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8-12-11 9:18:08 来源:[财经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促进货币信贷供应总量合理增长,引导和改善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中国将“促进货币信贷供应总量合理增长,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引导和改善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为期三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日结束,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五个重点任务,其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位列第一。
此前,众多专家猜测汇率政策将成为本次会议热点议题之一。
12月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跳高156个基点,人民币贬值幅度达0.2%,这是自2005年7月份以来的最大单日波幅。此后连续四日,人民币兑美元在询价市场的交易价格,均触及0.5%的每日波幅限制而跌停,这亦是近年来罕见的市场表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认为,近期人民币的小幅回调不代表根本性变化,中国仍然坚持“参考一揽子货币,考虑多种因素”的汇率形成机制,这个制度不会有根本性变化,目前中国还是双顺差国家,外汇市场的纯市场压力还是人民币升值压力,而非贬值。
余永定称,上周人民币兑美元连续几天的异动,属于“blip”(噪音,短暂偏差),“不必在这个上面做太多猜测”,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NDF) 难以反映人民币汇率长期趋势。
余永定认为,目前的出口收缩主要是来自外需减少的影响,中国出口对于外需敏感,对于汇率并非那么敏感,因此通过贬值促出口的做法只会进一步恶化贸易条件,对出口增长本身并没有多大好处;目前中国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内需,靠贬值促发展,总体而言弊大于利。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虽然中国面临着保增长的繁重任务,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方向不能动摇。
国际金融专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访问教授Michael Pettis亦认为,中国的过度生产与美国的过度消费,正是硬币的两面,两者相辅相成。他认为通过贬值促进出口和经济的做法并不可行。
12月10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11月出口数字显示该月出口总额1149.9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下降2.2%, 为七年来首次负增长。
上周,商务部长陈德铭明确表示,中国不会靠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认为,11月出口数据显示的出口放缓中有部分资本外逃的因素。他指出去年“脱钩论”风靡一时,在次贷危机中资本逃离美元,奔向人民币等热门新兴市场货币,导致去年的贸易出口数据中有变相资本内流的水分,现在形势反转,则是变相资本外逃,这样一比,就显得现在出口数字较差了。如11月出口分析显示出口放缓中资本外逃的因素较大,则继续贬值只会加剧这一趋势。
梅新育指出,外管局已关注到此类风险,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今年7月颁布的《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对出口收结汇实行联网核查管理。
余永定认为,由于中国目前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热钱撤出中国大陆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香港和韩国等亚洲其他地区为高,短期内热钱流出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还没有看到很大规模发生。
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对美元的大幅波动,可能预示着人民币汇率制度将进行进一步改革,改革方向可能是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每日交易波幅,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并且更加注重一揽子货币。余永定认为,这种建议可以考虑,因其与我国汇率机制发展方向一致。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最近连续两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均小幅走高。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这是近期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过度的一个调整。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委员樊纲则表示,人民币仍处在升值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