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价值转形问题,是资本论第三卷第九章的有关内容,及其他有关地方的内容。
主要是两个相等关系:商品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剩余价值总额=利润总额。
但是,如何对之论证呢?
1,所谓价值转形问题,就是整体上总量上,劳动(价值)、产物、产值(货币化的成交价格化的产值)之间的关系问题。
论证的任务,是肯定上述三者之间有比例关系,或者否定有比例关系。
比例关系,包括对等,或者对应。
2,在没有交换的时候,货币不出现,劳动、价值、产物之间的关系是明确的,总量上是对等的。
因此,这时候不需要去论证。
3,在有交换的时候,货币出现了,而产物可能成交,也可能不成交。
成交的话,可能全部成交,也可能部分成交。
在成交的价格上,也显得杂乱无章,无章可循,好像没有什么比例关系了。
那么,在引入交换的情况下,只要说明有关总量上的比例关系仍旧存在,仍旧成立,也就完整了证明任务了。
那么,在一定时期上,无论交换或者不交换,总是有下列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的,
不妨说,是这样:
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商品价值=个别产物=个别产物之可实现产值,
以上可加总,得到总量及其关系:
总劳动时间=总价值=总产物=可实现总产值
-----这里,总产物是桥梁。而总价值=总产物=总产值,这是简陋来说的,是不妨看成对等。其实还有对应关系。
---------这里,是总量上的对等、对应。
----------如果深入到其中的任一局部,那就显得杂乱无章,无章可循。任一局部都可能有自己的比例,且可能不等于其他局部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