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5203 391
2018-05-24
什么是价值转形问题呢?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们当中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社会劳动。

价格,是商品们交换时候的价钱,通常就是价钱,因为现在很少有物物交换了。

那么,价值是一些劳动,价格是一些货币,这是两种东西。

而且,人们交换的时候,都是讲价钱,论价钱,都不看劳动,都不说劳动,

那么,一些劳动和一些货币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劳动如何转形为货币呢?

这个,就是价值转形问题。

也就是说,
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讲价钱,论价钱,都是花钱付钱,卖钱收钱,可你马克思非要说劳动,
那么你为什么非要说劳动?
那么你说的劳动,和价钱,能转形吗?能一致吗?

也就是说,
假若不能说明,为什么非要引入劳动,
假若劳动不能转形为货币,
假若劳动和货币不能一致,
那么马克思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不适用和不实用,并且也破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5-24 13:25:41
如上面所说,价值转形问题,是劳动量对货币量的转形。世人皆知价钱,你马克思为什么非要讲劳动?凭什么非要讲劳动?
换句话来说,价值转形问题,其实,其实,并不是如下之类的问题,转帖:

例如:相等的平均利润率怎样能够并且必须不仅不违反价值规律,而且反而要以价值规律为基础来形成。

例如:由于各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等量资本推动极不等量的劳动从而生产极不等量的剩余价值,这表现为部门问的不同利润率。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出现了社会资本在各部门问的竞争和流动;结果必然是各部门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一般利润率(或称平均利润匆。剩余价值总量按照一般利润率在部门问平均分配。于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由于平均利润不过是总剩余价值按照预付资本多少的等比例重新分配,所以剩余价值总量等于平均利润总量,价值总量等于生产价格总量以下简称“两个总量等式”。

例如:“转形”是《资本论》第三卷出版后,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的用语,指马克思概念的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等“形式转化”。而“转形问题”不止一种叙述,但共同的本质内容则是,如何解释平均利润规律(不同部门等量预付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与价值规律(价值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即等量劳动创造等量价值)之间的矛盾?——因为在不同的部门,资本的有机构成、预付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从而等量预付资本在不同部门于相同的期间内推动的劳动量可能不同,按照价值规律,创造的价值及剩余价值的量就可能不同,而剩余价值是利润的唯一来源,因而各部门的利润率就可能不同。这是与等量预付资本在相同的期间内获得等量利润的平均利润规律相矛盾的。而现实中,竞争总是使各部门的利润率想去相等(尽管可能从来就没有绝对相等过)。因此,这个矛盾如不能得到合理解释,讲推翻价值规律,马克思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进而分割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等,总之马克思的整个经济学说,就要崩溃。百余年来,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一直从此角度供给马克思经济学,就是证明。

例如:众所周知,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中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的转形问题。简单的说,商品的价格之所以和商品的价值不相等,是因为有的商品中的剩余价值要跑到另一部分商品中去,以此保证所有的资本都可以获得一样的收益。剩余价值的转形就是要证明,如何在满足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条件下,总利润和总剩余价值,总价格和总价值,两个总量的相等。100多年来,为了解决转形问题,学界提出了很多算法,却始终没有真正解决。

以上转帖完毕。
以上转帖中的问题、课题,当然都很重要。但是,价值转形问题更为重要,更为基础,也并不在于上述。

价值转形问题,就是说:
第一,任一的个别劳动量,能否转化为货币量?如何转化为货币量?个别劳动量与相应货币量之间能否一一对应?
第二,全社会的总劳动量,能否转化为货币量?如何转化为货币量?社会劳动量与相应货币量之间能否一一对应?
第三,全社会剩余劳动量,能否转化为利润量?如何转化为利润量?总剩余劳动量与总利润量之间能否一一对应?
第四,总货物的总劳动量,总货物的总市值量,总货物的总实物量,三者能否一一对应?

人类劳动,相当于物理学中的质量能量之概念。
价值转形,相当于物理学中的质能守恒之定律。

也就是说,价值转形问题,其实关系到劳动价值论能否成立、是否必要之问题。
而这个问题,很基础,很核心,很关键,很根本,远比平均利润率问题等等重要得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4 13:26:14
马克思讲了价值规律,讲了等价交换,讲了社会必要劳动,讲了平均利润率,讲了生产价格,等等等。

那么,价值转形问题,当然和上述理论有紧密的关系。上述理论互相之间,或许,也可能存在不协调,不一致,等等。

但是,价值转形问题,并不在于上述。

而是在于:货物的劳动量,货物的货币量,这是俩东西,它俩如何转化的?如何协调的?如何一致的?

也就是说: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这个基础概念,全面不全面?彻底不彻底?必要不必要?成立不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4 13:26:46
价值转形,就是劳动量向价钱量的转化。
价值转形问题,关系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牵强附会,是否多余,是否成立。

马克思说的价值,特指无差别社会劳动。而人们说的市值、市价、价格、价钱,表现为一些货币。
那么,
第一,在商品上来看,在商业化的劳动的产品上来看,劳动量与货币量是否一致?
第二,在货品上来看,货品当中有产品,还有非产品,例如地皮、矿藏、股票、劳动力等等,并且,各种货品是来回倒腾的,有各种倒买倒卖,等等等,那么,劳动量与价钱量是否一致?
总之,
任一的货物,所有的货物,任一的货币,所有的货币,是否都由人类劳动所赋值?
全社会的一切经济运动,是否千篇一律,一律是人类劳动的流布?

价值转形,价值转形问题,就是关于上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4 13:27:19
平均利润率,就是总量性的利润,与总量性的成本,二者之比。
也就是说,这是统计范畴。这也是总体性的,事后性的,结果性的。

利润率,趋向于一致,趋向于下降。
这都是趋势,是一种趋势,也是趋势之一,并不等于现实。
任一的个体性资本,它的利润率趋向于平均利润率。
所有的总体性资本,它的利润率趋向于下降。
这都是随时随地的趋势,是内在的潜在的必然趋势,但,并不等于现实。

也就是说,任一的个体性资本,它的利润率,总是与总体性结果性的平均利润率有差异。
有差异,是绝对性的。
有趋同,是相对性的。
换句话说,你不能给任一的个体资本,直接赋予一个总体性的结果性的平均利润率,这不符合实际。

再一点,
平均利润率,这是统计范畴,是对互有差异的所有的个体资本,通过了加权平均,才得来的。
这个就好比,对一个班级搞平均化,则有一个班级的平均化的身高,腿长,体重,成绩,等等。
这个就好比,对一切班级搞平均化,则有一切班级的平均化的身高,腿长,体重,成绩,等等。
但是,假若你拿着平均化的数值,直接赋予到任一学生的身上,
那么,第一,这不符合实际,第二,这会产生统计学上的各种偏差,其中包括数值上的技术性的偏差。
譬如,你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腿长,乘以(总身高/总腿长),来得出每一个学生的“标准身高”(而不是实际身高),
那么,这就会产生数值上的技术性的各种各样的偏差。例如可能会出现,“标准身高”之和,并不等于实际身高之和。

上述当中,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腿长相当于实际成本,(总身高/总腿长)﹣1相当于平均利润率,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4 13:28:05
个体性资本的个别利润率,趋向于总体性资本的平均化利润率,
总体性资本的平均利润率,趋向于下降,
等等,
这些问题,都很重要。这些观点,都很正确。
但是,
这些,并不是价值转形问题的关键、根本,也不需要在价值转形问题当中来探讨,而完全可以另作探讨。


价值转形问题,涉及的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不是多余,是不是成立。
当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成立的,是必须必要的,之后,才需要探讨平均利润率等等问题。

譬如一个男青年一位女青年,必须先结识,先恋爱,先结婚,必须先成为一对,
进而,才能探讨婚礼计划,生育计划,发家致富计划。
现在,两个人还没有结识,有待于结识,能不能成一对,尚未可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