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5296 2
2008-12-20

     浅谈生产性服务行业与其运作管理模式
摘  要: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入手,简略的介绍生产性服务行业的特征、运作与管理的主要模式、现代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模式、发展趋势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于1975年在对服务业进行分类时提出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出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制造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重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有别于一般服务业的是其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上游的资源开发、物流运输、原料供应、产品开发、采购管理,以及下游的产品发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都属于生产性服务。波特认为在企业价值链的运动过程中,并非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创造同等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活动,这些创造较高价值的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从市场竞争的现实看,企业竞争优势对加工制造环节的依赖性在减少,而生产性服务活动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因此,生产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同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一)是增值性。 生产性服务业既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又具 有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作用。
(二)是知识性。生产性服务 是知识和技术密集产业,它的服务可以促进高素质 才的集聚,提供高智力、高效率的知识技术服务。
(三)是创新性。生产性服务业是高新技术的主要使用者 和推动者,并能够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 新。
(四)是关联性。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服务与客户消费同时进行,互相联动,密不可分,在整个产业链中各种服务的依存度越来越 。
(五)是信用性。信用决 服务产品的价值,信用体系保证服务过程的质量。
三、生产性服务企业运作与管理的主要模式
(一)集团公司模式。集团公司模式指生产性服务企业通过并购或联合其它相关业务企业,形成大规模的生产性服务集团公司,以母公司为核心,合并所有子公司的业务范围并在彼此的经营范围内进行业务延伸,拓展新的业务内容,整合某些生产性服务领域市场中的业务,确立企业的竞争地位。在集团公司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企业以较快的速度使企业规模、服务资源及服务经营范围扩大。在集团公司内部,原有的服务资源、服务能力、经营范围及服务部门等都得到相互融合与延伸,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此外,集团公司直接承接子公司的服务资源、服务能力、服务市场等,降低了服务产品的开发成本,增大了集团公司业务的市场覆盖面及对整个行业市场的整合效应,提升了集团公司的竞争地位。集团公司模式因为发展速度快而被越来越多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所接受。成功实施集团公司模式的关键在于:生产性服务企业在主营业务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有扩大相关服务业务、整合业务市场的需求,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为并购或联合做了充分准备。
(二)战略联盟模式。战略联盟模式指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其竞争者、其它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或相关业务企业,基于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原则,通过合同或协议,组成生产性服务战略联盟,集成各合作企业的服务资源、业务和市场,提升整个联盟的市场竞争性。具有专项竞争优势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为了以较低的资金投入达到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业务规模并分担市场风险、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进入新的服务领域等目的,可选择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战略联盟使各合作伙伴的竞争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整个联盟的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产生1+1>2的效用,增强联盟的市场竞争能力。在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企业又没有足够财力通过并购扩大规模的情况下,适宜采用战略联盟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成功实施战略联盟模式的关键在于:生产性服务企业面临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在其主营业务和某些服务资源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合作伙伴之间的特长和资源具有互补性。
(三)与用户合作模式。与用户合作模式指生产性服务企业与用户通过合作建立专门的服务公司以确立合作关系,通过这一专门的服务公司,生产性服务企业与用户均划拨出一定的企业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专业服务人员、技术等),面向用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生产性服务,整合某些生产性服务市场。在与用户合作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企业通过与大型制造企业合作建立专门的服务公司,为企业客户提供专项定制服务,拓展了本企业部分稳定业务的发展,促进了双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此外,专门服务公司的成立也意味着该生产性服务企业成为该企业客户某些生产性服务的垄断服务供应商,增强了其市场业务整合能力,提升了市场竞争性。与用户合作模式对生产性服务企业及企业用户的规模和实力有较高的要求。成功实施与用户合作模式的关键在于:生产性服务企业具有一定的核心服务能力、广泛的竞争市场、充足的企业资源(包括服务资源),并且选择大型制造企业为合作伙伴,为彼此的合作提供充分的财力及业务能力支持。  总之,生产性服务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条件(服务能力、服务资源、服务经营范围等)、发展需求及市场服务需求确定企业的集成化发展模式。
四、现代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的趋势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
近十年来,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它已经成为外国投资的重点。几乎在所有国家,服务业的表现都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快慢,由于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更有效的服务业(金融、通信、国内运输和专业服务)可以提高整体经济绩效,这些行业共同发挥作用,对提高国内生产率至关重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到服务业,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发展速度非常引人注目。(二)、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
制造业的国际营销网络的形成,就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研发产品、产品运输与储存、广告、保险、会计和法律服务等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生服务需求。换句话说,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这主要表现是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某些经济活动特别是制造业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经济活动由以制造为中心已经转向以服务为中心。同时,制造业部门的功能也日趋服务化,主要表现为:一是该制造业部门的产品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二是随产品一同售出的有知识和技术服务;三是服务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
(三)、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方式呈现虚拟化、网络化、外包化的趋势 。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虚拟化、网络化成为可能,这种服务方式也日益凸显其优越性,促进企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一个虚拟化的框架之中,高效地“整合”或“疏散”传统上认为的“内力”和“外力”资源,并让这些相关联的结构性要素发挥市场价值,充分体现企业的现有优势。 另外,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把自己所不擅长的那部分业务外包出去从而更加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相关的专业外包公司也能提供更加专业、优良的服务,降低企业的成本,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四)、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近几十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能够为企业提供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货物生产或其他服务的投入而发挥着中间功能,它们提高了生产过程不同阶段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被定义在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活动。换句话说,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环节之中。

参考文献:
(1)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4)郑吉昌.《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经济增长》
(3)魏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范式》
(4)但斌.刘利华.张乐乐.《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成化发展模式与策略》


 .


聪睿恭敬  金钱 +50  经验 +10  奖励 2008-12-20 12:15:2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2-20 11:42:00
[em0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2 10:22:03
谢谢楼主的分享,让我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楚的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