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降息、增税与印钞
从第二章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国家达到消费饱和的人群会逐渐增加,达到消费饱和的行业也逐渐增加。这会使经济有停滞的倾向。同时,储蓄率的上升,按第一章里模型三的分析,有使经济衰退的压力。要防止国家经济衰退,就要靠ZF、企业和个人借越来越多的钱花掉以支撑社会总需求。ZF、企业和个人的借贷能力是有限度的。
例如:
银行在审批房贷时会考察购房者的收入和负债,会把房贷额限制在申请者的偿还能力之内。
投资者在购买企业债券时会研究企业的资产和盈利,确定企业不会违约才会购买其债券。
美国ZF的国债发行不得超过上限,而这个上限是由国会决定的。
当社会总借贷能力低于储蓄总额时,经济仍会出现社会总需求缩减。这时,ZF可以有三种选项:降息、增税和印钞。
一。降息
ZF、企业和个人借钱能力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是由他们的偿还能力及贷款利率决定的。对于给定的偿还能力,利率越低,贷款能力就越强。所以当经济不好时,各国央行的首选措施是降低利率。例如,美国次贷危机期间,美联储把联邦基金利率从2007年7月的5.26%飞快地降到2008年12月的0.16%,使美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
二。增税
当ZF、企业和个人的负债很高时,即使利率接近零,他们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借不了多少钱,经济还是会停滞或衰退。例如,美国ZF的国债上限要经过议会批准,美国ZF曾因议会通过修改上限的时间太晚而导致技术性违约和ZF关门。美国底特律市ZF于2013年7月18日宣告破产。企业因还不起债而破产的例子很多。个人债务破产也很多,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大约有7百万住宅因房主付不出月供而被银行收回房产[2]。
当ZF、企业和个人无力借更多债务时,ZF可以考虑提高所得税,先确定一个“合理消费标准”,包括第二章中所说的生理必要型消费和感官型消费。然后对在合理消费标准之上的部分收入征收高比例所得税。这样,ZF把一部分原来流向储蓄的钱作为税收征收上来花掉,就减缓了储蓄增长的速度和ZF债务增长的速度。通俗些说:既然你不肯花钱,我来替你花。美国历史上征收高额所得税时,ZF就没有债务危机。后来税率降下来了,ZF债务迅速攀升。1946-1964的18年间,美国的最高档所得税率高达91%,那时美国ZF的债务是很低的。而当美国1982年开始大幅降低所得税率之后,美国的社会总债务暴涨(见下表及下图)。
美国历年最高档所得税率
| 年份 | 最高档所得税率 |
| 1944 - | 94.0 |
| 1946 - | 91.0 |
| 1964 - | 77.0 |
| 1965 - | 70.0 |
| 1982 - | 50.0 |
| 1987 - | 38.5 |
| 1988 - | 28.0 |
| 1991 - | 31.0 |
| 1993 - | 39.6 |
| 2003 - | 35.0 |
| 2013 - | 39.6 |
需要指出,中国的许多税率很低或不征税,是ZF债务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法国、加拿大等国现在的最高档所得税率是70%,中国只有45%,太低了。而且中国的存款利息、股票分红都不征税或只征极低的税。中国尚未开征房地产税。美国征收50%的遗产税,而中国的遗产税拖了很多年推不出来。中国目前特别需要对那些社会资本的主要持有者增税,而不是光想着靠PPP去吸引投资。
三。印钞
如果利率已低到接近零,而国会又不肯增税,这时就只能靠印钞来对抗经济危机了。美国在次贷危机后,推出了三次量化宽松,共印了4万亿美元,才避免了严重经济危机。这里说明一下,量化宽松和一般的印钞有两点区别:一是量化宽松要先打招呼,印钱的数量和时间,印的钱的用途(通常是购买某种债券);二是赌咒发誓,经济好转后会把印的钱收回去(信不信由你)。这个区别与本文内容关系不大,所以我们在后面会把二者混用。
ZF印钞可以稀释资本,损有余而补不足。ZF印钞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物价上涨,二是利率下降。当物价上涨时,ZF需要使工资和养老金同步增长。如果物价、工资、养老金都增长100%,GDP也会随之增加100%,社会总债务对GDP的比例就会下降一半。家有大量储蓄的居民和金融资本持有者会因此受损,而欠债的ZF、企业和欠房贷者的还贷难度会大幅下降,因此受益。ZF印钞的另一种可能结果是并不出现通货膨胀,而是货币供应的增加使得资金供大于求,导致利率下降。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日常生活用品处于消费饱和状态的经济体中。在这种情况下,也是资本拥有者受损,负债者受益。第五章还会进一步详细论述低利率的问题。
印钞放水是一种温和的削富济贫,吃大户。金融资本对通货膨胀自然是恨之入骨,所以经济学一向把印钞妖魔化,把通货膨胀妖魔化。对多数民众来说,只要工资和养老金能和物价同步增长,则通货膨胀利大于弊。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价稳定是死水一潭,而3-5%的通货膨胀率可以使物价的水流起来,又不至掀起大浪。利率下降则可减轻负债的ZF、企业和个人的还债负担。
近几年来,美国、欧洲、日本都在搞量化宽松,就是在削富济贫。很多人称之为“货币战”,但他们不知道战争的主要对象不是外国,而是本国的民间储蓄和债券持有者。
中国也可以印钞,以还掉部分地方ZF债务,并加大在科技上的投资。当然,中国可以先考虑提高所得税率、降息、例如,丹麦央行宣布将存款利率从-0.2%降至-0.35% [4], 以及发行国债等措施。印钞应当留作最后手段。
部分量化宽松的钱会通过两个途径增加为储蓄,一是雇员的储蓄,二是企业的利润。这就需要更多的量化宽松来填补缺空的消费。所以长期看,量化宽松的规模会以指数速度增长。
长远看,量化宽松将会成为世界经济新常态。意大利锡耶纳银行集团投资组合经理 Gianluca Sanna 曾说“量化宽松政策恐变成半永久性”[1] 。而ZF支出占社会总支出的比例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大。
另外,ZF印钞所得不应当过多用于居民家庭福利,而应多用于公共消费和科技发展。下一章会讨论这个问题。
[1] 《创21个月来最长连涨记录之后 欧元能否走出“QE阴影”?》 2015-09-14 FX168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20150914/201923242764.shtml
[2] 《A housing graveyard made up of 7,000,000 foreclosures》
http://www.doctorhousingbubble.com/housing-graveyard-total-foreclosures-crisis-complete-foreclosures-r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