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1975 0
2008-12-08
作者:约翰-默登
 

       “因此,换新角度去看世界是至关重要的。这意味着,从外而内看,重新分析很多你可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将使你能够真正去理解。如果你在传统思维与现实脱节的时候不能超越传统思维去思考,那么,你将更有可能陷入前方的层层迷失中。迷失会造成错误,可能会危及您的事业、投资和生活方式。”

——詹姆斯-戴尔-戴维森,和威廉-里斯-莫格勋爵,《主权个体》,1997

        经济仍频频传出坏消息。经季节性调整的新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超过529,000。“实际”失业数字是606,877。随着建筑商削减存屋,新屋售量又降了5%,与去年同比降了40%。“芝加哥采购经理”指数是33.8,是自1982年那次严重衰退以来的最低数字。下周一将公布的全国数字将会同样黯淡,因为耐用消费品下跌了6.2%,远远大于预期。但这个周末是感恩节,不该是低迷的时候。本周,我将谈谈我们为什么应该对未来抱乐观态度。事态必定会发生扭转。此外,我还将谈谈对最新刺激计划的几点看法。

        因为这个周末要搬迁,所以提前给大家写信。我将使用过去两期的一些内容,我想那些内容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第一部分内容是去年感恩节(2007)个人经历的一个小故事,作为评论美联储最近的货币化措施是否会刺激通货膨胀上升的一个引子;第二部分内容来自我为上一部书《传给后辈的一条投资经验》写的一则评论,做了一些编辑和更新。

感恩节消防演练

        上周四(2007年),我们一群人聚集在我达拉斯二十一楼的公寓里准备共进感恩节大餐。我的七个孩子,90岁的老母亲,还有一大帮亲戚朋友(总共约15人)开始对一块16磅重的上等牛小排, 18磅重的火鸡,还有很多土豆、蘑菇等等大展拳脚。感恩的话说了,美酒倒了,我们都觉得人生是美好的。

        进餐约莫15分钟的功夫,火警响了,通知大家撤离大楼。这是很烦人的,因为在过去几个月里,我们好像几乎是每隔几星期就听到一次假警报。所以,我们还是跟以前那样该干嘛干嘛,全然置之不理。毕竟,这是一座现代建筑(楼龄只有4年),到处都安设有消防喷淋装置。我们猜想是哪家厨房里的油火,应该很快就能扑灭。

        但警报继续在响,相当大声,确实干扰了谈话。由于餐桌靠近落地窗,当听到警报声时,我们都会往外探望。果然,消防车停靠在我们这幢楼的旁边。 “没事了”,我们说:“他们会将那油火搞掂的” 。然后继续吃喝,但提高了警惕。公寓楼内失火可不能掉以轻心,确实有人因这类火灾丧了性命。

        然后第二、第三辆消防车停在了窗口下方。这就有点儿令人惊惶起来了,不过他们肯定只是想确保有足够的后备支援。可是几分钟内竟然来了八辆车,这回我的担心开始不只是一点点了。他们拉软管,东奔西忙。

        在那个关头上,我们开始琢磨起逃脱办法来;但是我们该如何将一位90岁的脆弱老太太从21层楼梯弄下去呢?我们寻思了片刻,然后我的小儿子回来汇报说他可以嗅到几层楼下的楼梯间内有烟味。得,这下不好了。二儿子叫我们到屋子的后窗看,从那里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三层楼有大量的浓烟冒出。不,大事不妙。没有人惊慌,不过我们开始思考该怎样迅速地从楼梯间下去。

        然后我接到一位晚到朋友的电话。“消防队长说你们必须马上撤离出来!”所有这些都是短短几分钟内的事情,朋友们。

        因此,我们开始走向楼梯。幸运的是,我们当中有两位相当强壮的男士(一位是我的大儿子,另一位是我一个女儿刚刚从部队里回来的男朋友,两人都是花岗岩凿刻出来的)。在几次尝试之后,我们决定将老母亲驮下去。然后两位年轻人交换着驮。

        起先,我还以为这有点儿过于劳师动众了,不过当我们下到16楼的时候,楼梯间的烟雾已经很明显了。到12楼,呼吸开始变得困难起来,到7楼,烟雾已经浓到让人难以前行的地步。一个孩子打开厅门,去查看下一层楼梯的情况,那里烟比较少。因此,我们换了出口,嗅着烟味逃出大街——不过我们都安全了。

        好像是哪位白痴将烟头仍进了垃圾槽里,造成位于底下两层的数百户人家共用的一个相当大的垃圾收集箱着了火。火灾应该已经得到控制,但令人担忧的是,如果有人忘记关上某个垃圾槽的门,火可能很容易就串到更高的楼层。

        垃圾收集区的那些现代消防喷淋装置呢——我之前一直依赖的东西?不知何故垃圾箱内的喷淋装置当时并没有启动,让火焰燃烧了各种垃圾和油脂,不过不断升高的温度启动了较高楼层的垃圾槽内的喷淋装置,水熄灭燃火的垃圾造成了大量的浓烟,然后浓烟逃逸到了楼梯间。

        不过我们并没有损失什么东西。好像我们当中有三个人在离开屋子时还顺手抓了瓶葡萄酒和一些酒杯!(“教养孩童,让他走当行的道……”)我们坐在外头,一边等,一边啜饮美味的夏敦埃酒和浓郁的红葡萄酒,大约一个小时过后,专业的消防员们清除了楼内的烟雾,让我们得重返各自的屋子,我们用了餐,讲了很多故事。我中间的那位女儿享受了她的十秒钟风光,因为她上了全国新闻。今年的感恩节过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更激动人心,将成为我们谈论多年的一个记忆。

金融消防车集结 

        去年,在讲述完上面的故事后,我写到:“我觉得股市当前的举动就像我们在感恩节宴会上碰到的状况一样。当警报响起时,我们发现,我们在过去几个月里已经听到过好几次类似的警报了,但从未发生过真正的火灾。的确,八月爆发了信贷危机,但有美联储前来营救。是的,次贷市场已经不复存在。房市正在自由下落。但美国经济还是安然地渡过了种种危机。上季度,我们还处在信贷危机的中途,GDP不是也达到将近4.9%的高度么?阿布扎比向花旗集团注入了75亿美元,让市场情绪安定下来。一切都很好。所以就让我们像1999年那样继续高歌吧。

       “可是,我想,当我们从市场顶点高高的窗口向外望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已经有数辆消防车开始集合了,而且声声警报告诉我们还有更多辆车子会开过来。浓烟不断地从大楼里冒出。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敲了一年多的桌子,说我们应该摆脱股市。种种动荡迹象就在那里。现在,很多投资组合都跌了50%。信用危机之火焰在我们周围熊熊燃烧。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和全球各地的央行这些消防员们正在想方设法将火扑灭。

        虽然未来几个月中,股市可能会有大幅回升,但是我们还尚未走出困境。大火仍在肆虐,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试图控制信用和房市危机这场大火的积极动作。

        昨日,财政部宣布了另一项8000亿美元的庞大救市计划,但这次带着不同的味道。前次救市资金有很多是财政部或借来资金购买资产(这不会创造出新美元来),或仅仅是把资产放到国家资产负债表上,为债务担保。而此次最新举措,美联储将通过货币化或创造新美元来购买60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债券。

        通常,这会引发更多的通胀担忧。但这是非常时期。由于信用危机与房市危机双泡沫仍在破灭的过程当中,大规模减债活动还将继续展开,消费者和企业这方将有数万亿美元会消失不见。债券市场显然预料到疲软会进一步加重,甚至会有通缩。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低于3%。我在10年前曾写过,到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保罗-沃尔克的长达数十年的周期结束之时,3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有可能会跌到3%以下。

        正如我在去年四月写过的那样,货币周转率(美元在经济中移动的速度)正在急剧放缓。可能会再减少10%,然后只回复到过去107年的平均速度。鉴于人口、通货膨胀、生产力以及其它因素的增长,未来几年里货币供应量每年将需要增长7%来保持经济平衡。请记住,GDP(国内生产总值)基本上就是货币周转率乘以货币供应量。如果周转速度减慢了,货币供应量就必须上升来保持平衡。

        美联储将有一些空间在不引发通货膨胀急剧上升的条件下增加货币供应量。我认为,这只是首次大规模注资,未来还会再有几次,因为他们会一直坚持到经济开始复苏为止。如果明年的势态看上去会发展成通缩环境,他们可能还会加大注资力度。未来几个月,我将更多地谈论此话题。

        现在,转到我在《传给后辈的一条投资经验》中的短论(写于三年前,不过还是相当及时!)。

千禧波

        在未来十至十二年里,将会发生三次衰退,慢慢将股票的平均市盈率移动到历史低点。不断上升的石油和能源价格将是导致经济放缓和通胀上升的一个主要因素。不断上升的货币通胀将在事实上引发所有商品价格的大幅上升,以及债券的下跌。随着房价继续飚高,房市将会显现资产通胀现象。美元对主要外币的汇率将继续减弱。当前的战争将变得越来越不得人心,然后,下届政府将被迫撤军,以宣布胜利作为幌子。美国投票公众的分裂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投票习惯的主要模式发生代际变化。报纸将继续评论某个亚洲国家是如果在不到几十年的时间里主导世界经济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弊病,将会出现新一轮惊人的技术变革周期,引发又一轮重大牛市。新技术将以现在根本无法想象得到的方式改变着世界,促成全新产业的出现,使个人和政府掌握到出奇强大的新力量和新能力。

        上述情景事实上都发生了。只可惜,那写于1970年,而不是2005年。1970年后的数十年中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那些力量只在科幻小说和一些晦涩的书籍和期刊中有预见。在1970年有谁想到过互联网?谁能够预料到柏林墙会在1989年倒塌?日本不会主宰世界经济并压倒美国?或者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会变成一台资本主义的增长机器,还有苏联的解体?每张书桌上都有一台个人计算机,汽车中配置比当时最大型的计算机更强大的计算功能?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人口下降(而不是过度拥挤)会成为问题?或者,“绿色革命”会意味着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充足的食物(除开政府限制自由市场的地方)?

        在上世纪70年代,这个国家的情绪是绝对低落的。日本侵蚀了我们的生产基地,失业率不断上升。里根在与吉米-卡特的竞选过程中提到了“痛苦指数”(通胀率和失业率的结合)。

        可是,所有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事实上,现代世界中唯一恒定的是,变化步伐一直都在不断加快。

        在他开创性的作品《第三波》(又译《第三次浪潮》)中,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描述的“第一波”是农业革命,“第二波”是工业革命,“第三波”是电子数据和通信革命。他描绘了一个“电子村”社会,通过“电子高速公路”将所有日常工作发送到“虚拟的交易地点”。

        写于二十五年前,《第三波》实在是一本颇具预见性的作品。托夫勒预言了一个大规模定制的世界,政府和企业相互交织,世界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和变化。虽然有些人说我们现在仍处在托夫勒的第三波的中间,但我认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在内容与性质上都不一样。

        “第三波”实际上是一轮创新周期的结果,我们可以称之为信息时代。我认为,我们现在只走过了信息时代的一半,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方式很快就要发生更多更为深刻的变化。

        但这次,有些东西将会不一样。革新波不再是逐个出现,我相信,我们将在全球范围内看到多个重大的变革和创新波几乎同时间涌现出来。它们的结合效应将产生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的变革时期。

        我将所有这些因素的结合称为“千禧波”。它将以人们几乎无法想象的方式和让人喘不过气的速度改变事物。一方面,“千禧波”将被视为一个善源,因为我们将会活得更健康,更长,将会有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更多的生活选择。另一方面,我们行走的地面将看起来像是正在发生着转变。我们需要不断地对脑中的未来路线图做微调(如果还不至于是重大的程序重调的话),以确定我们的位置。

        你为未来计划得越细致,变化给你带来的打击就越大。今天,灵活性才是王道。用匿名戒酒互助社的祈求来说就是:“请告诉我什么会变,什么不会变,并请赋予我智慧去理解变化前后的区别。”

         在思索我向这本书的其他作者提出的问题:“你想传给后辈的那条经验是什么?”之时,我认识到,未来关键的才能是应对以越来越快的步伐涌现出来的巨大科技和文化变化的能力,同时要了解那些变化将如何在古老的生活模式中发展。有些模式变得非常缓慢,或循环,或成为趋势。了解所有这些模式如何与“千禧波”变化结合在一起不仅是投资计划的核心,而且是整个现代生活的核心。

        不过先让我们来谈谈投资计划。熟悉投资心理学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主要指向这个压倒性结论:即广大投资者(当然不包括你我在内)总是认为当前的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

        他们可能口头上承认相信事物会变,也可能会经常担心趋势会变,但却没有这样去做投资。已故的当之无愧的著名经济学家赫伯特-斯坦教给我们一个简单的概念:“不可持续的趋势是不会持续下去的。”然而,投资者(还有几乎所有层面上的所有人)都会让当前趋势去主导他们对未来的展望。正如马克-芬在第五章中指出的,虽然我们知道我们不应该这么做,但在挑选未来的投资时,我们还是会以过往绩效为指导。

        投资者往往会以“这次会不一样”这句曼特罗来使他们的行为变合理化,或设想当变化发生时,他们将能够敏捷地做出反应或避开变化造成的影响。但从来都没有不一样,他们几乎也从未成功地敏捷反应或躲避。

        我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几乎一直都在变化。不过这是百万其他企业家和商人们共同的心声。我们都在应付着变化。事实上,我们不得不应付的变化数量是相当不足言道的。有数百万人(或许数十亿)几乎每天都在经历着远比这更突然的变化。

        未来二三十年中,我们处理生活(不只是投资!)的成功与否将与我们应对不断加快的变化的能力直接相关。

        我个人有关持续变化的经验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呼应。有些变化是强加的。有些是我心甘情愿接受的。在几次变化之际,我告诉朋友说,我希望这是我最后一次被迫“重塑”自己。我屈从于大多数投资者都抱有的幻想:即今天的趋势将会一直持续下去。然而,我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脚下那块我所耕耘收获的土地正在发生着变化,甚至十年内它都不太可能会保持原貌。

        30年前我开始创业的时候,没有传真,没有隔夜快递,电话服务很昂贵。电脑?20年前,跟现在的机器相比,它们简直就是玩具。就在几年前,投递一份新闻通讯要花不少钱。现在,边际成本几乎是零。一份或一百万份对我来讲几乎一样。

        做研究在以前需要去图书馆,还有就是个人收集一些书籍、杂志和新闻通讯。现在,我的“邮箱”每天都会收到几十封信和文章,加上利用叫做Google的东西就可以在手指尖搜索到几乎是无限的数据资源。过去几年里,我电脑上已经储存了将近5千兆字节的研究资料和文章,敲几下就能搜索到需要的资料。就在十年前,写一篇八到十页的周通讯,我就要花上整整一周的时间,加上一个月的时间做研究。现在,我每周都能获取大量资料,只在每周五下午花上五小时的功夫就能在电脑上完成一周通讯任务。(我读到很快将有帮助提高记忆的药丸生产出来。我应该会需要一些。)

        国际读者?在过去十年里,甚至很少有人来看我写的东西。现在,我拥有好几万名国际读者,通常都来自一些很遥远的地区。

        简言之,变化是戏剧性的。有时,我抱怨很难去适应。很多时候,那些变化是乏味无趣的。有些是非常昂贵的教训。然而,我继续在现在这个商业道路上走下去。但我知道前方会有变化。它就像一辆火车,可以在你身上压碾而过,也可以载你驶向未来。

        但来自中国的农民在赶着他的牛进城的路上告诉我说,他甚至没法开始去想象那种变化速度。想想中国、俄罗斯或其它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十年中的变化。上世纪二十年代,我那位不太贤明的老爹还驾着四轮马车进城。四十年后,他看到一名男子拿着计算尺、一本黄色便笺薄和铅笔登上了月球。现在,变化的速度更是加快了。

        1967年,电影《研究生》是当季最叫座的。记得在那个著名的场景中,年轻的本杰明-布拉多克(达斯汀-霍夫曼饰演)被建议去整形外科寻求职业发展。这在当时可是风靡一时的。但事实证明,那不是个好建议。自1967年以来至今,整形外科总共损失了超过40%的就业岗位。

        可是,就业增长却一直很足。显然有比整形外科更好的机会。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艾伦-克鲁格(Alan Krueger)告诉我们说,现在,有四分之一的工人在从事美国人口普查局1967年的职业代码中没有例举的职业。在1967年,如果被问及工作和机会来自哪里,恰当和正确的回答将是:“我不知道,不过他们知道。”这在1976-80那些低迷年份也是正确的回答。今天这仍是正确的回答。

         个人电脑在当时还只是一个梦想。AT&T公司仍旧垄断。光纤?互联网?手机?机器人?生物技术?全球定位?传真?视频?MP3?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些东西都不存在。

        在未来不到三十年里,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时,我们将会发现一路上发生的变化远比我们在过去三十年中看到的变化要更具革命性。但,就像在1975年,我们很难想象未来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在2005年,我们更难想象2035年会是什么模样。我们自欺欺人地以为我们知道,但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在未来将会享受到的许多真正神奇的发明现在甚至还没有出现在制图版上。

        全球范围内的创业活动很活跃,将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未来大型企业的基础正在奠定当中。下一个微软、eBay或Amgen的推动力将是变化步伐带来的许多新机遇。

        【更新于2008年底:在过去六个月中,我与两位不同领域的研究专家有过交谈,他们都相信他们已经走上了生产一种全新动力的轨道,这种全新动力将比今天所有的动力都更清洁、更便宜。我还采访了另一位发明家,他的某个可以将很多电器设备的电能消耗削减多达20%的方法已获得专利保护。还有数以万计的发明人员正在专研类似这样的惊人想法。如果有少数几个成功的话……?】

        我们正在谈论怎样的变化速度?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是语音识别、扫描仪、音乐合成和很多技术奇迹的发明者,他有一个十人组的团队,专门追踪科技的进步及预测科技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或一百年中将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在对未来的思考上,他是一位不加掩饰的发烧友。迄今为止,他的预言都是对的,所以我们应该去注意他说的话(写于2001年):

       “人类迈出的科技第一步——利刃,火,轮子——用了数万年。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一千年里甚至都看不到什么明显的技术变革。到公元1000年,发展速度加快了很多,发生一次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只需一两个世纪。在十九世纪,我们看到的科技变化比前面九个世纪中看到的所有科技变化还多。然后是在二十世纪的头二十年,我们看到的科技进步比我们在整个十九世纪看到的所有科技进步还多。现在,几年时间就能发生一次范式转变。就几年前,万维网还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模样;十年前它根本就不存在。

        “范式转变速度(即科技进步的总体速度)现在(大概)每十年就增加一倍;亦即,范式转变时间每十年就减少一半(加快速度本身也在呈指数增长)。因此,二十一世纪的科技进步相当于需要两百个世纪(从直线角度来说)才能完成的进步。相比之下,按当前的进步速度计算,二十世纪大约只完成了二十五年的进步。因此,二十一世纪将见证的科技变革将是上个世纪的近一千倍。”

        雷说的是,大多数人都是按当前的变化速度来预测未来科技发展的。但变化速度是不断加快的,使得越来越多的变化被塞进越来越小的时间间隔里。虽然雷所说的那一千倍科技变革的绝大部分都将发生在本世纪的下半叶,但有些变化将会发生在未来的二十年。我们所谈论的变化有多大?从雷写下那些话开始,变化的速度就有加快了。按当前的速度,整个二十世纪就相当于现在的大概二十年。这个速度将继续增加我们挤进短短几年时间里的创新数量。引述自他的《奇幻之旅》:

        “我们将在未来的十四年里完成按当前速度的另一个二十年进步【或发展】,相当于整个二十世纪的全部进展。然后,我们只用七年时间就能完成同样的进步。”

        这意味着,在未来二十一年里,我们看到的科技变化将是我们在整个二十世纪中看到的全部变化的两倍。按此速度,未来二十五年内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四倍的变化速度。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资金正被投入到更广泛的研究与发展领域。为改善某个产品或某项服务,发明人们投身展开了数百万个项目。有些变化将会很小,有些变化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当蒸汽机初被发明时,只有一小撮发明人懂得这个机器及如何去操作。今天,我们有幸拥有数千名科学家、工程师、程序师和发明家,同时开展着大大小小的各类工程。而且,随着廉价迅捷的宽带在发展中国家得到普及,我们将向整个进程增加数千万人。在这数千万增加的人群中,将有少数人发明出革命性的新产品来,从而加快变化步伐。

        随着我们的知识不断扩大,工具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工具成本不断减少,我们寻找有用工具的能力将以不断加快的速度得到提高。当前和未来的发明家们创造出来的工具将使得各种新产品和发明成为可能。

        每月,全球范围的研究实验室里都有数千种这类几十个领域的大小工具被科学家和发明家创造出来。每一个工具都可以让下一组发明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工具并最终创造出产品来。全球化不只是一个制造和销售过程,还是个智力过程,因为,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们可以合作开发同一个项目,每人为项目贡献其专有的知识。这使得较小国家或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的科学家们可以为项目贡献脑力。

        所有这些意味着,变化将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快的速度涌现出来。新变化将能促进经济增长,以及促进美国和全球各地数百万个新就业机会被创造出来。

        当前的危机终将会过去,就像往次衰退那样。这不会是我们这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危机或衰退。我们将会创造出全新的方法来引起一场新的危机。但是在未来20年里,没有人会回过头来说,他希望可以回到2007年的美好旧时光来。彼时,我们将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代。

                过往绩效并不代表未来的表现。投资管理基金既有收益机会,也存在损失风险。在决定进行另类投资(包括对冲基金)之前,你应该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包括以下事实,有些产品:经常从事可能增加投资风险的负债投资或其它投机投资;是不能立即兑现的;是不须要向投资者定期提供定价或评估信息的;可能会伴随复杂的税收结构与重要税收信息传播的延迟;所适用的规范与共同基金所适用的规范不同;费用通常比较高;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投资是不透明的,只有投资经理人才知道其中细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