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四、中国的经济周期
“一五”、“二五”时期是经济复苏阶段,156个项目在这个阶段相继建设。这些项目基本上都是重工业项目,大体上生产生产资料。之后的“文革”十年,中国经济理应走向高涨阶段,但遗憾地是没有,“文革”动乱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低工资形成低消费,没有推动轻工业(消费资料)的发展,导致了重工产品过剩、轻工产品短缺的结构性危机。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食品、服装、房地产、电器等吃穿住用行丰富多彩的消费资料得到了大幅度发展。由此又带动了交通、能源、原材料等瓶颈工业的发展,中国经济走向高涨阶段。90年代,中国经济步入了危机、萧条阶段,大多数产品都卖不出去,工业开工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应增加工资,扩大消费,缩小消费与生产的分离,把过剩的产品消化掉。估计在21世纪初,中国经济将再次走向复苏、高涨阶段,那时,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型电站、煤炭基地等等,曾经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杠杆。但是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加猛烈的危机。中国的经济周期长度是50年。有人说中国的经济周期长度是5年,持这种观点是因为国民经济计划是5年。这不是经济周期,而是计划周期。每个5年计划的初期,都有一些项目上马,形成小小的波动,好像是经济周期,其实不是。
——引自杨斌林著《政治经济学创新与西方经济学批判》第152_153页
以上是传统的研究方法,先找周期波动特征,然后“猜测”原因,比较有说服力,但问题是缺少验证。
我同样可以说,这30年太阳产生了n个黑子,这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周期。这个说法还比以上说法容易验证。
以上说法是从总需求角度来说的,但实际上从总供给出发的实际经济周期也能解释中国的经济周期,而且精确程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