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249 2
2008-12-13

一、2008年投资运行情况分析


  1.投资名义增速加快,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上升


  受灾后重建、中部崛起和投资品价格上涨过快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246亿元,同比增长27%,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9871亿元,增长27.6%。扣除价格因素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l5.1%,低于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5个百分点。据测算,1992年以来的l6年间,我国投资年均实际增速为l7%左右,依此衡量,2008年投资实际增速并不高,处于较低区间,说明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基本得到扭转,防止经济过热的警报已经解除。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来看,2008年投资需求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受美国次贷危机升级和出H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2008年出口增速放缓,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下降。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6%,大大低于2007年。与净出口的贡献率下降不同,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有明显上升: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5%,拉动GDP6.1个百分点,比2007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6.1%,拉动GDP5.6个百分点,比2007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可见,在净出口的贡献率由正变负的情况下,消费和投资尤其是投资较快增长对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2.农业和瓶颈部门投资加快,行业结构继续优化


  2008年投资行业结构继续优化,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受国家继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的影响,农林牧渔业投资在上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完成投资1527亿元,增幅达62.8%,同比加快了31.7个百分点,为近l0年来同期增幅最大的一年;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4945亿元,增长30.2%,同比加快了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完成53398亿元,增长24.8%,同比加快了0.8个百分点。另外,受价格上涨、需求拉动和政策支持等因素影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铁路运输等国民经济瓶颈行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前三季度,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l562亿元,同比增长41.6%,加快l8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l717亿元,增长39.4%,加快l7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l885亿元,增长35.2%,加快l5个百分点。

  3.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加快,区域投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


  受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战略的影响,2008年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在上年基础上继续加快,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前三季度,中部、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35.4%和29.5%,分别高于全国7.8和1.9个百分点;由于经济外向型明显,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大,东部地区投资增长明显放慢,前三季度仅增长22.7%,低于全国4.9个百分点。如北京前三季度投资增幅为负的0.6%(包括奥运因素),上海、浙江、广东投资增长分别为5.1%、17.4%和18.5%,均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平均增速。

  
  4.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投资增长“前高后低”


  房地产投资占我国城镇投资的比重超过20%,是影响投资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2008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呈现“前高后低”趋势。由于土地新政等原因,上半年房地产投资保持了33.5%的高增长,增幅同比加快了5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城镇投资增幅6.7个百分点;进入三季度后,受成交量大幅萎缩、企业资金紧张、市场观望气氛加重和美国次贷危机升级等因素影响,房地产投资开始明显放缓。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6.5%,比上半年回落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图2)。


  5.资金来源增长放慢,自筹资金比重继续提高


  从资金来源看,受货币政策收紧、股市低迷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2008年我国投资资金来源增长明显放慢,前8个月投资资金到位9.5万亿元,增长23.6%,增幅同比降低4.5个百分点。在资金来源增长放慢的同时,资金来源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国家增加对雪灾、特大地震和洪灾等灾后重建项目的投资,加大支农惠农和改善民生投资等原因,2008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明显加快,前8个月增长38.29%,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但受货币政策收紧、股市低迷的影响.企业通过银行和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难度加大,国内贷款和其他资金占比明显下降,自筹资金成为投资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前8个月自筹资金增长达到32.6%,高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占到位资金比重达到62.3%,比2007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另外,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转移加快等原因,2008年利用外资增长明显放慢,前8个月仅增长6%,增幅比上年回落10.3个百分点。

  二、2008年投资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是投资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从名义增速来看,2008年前三季度投资增长较快,尤其是分季度看,投资名义增速逐季加快,前三季度增长27%,比上半年、一季度分别加快了0.8,1.7个百分点。但从实际增速来看却是逐季放缓的,前三季度实际增长l5.1%,分别低于上半年、一季度1.1、1.2个百分点。从发展趋势来看,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


  二是部分“两高”行业投资增长依然偏快。尽管投资宏观效益有所提高,但从行业来看,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增长依然偏快。如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2706亿元,增长33.1%;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1746亿元,增长45.7%。“两高”行业投资高增长,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是要素价格改革滞后,企业投资和生产成本扭曲。我国要素价格改革滞后,价格水平偏低。据测算,我国工业电价水平为6.1美分/千瓦时,是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电价的62.5%;劳动生产率相当于英国的6%,但工资仅为其4%;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竞相违规压低土地价格和征地补偿标准。其结果,造成经济效率低下。粗放型模式难以转变。目前我国能源消耗系数比发达国家高4-8倍,能源的使用效率仅为30%,而发达国家的能源使用效率则为50%;另一方面,不能反映真实生产成本,扭曲了企业投资和生产行为。据估算,生产要素价格低估使国内企业至少不合理地节省了20%一40%的生产成本。如果这些成本充分显现,并假设企业自身消化其中的50%,我国商品价格至少会上升10%-20%。这种靠压低资源价格吸引投资的模式不可持续。


  三、2009年投资环境与趋势分析


  从发展环境和趋势看,2009年既有促进投资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总体上不利因素大于有利因素,预计2009年投资增速将低于2008年。


  (一)不利因素


  1.世界经济减速,外部环境更趋严峻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许多国家纷纷出台了大规模就市方案,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和高通胀的双重打击下,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急剧增大,短期内恢复到危机之前状态的可能性不大。根据IMF最新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3%,低于此前预期0.9个百分点,也低于2008年经济增长预测数3.9%;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分别仅增长0.1%、0.2%和0.5%,均徘徊在衰退的边缘;由于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和资金来源国,金融危机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危机,也将对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严重挫伤投资者的信心。


  2.国内经济进入调整期,出口增长放慢


  如果说本轮经济景气周期始于2002年下半年的话,今年将是本轮经济周期进入调整的开始。根据国家统计局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报告,三季度中国经济学家景气指数为3.81,比二季度下降了0.74点,创2004年以来新低,表明经济学家对经济出现趋势性下滑的忧虑进一步加重。我们预测,2009年我国经济将继续调整,全年增长9%,低于2008年约l个百分点。主要理由是:外部形势严峻,出口需求放缓;经济周期性调整压力不断增大;股市、楼市、车市同时低迷影响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同时,外部环境恶化、成本上升等因素将使明年我国出El形势更加严峻。事实上,在刚剐闭幕(10月19)的104届广交会上,出口下滑苗头已经开始显现。本次“广交会”出口成交量仅有l65亿美元,同比下降3.8%,其中对美出口下降31.3%。当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反映出来,预计明年出口将大幅减速在所难免,这将对投资增长产生负拉动。


  3.成本上升和产能过剩“两碰头”,企业效益下滑


  企业效益是决定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的重要因素。2008年前8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l8685亿元,同比增长19.4%,增幅比上年同期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由于我国企业效益对投资的影响滞后期约为6个月到1年,2008年企业效益下滑将减弱2009年企业扩大投资的能力和意愿。另外,2009年要素价格改革势在必行、经济放缓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现,成本上升和产能过剩“两碰头”,使企业盈利前景不容乐观,这将进一步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


  4.市场继续调整,房地产投资增长放慢


  从发展趋势看,致使2009年国内房地产继续调整,投资减速的因素还在不断增多。需求方面,经济放缓、股市暴跌、收入减少和全球房市下跌,将使房市自住、投资和投机三大需求同时受到抑制,买房者的购房能力和购房意愿短期内很难提振。供给方面,受成交量萎缩、开发企业资金紧张和市场前景看淡等因素影响,开发商也将主动放慢投资进度。另外,2008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基数比较高,也是影响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长的因素之一。


  5、投资者悲观情绪蔓延,新JTT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大降


  根据环球金融服务集团ING最新发布的报告,由于外部市场和经济发展继续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2008年三季度我国投资者情绪指数仅为88,比去年同期下降46%.比上一季度117下降了25%,标志着我国进入悲观情绪指数范围。与投资者信心重挫相一致,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1310亿元,仅增长1.7%,增幅降低超过20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大小是反映未来投资潜力的重要指标。2008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率大幅降低预示着投资潜力下降,增速下滑。2008年前三季度投资的较快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


  (二)促进因素


  1.“保增长”将成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在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经济下滑风险不断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减少的情况下,预计国家将把“保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际上,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十项政策,以及包括国家发改委、央行、银监会和财政部等部委出台的有关房地产、中小企业、出口退税方面的政策,也都是应对经济过快下滑所作的政策反应。根据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状况的变化,预计国家还将择机出台不同的刺激经济方案,这将对稳定市场信心、保持经济和投资稳定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2.地区间产业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当前,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达到或者接近5000美元,但是中西部地区只有2000美元左右。所以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大空间承接来自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由于外部环境和需求的严峻,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会进一步强化,预计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产业的趋势不会改变,甚至还会进一步加快,将对扩大投资空间、稳定投资增长产生重要作用。


  3.灾后重建将使投资增速有所扩大


  根据国务院《汉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09年中央财政、l9个对口支援省市以及其他方面将继续支援四川、甘肃和陕西三个受灾省的灾后重建工作,预计灾后重建投资规模在3000亿左右,将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1.5-2个百分点。


  (三)趋势预测


  综合判断,2009年,促使投资减速的因素较多,投资增长将慢于2008年,具体预测见表6。

  四、政策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扩散,对我国投资和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由于我国经济周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投资周期所引起的,稳定经济的关键在于稳定投资,因此建议2009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行逆周期操作,将“稳投资、促调整”作为投资政策的基本取向。一方面,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应把困难估计得更严重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及时调整政策取向,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促进投资需求稳定增长,避免经济“硬着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这次经济回调的时机,加快要素价格改革和技术创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1.增发长期建设国债,继续增加对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等领域的支出


  基于“保增长”、财政增支减收的压力增大和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约束依然较强三方面的考虑,建议2009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中央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到2000亿,重点保证和增加对灾后重建、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等改善民生方面的投资。


  2.制定综合减税政策,增强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从2008年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远比l997年严峻,因此有必要对以前针对“两防”和“一保一控”方针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和调整。鉴于目前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因素增多并且税负较重的情况,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和出台“一揽子”针对企业的减税方案,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包括铁路、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也要从政策、财税、行政效能、人才等多方面优化投资环境,主动为承接沿海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3.促进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大规模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


  针对2008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这些政策将对稳定房地产市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不能解决房市中最根本的问题--高房价。下一步,房地产调控应把改善供给、引导房价理性回归作为政策调控的重点。一是大规模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市场有效供给。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比例;对建设保障性住房提供绝对低价或零地价,让老百姓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二是适时推出物业税,增加二手房供给,扩大自主性需求,抑制投机性和投资性需求。


  4.加快要素价格改革,理顺资源要素价格关系


  加快要素价格改革,理顺资源要素价格,合理引导投资行为。,一是利用当前通货膨胀压力减缓、国际大宗商品(包括原油、粮食、铁矿石等)价格回调这个有利时机,加快能源要素价格改革,引导要素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充分体现对环境造成损失的成本;二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抓紧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土地价格充分体现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规范地方政府的用地行为,维护原承包人(主要是农民)的利益诉求;三是加快户籍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充分体现劳动力价格,为“农民工”转为“城市工”创造体制政策环境。


  5.推进增值税转型,鼓励企业更新投资


  加快推进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改革,减少投资环节的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设备装备的投资和更新,提升企业装备技术水平,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6.征收环境保护税,建立污染物排放额交易制度


  征收环境保护税,矫正企业和个人经济行为,为环保事业筹集专项资金,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建立和完善污染物排放额度交易制度,通过市场提高污染物排放权的优化配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2-13 17:54:00
大师的话真如“大音希声扫阴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6 19:42:50
大师就是大师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