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储蓄”与“投资”
1)都是“流量”(可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的发生量),不是“存量”。
2)都是“总量”,全社会单位时间内发生量的加总。
3)都是“自愿”的。
4)都不能只理解为名义货币额,更不能只理解为银行存款,它们是一种“实际”额(虽以货币值表现,但强调的本质内容是“实际值”)。
储蓄、税收属于“收入项”或者“供给项”,单位时间里,你获得了多少收入,相当于你提供了多少产品;投资、政府采购、净出口属于“支出项”或者“需求项”,单位时间里,你做出了多少支出,相当于你需求了多少产品;消费既属于支出项,又属于收入项。当自愿收入项之和大于自愿支出项之和时,它们之间的差额就是“非自愿的”,就会出现“自愿收入>自愿支出”,或者“自愿供给>自愿需求”,或者有些人自愿提供的产品没有被其他人自愿需求(只好不自愿地“自己需求”),即差额部分的产品卖不出去。宏观经济学把这种非自愿的(差额)部分统一归并到“自愿储蓄”与“自愿投资”的差别中,具体地,差额部分由“非自愿存货投资”(一种支出项)的正负值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