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秀才买材的故事。说的是一个秀才去买材,他对卖材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材的人听不懂“荷薪者”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材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材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湿,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材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担着材走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沟通问题,用它来描述现实中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状况非常贴切
财务部门是公司提供“服务、沟通、控制”职能的核心部门,却总给人留下“财务重地、闲人免进”刻板的、严肃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印象,企业管理团队对财务部门的工作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认为财务只是算算“帐”,数数“钱”,报报“税”,告告“状”的做老板护院家丁的部门,特别是准则的约束、税法的遵从和内控严苛的要求,更让其他部门忍受着繁琐的审批与审核手续,反复的计算复核与查证盘点等折磨…他们不理解财务为什么这么做,甚至反感财务,仇视财务。。。
曾经有这么一个财务经理诉说他的苦恼。他说:不知道是不是共同的现象,从我公司的情况来看,财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不那么好,就连别的部门也总说我们财务部门是最不擅长沟通交流的部门。我们财务部的人员大多只会埋头做事,不善于沟通,结果呢,往往因为沟通的不畅造成了工作的被动,力是出了,但是很难得到别的部门的认可,甚至还落下个“帐房先生”的恶名。我们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强,所以,在对外沟通上还说得过去。让我最苦恼的是对内沟通上,我们不但与兄弟部门沟通不畅,就连我们的顶头上司——财务总监,也很难与他沟通,财务知识培训,也许是财务总监太过严厉了,造成了部门内部不能形成一种轻松的沟通氛围,我们的财务总监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对我们的批评往往多于鼓励。这也成了我和财务总监之间沟通的一大心病。所以我和财务总监的沟通相对就少,甚至是被动的沟通多于主动的沟通。我感觉只要把部门的工作做好就行了,反正沟通起来也不顺畅,干脆就少沟通吧。却以为,在一个单位,法律法规、公司的规章制度是个硬指标,一般是不好改变的;老板授予的“潜规则”是个软指标,但一般情况下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按照老板的意图执行的。这就要求做“小会计”的不但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了如指掌,还要善于揣摩老板的真正意图,尽量在不违背相关原则的情况下,去满足老板的意图,在硬指标和软指标之间寻求一条最佳的解决途径。当然,当二者不可兼得时,“小会计”千万不可逃避,而应挺身而出,对老板晓以利害。当然,违背老板授予的“潜规则”,老板当然是不会乐意接受的,也许还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这个时候“小会计”就必须以十二分的诚意来诠释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让老板明白你是站在公司长远利益的角度上看问题,你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公司的未来。人非草木,你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板也不可能都是铁石心肠。如何让老板接受你的建议?靠临阵抱佛脚,肯定是不行的,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平时要多与老板交流,不能像文中所说的那位财务经理那样因不善于沟通而逃避沟通。等到非沟通不可时,再去沟通,这诚意肯定是要打折扣的,况且因长时间不沟通,沟通起来肯定会困难重重的。当你经常地、皆大欢喜地处理了一些“在硬指标和软指标之间”让你难以取舍的棘手问题时,也许,你离“极品”老板就不远了。
财务团队在企业中总给业务部门留下“难沟通、难合作、效率低”的印象,职能部门认为财务的工作只是做预算、报销和发工资而跟自己的工作没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财务人员因为会计原则和内控体系增设的必要流程在其他同事看来却是繁琐的走形式…为了扭转这种印象则需要加强财务团队的影响力建设,促进企业内部沟通,增深各部门间理解,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做好财务部门的沟通,是一个大问题,如何才能合理的解决呢?
追求系统财务培训理念的高顿不仅关注财务经理人在专业上的提升,更强调其在软技能上的成长。课程从财务影响力出发,打破财务人跨部门沟通壁垒,搭建有效沟通桥梁,组建高效的财务团队,从根本上解决沟通问题,并发挥经理人的影响力作用,带动团队实现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