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品读:大数据思维,你有吗?
《智慧政府:大数据治国时代的来临》这本书描绘了这样的一天:早上7点,你在浪漫悦耳的G大调钢琴曲中醒来,床头那个猫头鹰造型的闹钟传出的旋律让起床变成一件轻松开心的事情,每天,闹钟的铃声都会根据你的心情自动切换;你按下手机上的一个按钮,新买的汽车从车库徐徐驶出,开到了你的眼前,这辆自动驾驶的汽车不仅可以探测到360度范围内的一切事物,包括它们的距离、速度和温度,而且知道如何避开其他司机的视觉盲点,预知各个方向车辆的情况;你走进办公室,计算机桌面上已经自动筛选出了需要今天处理的信息,它就像一个贴心的秘书,使你的工作井井有条,同时又能与公司的同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保持密切的合作……大数据离我们并不遥远,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要依靠它。
问题是,当大数据渗透到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作为这场“数据革命”中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我们是否了解大数据思维呢?
这本书认为大数据思维主要是一种关联思维,而核心是为了预测。“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种“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与千里之外的一件事情发生关联,并且带来巨大的改变。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可以被数据化地描述出来,建立特定的模型,通过复杂的计算,向我们呈现一个充满关联的世界。
我们都知道,抽样足够多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影响我们做出某项决策。可是数据无穷尽,依靠人力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足够多”。但是,利用计算机把数学算法运用于海量数据,通过相关关系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可是轻而易举的事。只有预测才能做到“未雨绸缪”。美国运输公司US Xpress通过“任何数据都不能少”计划,从成千上万的货车运输系统中搜集了900 个数据元素,包括轮胎和汽油使用的传感器数据、引擎运行、货运车队的地球空间数据,以及货车司机博客上的抱怨。这些数据经过集成处理和分析,对车辆进行预防性维护。你可以预测哪辆车的哪个部件什么时候可能出故障,因此,你不用等到这辆车实际抛锚了再维修。
既然大数据离我们生活不遥远,那么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怎么才能具备大数据思维?
其实,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并不陌生。很多人都有在大学期间背诵四六级单词的经历,我们在购买英语单词书的时候,会发现有的单词本是按照“A—Z”的字母顺序排列单词,而有的则是在一个单词后引申出与之或者发音、或者词根等相关联的若干单词,毋庸置疑,后一种更能加深我们的记忆;在生活中,我们去买蔬菜的同时,商贩很有可能送你一把葱,你可能当天做菜时不需要,但哪天炒个蛋、闷个茄子说不定要用到它;在工作中,我们往往先从最紧急的事干起,但往往能从这件事的某个阶段迸发出对另外一件事的灵感,于是匆匆忙忙放下手边事,先完成另一件……我们也可以将每周、每月甚至每年做的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对预测今后工作也很有帮助。
比如因为我经常开会做记录,发现每周三下午开会最多;根据上级部门要材料的规律,每周二上午下班前这个时间节点最多,而因为所要材料经常与注册科联络,所以通话次数最多……关联的结果是,我可以和注册科长好好做朋友。
在信息化时代,当大数据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数据汇总,俯瞰世界任一角。在这种客观趋势下,我们应该做好准备,运用大数据思维改变自己,接受从观念意识到工作习惯的蜕变。
为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大数据分析人才,
人大经济论坛特邀业界名师开设CDA数据分析师培训课程
详情点击链接了解:
CDA大数据分析培训:http://cda.pinggu.org/bigdata.html
CDA大数据分析就业班:http://cda.pinggu.org/bigdata-j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