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这电商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会,似乎也不可避免的遭遇了七年之痒,叫衰之声不绝于耳,可是,我们是真的不再需要双十一了吗?
双十一前世今生
11月11日,光棍节,一个对状态标识为单身的人造成成吨暴击伤害的日子,于2009年,悄无声息的,在中国拉开了改变的序幕。
双十一诞生之初,仅仅是淘宝为了激活消费者网购热情、培养消费者网购习惯而做的一个节日促销活动,也就是单点的热点营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十一逐渐朝着一个马云最初也“想不到”的方向发展着。“双十一”已从C2C演变成B+C2C,由个体转向全民,成为购物节,消费者满怀期待着双十一的到来。阿里最希望的结果,是把双十一消费方式,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如今双十一已变成电商行业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成为了互联网冲击传统零售业的革命性狂欢,它对市场的启蒙意义远远大于销售额的创高,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网购最为活跃的标杆市场,“双十一”居功至伟,完全可以被写进当代中国的商业史卷之中。
电商市场的现状
现如今的电商行业,已然经形成了双寡头市场。领头羊阿里欲通过和排行老三的苏宁的强强联手,将京东搁置在了一个尴尬境地,可京东岂肯就此俯首,“京腾计划”也是给予阿里一个强有力的回击。
市场局面一经形成,时间便成为了牢不可破的壁垒。想要突出重围,自然也就只能通过剑走偏锋的模式创新了。
天猫创始总经理,原当当网COO黄若,便是开启了一个独特的模式——会员收费制。他创立的电商平台「百恩百」只卖进口商品中的快消品,目标用户是追求品质的成熟年龄用户,靠半年80元或一年150元的会员费盈利。
黄若认为:消费升级换代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消费者的更深层次需求,而未来一段时间的消费主力军,正是处于对生活质量提高有较为迫切需求,而对价格不甚敏感的80后90前。
与此类似的还有刚在这个夏天融了8000万美元、被视为多年来最有希望向亚马逊发起挑战的美国会员制电商Jet,可就在今年10月,仅上线3个月之后,便放弃了会员制模式,这颇为让人深思。
而同样奉行着会员制的美国Costco超市,却在过去十年间,保持着每年9.1%的销售额增长率(沃尔玛的平均销售额增长率为5.9%)。
质疑声不绝于耳
吴晓波的一篇《我们真的还需要“双十一”吗?》,从双十一启蒙价值消失、营销模式滞后、商家无法获利、记录失去意义、物流造成混乱、寡头竞斗恶化六个方向,质疑“双十一”继续存在的意义,瞬间引爆了社会舆论。
已经经历了七年的双十一,来到了一个敏感且尴尬的位置,风头越劲,越是放大了它本身存在的问题,细细思索,当网购已经成为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时,双十一也就失去了最初培养消费习惯的意义,那双十一,真的还有那么重大的意义吗?
当我这样询问我自己的时候,脑海中,不自然的浮现出一个同样是一年一度,也被大家诟病存在意义的节目——春节联欢晚会。
春晚收视率年复一年的走弱,质疑之声也是源源不绝,可却依然坚挺的存在着,不是因为内容优质到无可替代,而是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有时候,理性的分析,过于低估了情怀的力量,人们心中“只为凑个热闹”的想法,也能让它活下去。
疯狂的记录盛况
而双十一,俨然成为一个全民娱乐节日。11月11日零点的钟声敲响,全球狂欢节正式启动,剁手党们疯狂的刷新着记录。
1分12秒 ,交易额突破10亿元;
12分钟28秒,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33分钟53秒,交易额突破200亿元;
1小时13分59秒,交易额超300亿元;
9小时52分22秒,交易额超500亿元;
据摩根大通预计,今年双十一商品交易额将达750亿至800亿元。以中间值计算,今年双十一阿里巴巴商品交易额同比增长36%,低于去年的63%增幅。
最终,阿里巴巴不单达到了摩根大通的预估,更是创造出了912亿的记录。
李克强总理办公室更是在双十一前致电马云,工作人员转达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双11”的祝贺和问候,也是证明了双十一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电商行业的促进
天猫双11狂欢夜,收视率最高时曾达29.10%,而排名第二还不足3%。
电视购物晚会的崛起之声,甚嚣尘上,一时间,电视和电商的跨场景,得到了一个远胜电视购物的新模式,可这个模式到底会不会成为电商行业的下一个引爆点,还尚未可知。
电商行业在双十一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双十一也始终不遗余力的推动着电商行业的发展。各电商平台,也借双十一之热,为自身品牌推广,推出了各项优惠活动。炙手可热的创新发布和企业家合作投资平台APP“对路”,也是为投资人企业家,做了一份“双十一电商项目集锦”,筛选了优质且新颖的创业项目,也是给各创业团队项目,对接了资金资源。
跨场景营销+新模式突破,加之其它行业的助力,为电商行业带来了更有活力的未来。
写在最后的话
可今年到底会不会是双十一的最后一年,也许只有在明年才会公布的阿里财报里,才能略微看出端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