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9356 342
2015-11-18
所谓价值转形问题,是资本论第三卷第九章的有关内容,及其他有关地方的内容。


主要是两个相等关系:商品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剩余价值总额=利润总额。

但是,如何对之论证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18 00:11:43
首先有等式:

劳动的量=劳动过程量=劳动状态量=劳动结果量=产物的量=价值的量

那么,

个别劳动量=个别产物量=个别价值量

社会劳动量=社会产物量=社会价值量

总劳动=总产物=总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8 00:13: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8 00:20:32
以上,是关于价值、劳动、产物的等式。

那么,

产物在资本家那里,一是表现为实物,二是表现为产值。
这是从不同角度分别来看的。
在资本家看来,他的财富就是那些产品。换一个角度,就是那些产值。


但是,
账面的产值,并不是实现的产值。
那么,
账面产值与实现i产值(包括已经实现,和未来实现,可能实现)之间是一种概率关系。也就是说,账面产值的一定期望值,就是实现产值。
因此,不妨以期望产值,来表达账面产值。

在这里,一定时期的产品能否全部销售出去,并不影响结论的。要么全部销售出去,要么部分销售出去了。及其他有关情况,例如说,投资生产之后,还没有来得及有产品。例如说,资本家可能囤积居奇,故意不销售,等等各种各样有关情况。
--------因此,这里就省略不谈了。以上这些都省略。


总之,

在资本家那里,他分别看到2种东西,产品的实物,产品的期望产值。

不妨,令产物=期望产值。

其实不相等,不妨令其相等。

其实,这里的产物与期望产值,是一种对应关系。1单位产物对应1单位期望产值。而并不是对等关系。

那么好了,

现在又得到另一等式:总产品=总期望产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8 00:25:39
由总劳动=总产物=总价值,可知:

活劳动创造当前价值,旧劳动转移价值。

因此有:当前产品价值=当前总劳动=当前总产品=当前总价值=当前活劳动价值+转移价值


而由期望产值,可知:

期望产值=成本+期望利润=工资+生产资料成本+期望利润


那么,以上是对总价值、总期望产值的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8 00:31:34
把以上等式罗列如下:

总劳动=总价值=总产物

总产物=总期望产值

还可知:

1单位总劳动=1单位总价值=1单位总产物

1单位总产物=1单位总期望产值

即有:

商品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

证毕。


引入分解式,罗列可得:

1单位总劳动=1单位总价值=相应转移价值+相应活劳动价值=1单位总产物=1单位总期望产值=相应工资+相应生产资料成本+相应期望利润。

即有:
剩余价值总额=利润总额

证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