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的确是导向问题
大家都知道啊!我还以为就我们学校这样呢
有没有什么措施去改变呢?光骂有什么用
有职位才能赚钱,职位靠论文、职称等指标来获得。所以是钱在主导。财经为什么这么火。
国家不出台相应政策辅助基础学科,简单的产业化总归会出事。
学校的老师都想着当领导,希望从这个台阶跳上去,那有安心做学术的。
另外,我觉得也是环境压力,只是用发文章数量来评价老师肯定不对。应该推行改革
是转型期的暂时状况还是愈演愈烈,还得看高层的决策了。
中国是一个关系市场,,,,
曾在一个辅导班听到一个“辅导老师”悲愤地说“这是个没希望的国度”。当时很震惊。不过这句话一直萦绕在耳边。
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地方而且你是个有定性的有追求的人外加英文杠杠的,那为什么还把自己淹没在这样一个没希望的没前途的地方?
如果你是个国产化的“大学产品”、你善于经营人及关系、没纯洁的理想追求,那么你在本土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是转型期的暂时状况还是愈演愈烈,还得看高层的决策了。是呀,在现在的大学里面有种感觉:想学的不教,不想学的一大堆的教。教育部的人为什么要让全国的教育模式都一样呢???难道“大跃进"又会发生,而且是大学??教育部的人为什么总是说的那样好,拥有那样的美梦呢?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397469-1-1.html1
学生刚上大学,真正的学术没接触过,只能适应学校的硬性规定,使用什么样的课本,以怎样的态度学习大都取决于自老师和学校的决定;如果老师水平差,学校学术氛围不好,那将毁掉多数学生,等到学生自己有了意识,大好的光阴已一去不返,可悲啊
你教育部自己的问题你怪谁?可笑。。。一切都是上面说得算。。。。谁不想大学干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