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口述(1946~1953年)》一书,1999年11月曾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问世后就颇受学界的关注。吴国桢(1903~1984年)曾长期担任国民党高级官员,其口述回忆做于60年代初的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此时他不仅与中共不共戴天,和蒋介石集团也彻底决裂,因此字里行间少有顾忌,敢言善论,透露出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今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又推出该书新版,让更多读者有了读它的机会。该书两位作者:裴斐(Nathaniel Peffer,1890~1964年),是美国研究远东问题的专家,汉学家,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韦慕庭(Clarence Martin Wilbur,1908~1997年),是美国历史学家,曾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作为一部口述历史著作,《吴国桢口述》主要讲述国民党高官吴国桢1946~1949年任上海市长和1949~1953年任“台湾省主席”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同时也记录了他对于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原因的分析、对蒋介石和其他一些重要人物的评价。
其中,1946年5月至1949年4月这三年,吴国桢曾任国民ZF上海市市长,是其口述回忆的一项重头。由于吴国桢当时处在“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职位上”,所以其谈话内容——虽有不少自我粉饰的成分——无疑为研究战后上海史,尤其是国共间的政治斗争,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参考资料。
吴国桢披露了国民党接收上海中的腐败现象。他归结为“由于事先并未对接收做周密的安排,没有制定一个确保良好和有效管理的计划,以致出现了狂乱的抢夺”,“ZF所有的各种机构均受权接收敌产,但却没有作集中监督”。接收大员们“表现得就像是自己人民的征服者”,“正是由于他们的恶劣行径,国民党ZF开始很快失去威望”。有关接收何以变成劫收,以前有许多人谈过这个问题,描述的现象也大致相似,吴国桢的特点在于,能将其与蒋介石当时的特殊处境和国民党的不善体制相联系。
1945年至1949年这个时段,无论是民国史研究,还是在上海史领域,都是薄弱环节,成果相对较少。吴国桢口述回忆除了资料作用外,还蕴含着颇多有价值的选题提示,比如,吴国桢从政坛退隐多年以后,就大陆易手的原因做过反复斟酌,并将其归结,如“国民党ZF的糟糕领导和管理腐败,特别是漠视民众的改革要求”、“美国采取的政策有错误”、“俄国给中共的援助”等。作为一个变乱时代的当局者,经冷静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无论对错与否,均值得史家细细体味和考察。(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