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时间打字了,把我博客上的一篇文章贴过来吧:
-----------------------------------
内忧外困,中国增长模式的终结?
全 世界的人,不管他的立场如何,看问题的角度如何,都在关注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毫无疑问,对于中国近两年的宏观经济而言,用内忧外困这个词来形容是毫不为 过的。从外部来说,中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以及由此产生的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已经引起了广泛的不满。从内部而言,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不断攀升和房地产价格 的迅速提高都在打击消费着的信心。这一切好像都在预示着中国发展模式的终结。
中 国近几十年来,一直依赖于大额贸易顺差来带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可是,新古典经济学告诉我们,一国不可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试图通过长期贸易顺差来推动经济 增长无异于为别人制定一个庞兹计划,然后主动的成为这个计划的受害者!不幸的是,对方并不希望自己成为该计划的执行者,因为他意识到,中国手中的借据对其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有着直接的购买力。于是,中国货币的升值便不可避免。这非常有讽刺意味,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人愿意主动把辛苦借到的钱还给债主,但现在, 对方死乞白列的要还钱!
而我们好像陷入了一种特殊的思维定式,认为既然贸易顺差使得我们的经济在过去若干年里保持了迅速的增长,那么贸易逆差肯定就是不好的 (的 确它会在短期导致经济增速下降)。由于担心对外贸易乃至整个经济因人民币迅速升值而受到冲击,我们采取了人民币缓慢升值的对策,这显然来自中国对渐进式改 革的特殊偏好。但问题也随之产生,在人民币远期升水的预期下,大量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市场。由于中国在资本项目下尚未实现可自由兑换,这些热钱大都通过贸易 的形势流入。按照目前的人民币升值速度,这些热钱即便不投资于任何资产,其美元价值也迅速上升,这是让任何人都怦然心动的机会。
事情不仅仅如此!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这些热钱不会干等人民币升值,它们要投入到中国资产市场上去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当然进一步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当然这里也有成本推动的部分因素)。
从 投资市场来看,由于担心较高的利率水平会降低企业投资热情,从而影响经济增速,银行利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价格水平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将近两年的时间 里,实际存款利率都是负数(尤其注意到,存贷款利率并非由市场决定,而是由中央银行确定的)。这有两个方面的严重后果,第一,企业的融资成本被人为地降 低,大量低质量的项目获得融资,从而加大了银行的坏帐风险,第二,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加大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如果央行能够长期保持现有政策的话, 危机也许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我们看到,试图长期压低存款利率以维持投资的想法同样是一个庞兹计划的空中楼阁。任何一点小小的触动都会加速危机的到来。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中国唯一能够选择的是放弃原有的增长模式。本人并非认为迅速全面的市场化能够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东欧的教训已经证明华盛顿共识不过是 痴人说梦,但有步骤的改革却是必需的。在目前的形势下,这好像已经是一件紧迫的任务了。我认为,改革的顺序应当是这样的:利率市场化,浮动汇率,资本项目 开放。
---------------------------------
欢迎访问鄙人的博客秋天的BLOG _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