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尔湾文化/千人智库/汉斯出版社
矿山开采排放的酸性废水和尾矿中的Cu、Zn、Pb、As和Cd等金属元素进入环境介质,导致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当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进而通过食物链途径威胁着人体健康。有研究表明,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农田种植的稻米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较高,当地居民长期食用自产大米容易导致重金属慢性中毒。
水稻是目前世界上(尤其是东南亚)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因此,金属矿冶区稻米的健康风险问题备受环境科研人员的关注。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吴雪娥韩福松等人通过对湖南某金属矿冶区稻米锰含量和当地居民膳食结构进行系统调查,考察调查区域的农产品安全现状。调研研究结果刊登在汉斯出版社《环境保护前沿》期刊上。
研究区域农田共采集57个稻米样品,其中,只有两个稻米样品未检出锰,检出率达96.5%。稻米含量范围为ND-100.3mg/kg,平均值为30.4mg/kg,中位数为24.0mg/kg。国家标准限值中未给出大米中Mn的限值标准,因此不能评判大米样品中Mn的超标率。大米样品中Mn的含量中有14个样品超过50mg/kg,将近25%。大米Mn含量较高,主要是由于锰矿开采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排放,重金属元素通过大气沉降和地表径流进入土壤环境,导致水稻地上部分锰含量升高。
该地区居民全年均以大米为主要食物种类,不同年龄性别组的日均大米摄入量差异较大。20~50岁年龄组男性大米食用量最大,2~7岁儿童最小。同年龄层中,成年男性的膳食量远高于成年女性。调查区域人群膳食结构中日均大米摄入量大小顺序为:20~50岁男性>65岁以上男性>50~65岁男性>50~65岁女性>65岁以上女性>20~50岁女性>8~12岁儿童>2~7岁儿童。成年男性中,随着年龄增加,其大米食用量逐渐减少,这可能与成年男性的工作强度和体力消耗相关;而成年女性中20~50岁女性的大米摄食量则低于50~65岁女性,这可能与年轻女性注重自身形象、节食减肥、体力劳动较少相关。
另外,调查区域人群的致癌个人年风险均未超出最大可接受年风险水平,大米膳食摄入Mn的健康风险较低;不同人群平均致癌个人年风险大小顺序为:2~7岁儿童>8~12岁儿童>20~50岁男性>65岁以上男性>50~65岁男性>50~65岁女性>65岁以上女性>20~50岁女性。除了儿童外,成年男性、女性的致癌个人年风险与人均大米摄入量大小一致,说明同一重金属的致癌风险,除了大米中的重金属含量,也与大米摄入量紧密相关。也就是说,2~7岁儿童高暴露点位存在致癌风险。
研究人员吴雪娥等人最后表示,该矿冶区居民食用当地大米,锰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应警惕儿童易感人群的锰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