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7526 23
2008-12-17

面临着金融危机,我国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出现了困境。

当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降低关税的措施。看来政府还是希望通过

促进出口来刺激经济。

一方面,外贸依存度过高;另一方面,国民的内需相对不足,这样一种

继续刺激出口的方式是否是饮鸩止渴?

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逐渐丧失之前,维系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诱因是什么呢?

希望大侠们能够赐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7 23:43:2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2-17 23:29:00

作为人口大国 我们必须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 还得大力发展劳动密集行产业 才能保证就业率和社会的安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23:32:00
只有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容纳如此多的就业人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23:36:00

现在的问题是,国外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需求下降了,这些劳动力就大量失业

目前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大量倒闭就说明了这么一个问题

感觉我们国家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被出口(国外需求)绑架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23:40:00

现在中国真的是很矛盾:

1)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比较低;

2)另一方面,中国有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从长远来看,产业模式始终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肯定是难以持续的,

如何才能既增加中国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又不对就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呢?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想清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7 23:43:5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8 15:47:00

个人觉得:我们一方面是制造大国,made in china到处可见,然而不幸得是我们同时是个消费小国(凯恩斯乘数很小)。

高储蓄率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背后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1.对未来的预期的不确定(医疗、教育、住房等的超高额支出);2.人民的消费习惯。对于后者,可以说美国跟中国是两个极端,欧洲则处于中间,虽然整体经济指标表现不佳(尤其西北欧国家经济增长率很低),但却藏富于民(且社会保障制度相当完善),所以从在欧洲生活的感觉来说他们的方式觉得很好(美国听说而已,没真正体验过,仅从经常说到的中美两个老太太买房子的故事中推出来的)。所以下一个增长点很明确:刺激内需,我觉得首要问题是本着“患寡患不均”的思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大家对未来有个好的预期。13亿人口的大市场到时候不需出口,仅依靠内需也足够让企业满工满员的生产。

然而当前背景下,政府的思路是很明确的: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在未来一两年之内不可指望;刺激消费的举措达到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仅剩投资可用。所以4万亿的投资旨在保增长(2万亿流向铁路等基建行业,9k亿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些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可保就业)。建议多倾斜广大农村地区:这里的边际效益更大(e.g. 农村医疗卫生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以后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硬件支持 vs. 多建一条京沪高速铁路,将车程从10小时减少到5小时:类比于雪中送炭 vs. 锦上添花)。正如大家所意识到的,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一系列的投资终极目的是保就业(人人有工作做、有钱赚就可以保障起码的生活尊严,进而有很好的期望,这样社会才能得以稳定)。另一条就是促进出口,不同于以往的出口退税政策,此次有针对性地对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倾斜,可以看出政府着意于产业升级考虑。数条措施并举,可以带来对经济发展的充足信心——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可以设想只要我们顺利渡过全球范围内两到三年的经济衰退期,届时内需市场已然小成,出口的产品层次业已悄然升级,再次的经济腾飞便指日可待。

纯属抛砖引玉,一家之言(待完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8 14:49:0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