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5-11-15 13:26:54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话题,不懂经济的人是无法参与辩论的。因此邓与那场马拉松辩论毫无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5 14:42:40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5-11-15 13:26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话题,不懂经济的人是无法参与辩论的。因此邓与那场马拉松辩论毫无关系。
至少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也得到西方政府干预派经济学家的认可。对于经济危机的预测,现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已经无话可说了。邓小平预见到了政治体制在经济改革中的阻力,从三个代表,到八项规定这段历史,证明邓小平的经济思维是有道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5 14:45:25
1993110 发表于 2015-11-11 22:57
大哥,我说心里话,但是,不一定对啊:
在大陆经济学界,这是一种特有现象:失落与茫然并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5 14:46:26
ldjdkj 发表于 2015-11-15 14:45
在大陆经济学界,这是一种特有现象:失落与茫然并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5 14:48:05
1993110 发表于 2015-11-15 14:46
咱不能做那傻事,是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5 14:51:56
ldjdkj 发表于 2015-11-15 14:48
咱不能做那傻事,是吧。
大哥说的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5 16:58:22
ldjdkj 发表于 2015-11-15 11:35
马克思韦伯的社会学视角可以对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互为补充。
一种是具有中立立场的思想,一种是具有劳力立场的思想。我很难想象两者之间如何互为补充。换作你的话,如果一位裁判员申明他具有中立的立场,而另一位裁判员申明他具有某一方的立场,你将会接受哪一位呢?
就算两者同时执哨,互为补充,我相信你都不会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5 22:29:35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5-11-15 16:58
一种是具有中立立场的思想,一种是具有劳力立场的思想。我很难想象两者之间如何互为补充。换作你的话,如 ...
那你就好好看看别人的解释吧。例如王则柯先生的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5 23:16:42
ldjdkj 发表于 2015-11-15 22:29
那你就好好看看别人的解释吧。例如王则柯先生的看法。
王则柯先生对学术立场是怎么看的。能简单讲讲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6 08:27:00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5-11-15 23:16
王则柯先生对学术立场是怎么看的。能简单讲讲吗?
参阅《微观经济学十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6 11:25:15
ldjdkj 发表于 2015-11-16 08:27
参阅《微观经济学十讲》
这就麻烦了,为了了解他对学术立场的看法就要去买一本书。这很不经济。难道就不能够用一两句话把王则柯先生关于学术立场的看法简介一下?就如同我简介马克斯韦伯的“价值中立”那样,两行字已经讲清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6 12:25:20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5-11-16 11:25
这就麻烦了,为了了解他对学术立场的看法就要去买一本书。这很不经济。难道就不能够用一两句话把王则柯先 ...
现在资料链接不上了,抄录的部分笔记如下仅供参考,关于马克思与韦伯观点的相补的论述在其后面章节,因时间很长了记不很准请自查:
价格机制
    我希望这门微观经济学选讲,是我们大家一起思考和讨论的一门课。现在开始本课的第一讲。在今天的具体内容展开之前,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物质财富”,或者“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人类财富”,这样的说法,究竟对不对?
    【课堂讨论】(议论热烈,具体内容略。因为问题本身已经蕴涵指向,所以多数同学都往否定方面思考,但一下子难以有力否定。后来才有同学想到地下未开采的矿藏。)
    终于有同学谈到地下未开采的矿藏了,——它不是人类劳动的结果,但却是人类的物质财富。不过也有同学觉得,矿藏在没有开发出来的时候不好说是人类的物质财富。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它只是还没有被人们使用而已,不等于它还不是人类的物质财富。
    的确,原始森林,金属矿藏,地下的煤炭、石油,这些都不是人类的杰作,不是人类劳动的结果,而是大自然恩赐而我们的祖先还没有来得及把它们用完的物质财富。再说我们跟日本争钓鱼岛,钓鱼岛哪里是人类劳动的创造?它就在那个地方。可它当然是很要紧的物质财富。
    差不多四年以前,南方报业集团有个活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突出“30年30人”。他们为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选取了三十位改革开放进程中标志性的人物,其中有很好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有做“傻子瓜子”致富的年广久,还有著名排球运动员郎平这样一些人。纪念仪式在下午举行,但是上午的前戏,是一个论坛。论坛请了两位学者做了各半小时的发言。一位是经济学家,另外一位讲乡村政治体制改革,主要讲乡村基层选举。那位经济学家讲演的题目,是我们应该从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吸取什么教训。这个题目非常好。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海啸”,其后果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消除。
    可是那位经济学家提出应该吸取的教训,第一条就是“不能忘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物质财富”。
    正如我们前面讨论的那样,所谓“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物质财富”的命题,完全是不科学的命题。那位经济学教授,可以说是我国政治地位最高的经济学教授。一位政治地位那么高的经济学家,讲出来一个看起来政治上非常漂亮的命题,我们还是要思考,想想他说得究竟对不对:
财富创造,是经济学的根本问题,可惜在我们国家,这个问题直到现在却还是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不然的话,一位政治地位最高的经济学家,也就不会在这样隆重的论坛上,煞有其事地摆弄这样不科学的说教了。的确,过去就是说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物质财富的。可实际上不一定需要劳动,很多东西就已经是物质财富。
1-1  关于价格机制的三种理论
    资源和商品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先后有过三种主要的意见。第一种,认为越有用的东西应该越贵,这就发展成为“使用价值论”,即资源和商品的价格由它的用处来决定,用处大的,就贵,用处小的,就便宜。但是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典型地表现为“水和钻石”的悖论。对于人类来讲,空气和水是最有用的东西。钻石固然也很重要,可它至少不像水那么重要。要是没有钻石,人类一定可以找到别的代用品,可要是没有水,人类社会本身就不能够存在,更别提什么发展了。可是最要紧的水比较便宜,不那么要紧的钻石却很贵,这就否定了“使用价值论”。
    接下来,人们觉得越难做出来的东西应该越贵。这就发展出来“劳动价值论”,即资源和商品的价格决定于需要多少劳动把它做出来,需要劳动量大的,就贵,需要劳动量小的,就便宜。这是你们在中学时候都背过的课文:商品的价格由凝结在商品里面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来决定。当你为了通过考试而背这些东西的时候,你相信它吗?至少现在你已经知道,地下的矿藏,还有原始森林等,虽然不是劳动的创造,但是本身很有价值,很值钱。所以后来这个“劳动价值论”或者说“劳动决定论”,也被否定掉了。
    最后,就剩下“供求关系论”或者说“供求决定论”了,即商品的市场价格取决于商品在市场上的稀缺性:一样东西供不应求,它的市场价格就会上升,反过来如果供过于求,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这些,就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三种主要的价格理论,而前面两种都已经被否定掉了,因为它们不科学,不符合事实。
    回答商品的价格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问题的理论,叫作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全部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关于价格机制,现在全世界几乎都肯定“供求决定论”,或者说市场决定价格,即商品的市场价格取决于商品在市场上的稀缺性,但是在中国,还有一些学者和官员,  “坚持”不科学的“劳动决定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6 12:39:52
ldjdkj 发表于 2015-11-16 12:25
现在资料链接不上了,抄录的部分笔记如下仅供参考,关于马克思与韦伯观点的相补的论述在其后面章节,因时 ...
非常感谢!从王则柯先生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出,他以中立者的身份来陈述各种观点。除逻辑判断之外,不加褒贬。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6 13:23:20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5-11-16 12:39
非常感谢!从王则柯先生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出,他以中立者的身份来陈述各种观点。除逻辑判断之外,不加褒贬 ...
王则柯在其《常识的理性》中这段话可供你参考:
      我今天要谈的“常识理性”,非常重要。这个常识理性,不是人家贬斥我们的时候所说的那种常识理性。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是登在报纸上给普通读者看的.题目是《智慧何以被善良蒙蔽》。在经济学说史上,人们的智慧被善良蒙蔽的例子很多。首先可以谈到一个有关经济学的最根本的问题。毛泽东有一句描述很有意思,大意是:商品这个东西,大家每天都接触它,但没有人注意它,只有马克思是个例外,他注意到了。马克思这个切入点很好。接下来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商品的价值价格由什么决定?如果是大量的商品.那是价格;如果是单个的一样东西,那是价值。
    关于商品的价值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在历史上,我设想是出于善良的本性,人们曾经设想和相信,越有用的东西就应该越贵,就是说不那么有用的东西应该便宜,比较有用的东西应该贵一些。于是,就出现了“使用价值论”。但是这样一来,很快就经不起推敲了,对人类社会来说,最有用的是水这样的东西,因为如果没有水,人类社会本身就不复存在。然后跟水成为对照的是宝石。懂得一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水和宝石”这个悖论在科学史上是非常著名的。宝石当然也非常有用.但至少有一点,宝石你可以找到代用品.没有宝石,人类社会照样前进,而没有水,人类社会就会灭亡。可是,在现实社会里,水比宝石便宜多了。这样,就否定了使用价值论。
    接下来,同样可以设想是一些非常善良的人,他们就开始想,应该是越不容易做出来的东西越贵。这就出来了“劳动价值论”。结果也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知道,双胞胎有一些是同卵双胞胎.还有一些是异卵双胞胎。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到一对不同卵的双胞胎.出生于同一个家庭,生出来就一个比较聪明,另一个不那么聪明。虽然他们父母一样,家庭一样,出生时间几乎一样,接受的教育也一样,他们自己的努力程度也很难说不一样,但是这对双胞胎后来的社会实现却很不一样。这就不能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了。大家可以想想.很多东西,不一定就是积累的劳动多.价值就一定高。
    最近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人觉得印度可能会在经济上对中国形成威胁:北京就已经开过几次这样的会。大家最终的结论普遍是,印度要在经济上超过中国,还早呢。但是有一点,印度现在已经比中国强,那就是印度的资源效率要比中国高。所谓资源效率,本来考虑的是这样的问题:每产出一万美元的产值,你需要消耗多少煤炭多少石油?实际运用的是它的倒数,比方说每消耗一吨标准煤,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值。资源效率最高的是日本,其次是美国。十多年前有一个统计,日本的资源效率大概是中国的十三倍,美国大约是中国的九倍、十倍,印度大约是中国的三倍。我们的资源效率为什么那么低呢?表现上看,我们的经济发展得很不错.可是我们的资源消耗得太厉害,我们的污染太厉害。大家可以想想,其实这里面的根子就是劳动价值论。你看看过去和现在一些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怎么说的就知道了。它们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我说它们是假马克思主义。这些教科书说,一定要有劳动凝结在里面,才有价值。那么我现在问一下,我们现在跟日本争这个钓鱼岛,难道这个钓鱼岛凝结了人类的什么劳动在里面吗?再讲我们挖的煤炭,煤炭形成于人类出现之前,它到底凝结了多少人类的劳动价值在里面?其实,它们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大自然的结晶,是我们这块土地赋予我们的。我记得非常清楚,我在广州念完高中,上北京读大学,坐火车经过清澈碧蓝的北江离开广东,两岸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可是那时候已经开始砍伐原始森林了。现在北江两岸也有森林覆盖,但那不是原始森林,只是因为广东气候条件好,新长出来了次生林。原始森林有什么劳动凝结在里面?怪不得过去我们计算木材的价格,就只算雇了多少工人,用了多少柴油或者电力把它砍下来,拖到江边,运到你那个地方,就只算这个劳动成本。这样算,我们的资源有什么办法能不被浪费?本来,价格是最权威的市场信号,应该是资源稀缺性的度量,这不是单单用劳动量或其变种能够能衡量的。这个道理,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山西是个资源大省,以前的情况却是,煤炭挖得越多,山西越穷。这样的一个格局一旦形成,化解并不容易。它的后果之一,就是我们的资源效率直到现在还落在印度后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6 13:32:28
ldjdkj 发表于 2015-11-16 13:23
王则柯在其《常识的理性》中这段话可供你参考:
      我今天要谈的“常识理性”,非常重要。这个常识理 ...
这段话也是同样。除逻辑判断之外,不加褒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6 13:50:19
ldjdkj 发表于 2015-11-16 12:25
现在资料链接不上了,抄录的部分笔记如下仅供参考,关于马克思与韦伯观点的相补的论述在其后面章节,因时 ...
关于价格机制的三种理论。

据口述历史,当年“市场调节”的最原始论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市场经济的了解,也就是对价格的了解,以及对经济旺盛与衰退的了解。这两个问题是同时解决的,而且这种理论与上述三种价格机制理论都不相同。由于官员们都听不懂这种理论,但他们却能够看懂改革方案各条建议的利弊权衡(包括建立经济特区),因此“市场调节”的出处至今都没人敢冒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6 14:55:36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5-11-16 13:50
关于价格机制的三种理论。

据口述历史,当年“市场调节”的最原始论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市场经济的 ...
有些问题就是馄饨世界馄饨话。权当算个挂、相个面,反正错了也不用负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6 15:15:42
ldjdkj 发表于 2015-11-16 14:55
有些问题就是馄饨世界馄饨话。权当算个挂、相个面,反正错了也不用负责。
在人类来看,世界有有序的一面,也有无序的一面,因此理性的结论必定是概率结论。只有非理性的结论才会言之凿凿,才会信誓旦旦。科学结论与宗教结论有什么不同,我相信你有能力分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6 15:36:19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5-11-16 15:15
在人类来看,世界有有序的一面,也有无序的一面,因此理性的结论必定是概率结论。只有非理性的结论才会言 ...
科学数据言之凿凿,总统上任信誓旦旦,是真是假真难分辨,就靠你实践来定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6 15:44:01
ldjdkj 发表于 2015-11-16 15:36
科学数据言之凿凿,总统上任信誓旦旦,是真是假真难分辨,就靠你实践来定夺。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也只能得出概率的结论,否则就不需要做任何实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6 17:17:28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5-11-16 15:44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也只能得出概率的结论,否则就不需要做任何实验了。
经济学研究不同于数学单纯追求数值的准确性,经济学研究的是要素的相关程度是”若干路径求其优“。概率分析当然有必要了。经济学在精确度上的模糊性是允许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6 17:37:15
ldjdkj 发表于 2015-11-16 17:17
经济学研究不同于数学单纯追求数值的准确性,经济学研究的是要素的相关程度是”若干路径求其优“。概率分 ...
所谓物理,也就是以生命的立场去观察非生物现象,也就是以相对客者的立场去观察对方。但经济学就不同了,我们是以生命的立场来观察生命自身,也就是以绝对主观的立场来观察自身。就因为不同立场不同偏见的缘故,我们只会有物理学,而不会有“事理学”这回事。经济学是一门偏见很大的学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6 18:29:54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5-11-16 17:37
所谓物理,也就是以生命的立场去观察非生物现象,也就是以相对客者的立场去观察对方。但经济学就不同了, ...
经济学总体来讲是跨学科的泛科学,属于大系统学科。所以多视角看问题应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