价是3000,钞票却有12000元,势必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达到400%,人心不稳,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特别是没有计划管理下会更乱!社会信心不足会更乱!(联系我qq23575851)

这位仁兄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但是错误的命题,势必引起物价上涨。

可是现实中并不是这种情况,不但不会通货膨胀,反而将很可能进入紧缩状态。大家可以讨论讨论,究竟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2 12:18:00
个人观点: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的本质作用就是融通资金,
为什么会有交易呢就是因为人们对不同产业的预期收益率看法不一样
这就是不确定性问题即风险问题,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收益率的下降
使你的资产价格开始“蒸发”,也就是股市中说的“蒸馏水效应”
从金融市场方面考虑就是蒸发的钱为你的风险买单了,为别人的风险进行了
保险,从实体经济考虑就是损失了那些闲置的设备、技术、人力在你投资时
正常运转创造的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2 17:03:00

可以这样看吧:

      假设金融危机前流通的货币是1亿,各种非货币资产总价格是10亿,由于此时大家都承认非货币资产的价格,非货币资产可以很自由的兑换为货币,于是持有货币和非货币资产的人都认为自己很有钱,加起来总共有11亿。

      金融危机发生后流通的货币依然是一亿,但是大家不再相信非货币资产的原来的价格了,大家现在认为原来非货币资产的总价格只值一亿,于是持有货币和非货币资产的人总共加起来只有2亿了。

结论是: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谁持有非货币资产谁倒霉,谁在危机之前把非货币资产兑换为货币谁就赚了。

既然这样为什么大家要持有非货币资产呢,原因是为了增值或抵抗通货膨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2 18:22:00
以下是引用enjoymylife1985在2008-12-22 17:03:00的发言:结论是: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谁持有非货币资产谁倒霉,谁在危机之前把非货币资产兑换为货币谁就赚了

这也要看非货币资产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2 20:10:00

可以有这样的模型: 

市场中的每个交易主体都有一个左口袋和右口袋。 当你持有的商品价格是A的时候,它在你的左口袋。如果价格变动到B时,如果你没有卖出,商品就自动流到你的右口袋。这时你的收益是A-B。如果是正说明升值了,这样资产就增长了,如果是负,就是资产减少了。当A在一个被高估的位置时你从你左口袋流到右口袋然后卖到其他主体的左口袋时,那么当商品价格回归理性时(买主又没有及时处理),商品就会从他的左口袋流到到右口袋,他就承受了这个泡沫破灭的后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2 23:24:00
个人感觉不是“资金到哪去了”的问题,而是“资金是否已经形成”的问题。 因为美国的那些超前消费实际上是用了虚拟的货币,那是在未来才可能产生的钱,而现在没有。因此,那些债券上写的数字就真的仅仅是数字而已,债券把整个社会的资金总量很理想化的夸大了。于是当我们的经济按这样一个巨大的虚假的资金总量运作出现漏洞时,我们并没有足够的真实资金来弥补,结果经济便垮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3 00:32:00

大部分都是泡沫 然后被弄破了  就蒸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3 14:45:00

1.各个金融链条的链接中被 手续费用掉了

2.由于金融配置资源,这个资源被配置到了“无用”的地方去了,这部分实体资源被浪费了  建房的钱和物都是借的,结果房子卖不掉  所以债权人亏损了,金融只不过把债权分摊给大家了

3.流动性减慢  视觉上整体财富缩水了

ps:一个古董,我以500万买回来,一段时间后其市场价格变为200万,你说那300万蒸发到哪里了?

300万被之前卖给你古董的那个人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3 14:49:3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3 18:54:00
看来只是废弃了一些生产线而已
正确运行的生产线与一些金属块的价值应该还是有相当的差别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3 19:19:00

钱流到谁手中确实不重要。而是为什么钱流动之后,产生了灾难。

我的看法是:次贷的钱最终都是借给了那些资信不合格的借款人,他们用这些钱买了房子。其实这些房子对于借款人来说效用不大,但因为借贷成本太低,以致产生了购买行为(大多是为了投机)。

不想说了,其实它跟传销差不多,建了好多的房子,多得大家都用不着。

1、流到房地产商手中了。正如我们国家一样。

2、消耗在金融产品交易费上面,即流到金融机构手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0 15:04:08
从货币创造来看,泡沫时期的乘数很大,把资金需求不断的扩大,当泡沫破灭的时候,立刻缩小的流动资金无法满足还来不及缩小的社会需求。实体经济在整个过程的反应存在较长的时滞,资金流向不同的企业,有人欢喜有人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0 15:34:22
布衣浅见:
    在理解“危机损失”的时候,要区分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问题,或会计收入与经济收益问题。楼主所问经济危机中各大金融机构损失的钱是个与虚拟金融经济活动相关的账面问题,是会计问题。实体经济中的实物资本并没有丝毫的损减。但是,在经济危机过程中,那些拥有实物资本(如商品资本)的人不能实现资本变现:投入资本生产了一些没人要或别人买不起的东西。此为危机过程中经济参与者面临的最大损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0 15:51:37
关于危机中金融机构损失的钱跑到哪里去了。试举按揭买房的例子:
    工商银行贷一笔钱给我按揭买方,利息定好了,我开始按月交纳。但是由于整个经济结构的问题,我从现在开始收入骤减,缴纳不起月供了。这样我和银行间的资金链就断了。如果银行拿我和它之间的合同去和别人做生意,在这个生意中,银行同意给这第三方一定的报酬。那么,今天看来,由于我欠了银行的,银行现在就要欠这第三方的了。如果第三方是实体经济中的生产企业,它的资金链也会随之传导开……
     至此,银行根据按揭合同是攥着我所购房屋的产权的。但是,面对死的没人买得起的房子,整个经济的资金断裂问题不会因为银行攥着我所购房屋的产权而有任何改善——实体经济中的资金断裂依然无可挽回了!
   银行贷给我的钱,我给了开发商了,开发商用这些钱盖了房子,同时,开发商从中提取自己的利润。如果这开发商没有做第三者,那么它肯定在这一经济危机中保赚。银行贷给我钱流到这些人手中:房地产开发商及其上家。实体经济,就总体而言,并为损失分毫。但是整个经济链条断裂了,整个经济受重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0 15:54:18
最根本的东东是:要让按揭人的月供别那么费力!!!!!!!   给牛多吃点草,它才能多产奶!杀鸡取卵,非仁道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0 16:01:51
总之,银行并没有损失钱,只不过它原来拥有的是流动性的现金,现在却拿了一手实物资产——房子——顶钱哦!  但是没人买,变不了现,也没有人拿房子当通货的(人家贝壳曾经还可以呢)。废物一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0 16:10:31
原来:本来做货币业务的银行应该持有的是大把流动性现金或易流动的有价证券的,现在成了房地产商了。
    呵呵,在这里,不仅银行经营起了房地产生意,政府更是当仁不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0 16:11:46
也难怪啊,做房地产赚大钱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