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果量化为导向的大学“学术化”、“研究型”已经对正常教学形成较大冲击,虚假成果大跃进和学生质量下降并存,大学的意义面临一次新的反思,大学改革需要新的智慧。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学术化”导向无非是高校之间对国家教育资金的竞争的结果,问题应该出在国家教育资金分配的制度导向和目标导向,例如新设博士点、研究基地要多少篇某种检索的文章,多少个基金项目;国家指挥棒下,高校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是内生的量化指标。
量化来源于对学术评价的信息不对称,量化是次优的选择,但是牺牲了鼓励原创性研究的土壤,这是一个权衡。
出路在于研究一些显示性机制,声誉机制,或者学术资源的共享机制,还有教学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仍大学回归创造知识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