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733 2
2015-11-17

11月15日下午,青年小说作家、果壳网主编,《想象中的动物》著者徐来做客单向街书店,其实他的网名是拇姬,让听到的人以为他应该非常喜欢无印良品。他的江湖名号还不止如此,他就是当年“前列腺要发言”的博客主人,徐来也是他的笔名而已,他的真实姓名是个秘密。一个人聊天没有意思,他这次叫来果壳网主笔Ent来现场一起“胡闹”。

  《碎前故事》是徐来暌违八年的新作。这是一部融古典、魔幻、哥特、寓言为一体的魔法之书,主线端庄优雅,副线凶险血腥。有笔记体小说的底子,兼具西方奇幻的范儿,通篇奇思妙想又不乏生动精妙的机锋。被誉为《酉阳杂俎》和《一千零一夜》的混合体,文字女巫安吉拉卡特的灵魂知己。打开这本书就像打开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块里头带血;荒诞奇诡,瑰丽飘逸,用煞有介事的口吻说着一些怪力乱神的故事,刷三观利器。

  “碎前故事”=“睡前故事”?

  很多人好奇问徐来老师,《碎前故事》是不是给大家在睡前阅读的,其实不是,“碎前故事”这个碎前的概念其实说的是他自己,因为他每天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进行写作,只能利用自己忙完工作之后睡前那一点点时间来写,每天差不多要到11、12点才开始写作,差不多写到1、2点钟,这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解压方式。

  现场有儿童读者家长提问徐老师,这本书是否适合小朋友来看,徐来老师讲这本书可能是需要分级的,很多人确实受了书目的影响,觉得它可能跟一些孩子,给小朋友睡前讲的故事会有关联,其实不是这个状态,第一,它是我睡前写的状态,第二,它其中包含很多对我们现在人的状态一种极端化的撕裂感觉在里面,所以它里面含有很多暴力的成分,有一些性的成分在里面,这样的东西显然不适合给孩子看。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书法理论上有“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美学观念,也就是疏的地方可以让马驰骋,密的地方连风也透不过去,大体指的是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结构、布局、留白、组织、呼应等方面。对于该书各题材的选择性,徐来老师用了上面的古语加以说明。“碎前故事”充斥着西方奇幻风格的文字,而他本人却更执着于中国书法篆刻的精髓,也奠定出了他书里中国笔记体小说的影子。

  徐来老师认为:其实东西方的故事完全不是同一类,不要制造一些人为的框把它们分门别类,世界是连贯的,我们要故意把它切开,以及其实两者没有什么关系,但我们要拿来做比较,东方和西方的故事,我觉得它最大的差别在于,当我们说到西方故事的时候,我们通常指的是那些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在西方小说写作中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我自己一直都说我受到一些作家的影响,比如说很奇怪,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个作家生于同一天,一位是意大利的卡尔维诺,还有一位是南斯拉夫的帕维奇,他们都是10月15号生日的。这两位作家都有非常深的民间故事基础,卡尔维诺在大学里就是教民间故事课程,包括他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品叫《意大利童话》,翻译是有问题的,其实是《意大利民间故事》,帕维奇也是这样,他的作品受到民间故事的影响非常深,他的技法、故事展开方式都是民间故事化的东西。

  而我们讲中国传统故事的时候,固然会提到民间故事这个部分,但我们会更多讲笔记小说的传统,笔记小说构成的故事传统,而笔记小说的内容它其实和民间故事的状态不一样,笔记小说是文人创作的结果,哪怕是我们说《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笔记小说,它的故事,我们经常会说到,蒲松龄很多内容会取材于民间故事,甚至有一些异闻,说他在路边开了一个茶摊,如果你过往的行商客人给他讲个故事,他就可以免费送你一顿饭。

  文人式小趣味

  徐来老师讲道:在笔记小说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我称之为“文人式小趣味”,一些诡异的创作方式,比如说,我杜撰一个材料,然后我引用它,这是一种创作方式,我在我上一个创作集,《想象中的动物》中,经常使用这样的方法,这方面最典型的是中国五代时代的一个作家,叫冯贽,他写的一本书叫《云仙散录》,这本书很有意思,所有故事全部用引述方式展开,谁谁谁写的,什么书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但这本书有意思在于后来的文献学者研究他提到的那些书时发现,他提到的那些书几乎所有书别人都没有提到过,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可能性,所有的书都是他杜撰的。

  像这种文人的小趣味,创作上的小趣味在民间故事当中,或者说在西方故事当中,传统意义上一些故事里,是不存在的,我觉得这是两者的一个根本性差别,一个是所谓的劳动人民集体创作,还有一个是文人创作,文人趣味的集成,对我来说是把两者混杂在一起,把其中对我产生触动的东西,那些技巧、那些有意思的东西把它糅在一起,形成我自己想写的东西。

  电子志怪

  谈到《看不见的冰箱》故事比较吓人,徐来老师讲道:《电子志怪》章节本身值得一说,我们知道“志怪”两个字很特别,是中国古代小说门类之一,我很喜欢志怪小说,它提供了一种古人的世界观,一些特别的地方。我一直在想一件事情,这些志怪小说反映的是古人的世界观,古人对于世界的认知是这样,所以他们会写出这样的志怪小说来,那如果这样的世界观套用在我们现代的生活当中,它一定会产生很多矛盾,它会产生很奇怪的冲突,这个冲突表现会是怎样的,我就尝试把它纳入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当中。

  现代生活什么样的东西跟志怪世界有关,冲突得最厉害?技术性的生活跟这些东西产生的冲突最厉害,什么样的东西最技术化?我想是电子产品最技术化,好,那我们就在电子产品这个框架下讨论一下,如果这些神神怪怪的东西进入到电子产品的范畴当中,那么它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所以,当时就开始写《电子志怪》序列,其实我写了很多跟电子产品有关的志怪故事,比如小说当中还提到了微波炉的故事,这是纪念我父亲的故事,还有大量各种各样的,包括接线员等等,“冰箱”就是其中一个,当时是想写一个特别独特的,志怪故事中其实有类似这样的恐怖故事,我想把它放到有一点点恐怖的环境下来描述它,冰箱嘛,它提供一种比较冷的感受,会让人有死亡的触感,会产生这样的符号意义,好,我们就试试去写这样的一个故事,所以最后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结果。

  对于“龙”的偏爱

  主持人问到很多读者想知道,徐老师是否对龙这种象征有一些偏爱,徐来老师讲道:其实并不是,“龙”这个形象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好用的形象,我用它并不是因为我喜欢用它或怎么样,而是因为它真的很好用,因为写作时我经常会使用一些跟我们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的生物,比如说某种怪物,但是当我说到“怪物”这两个字的时候,大多数人其实是没有感受的,但我说“猫”,大家就可能会开始挠,这是有具像的形象在里面。当我说“怪物”的时候,其实读者内心是反映不出东西来的,但有时候我又不能让一个特别具像的东西真的出现,因为太具像的动物,它会打破人的渐离感,让人觉得这个东西就在我眼前,又不是一个讲故事的状态,所以我会倾向于使用“龙”这个词。你知道,龙是不存在的,但任何一个人提到龙的时候又有一个明确的形象出现。

  当“拇姬”遇到徐来

  当做科学传播、去伪存真的拇姬遇到写虚构故事、感性的徐来,是如何协调的?

  徐来: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并不需要协调,科学传播,吸引公众注意力很重要,我们需要的就是把科学传播做得具有情感。而且,人一天有10个碎片,如果有一个给你,已经很棒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19 08:54:15
每个人 都有碎片 ,可属于自己的 太少了 。感谢作者推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9 09:53:49
有人骗你 发表于 2015-11-19 08:54
每个人 都有碎片 ,可属于自己的 太少了 。感谢作者推荐
{:0_25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