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堪称世界上人口结构最年老的国家。如今,青年人是日本最稀缺、也是最宝贵的资产。在10年里,日本的人口已经下降了约80万,而18岁年轻人减少得更快。如果日本要在人口萎缩的同时保持繁荣,就需要日益减少的年轻人超水平发挥自身才能。
因此,当日本的最高学府上月在受到广泛关注的世界名牌大学排名中下降20位时,各界感到震惊。以前被认为在亚洲的大学中无可匹敌的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如今落在其新加坡和中国竞争对手之后。
30年前,日本大学毕业生(至少如果是男性的话)能够闲庭信步般地进入某家公司,然后一般能够在那里做上一辈子。重要的是获得学位证书。至于教育,嗯,那可以依靠雇主提供培训。
即使大学课程中包含大量的陈旧知识,多数招聘人员也并不在意,因为这样可以在对新人灌输企业生活规则的时候,省去了还要抹掉他们成见的麻烦。
在我看来,那个时代留下的不幸遗产是一个对本科生期望太少的高校体制。这个体制常常宣告学生成功——只要他们听课和正确答题,而大学生本来应该得到开展批判性思维的挑战。超过一半的日本大学生每周学习不到5个小时。许多学生避开选择需要进行严肃阅读和做作业的课程,而更喜欢可以让他们轻松获得学分的课程。
有的大学生跑到补习学校给需要通过竞争性入学考试的更年轻的同胞上课,而不是到大学校园中学习。有的大学生在餐厅当服务生,或者投身竞技体育、音乐,抑或纯粹为了玩乐——当然,玩在任何地方都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但日本学生对此更加痴迷。
改变这种状况非常困难。10年前,我与庆应义塾大学(Keio University)的几位教授一道创办了一个全英文授课项目。我们的第一个决定是,禁止因参加招聘会(企业在安排时往往似乎不考虑上课时间)而缺席课程。但我们不得不做出了让步。因为我们的学生抱怨称,他们实际上成了全日本仅有的30名被禁止找工作的本科生。
明年,我们将启动另一个课程,让学生更多地与其他大学的学生交流。那些懂得大学首先是研究和求知场所的毕业生将会挑战现状。
19世纪末,日本大学引进了西方的教育方法。正是它们培养的有能力、有思想的年轻人让日本登上世界经济舞台。我们从上个世纪继承的高校体制,如今发挥着完全不同的功能。
它面向的是日本企业界,这股强大的工业力量需要它能够塑造成各种专业角色的工作者。但这种经济模式已经过时。现在我们又到了思想的时代,而日本需要能够思想的年轻人。
本文作者是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教授
译者/陈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