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午餐价值几千万,介绍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也需要读一读。但在这里关于其投资哲学不再阐述,不去争论投资与投机的区别,而是认为其中关于对企业的认识对于管理咨询从业者有共鸣,所以特摘出来共享。
一、作为管理咨询,一定是要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乙方或者旁观者。个人以前较擅长分析,也是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或者客观的立场)分析市场发展、市场竞争、标杆研究,然后以标杆为模板设计业务组合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设计的结果与投资者需要的结果是接近一致的,企业需要发展成为一家优秀的企业,投资者需要找到一家优秀的企业,两者是不谋而合的。巴菲特选择企业的角度,创是这样阐述的:投资时,我们以企业分析师的眼光,而不是市场分析师的眼光,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的眼光,更不是股票分析师的眼光。那么意味着巴菲特是以企业家的角度审视企业的历史,评估企业管理质量、财务状况等。
二、宏观环境、行业趋势是企业运营的背景板,对于管理咨询而言,同样如此,宏观环境、行业趋势分析完成后,对于企业发展方案而言,只是一个开端。仍然需要对企业基本状况进一步了解,才能做出有见解、有说服力的方案。
三、企业发展的本质是要利润,获取利润则需要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巴菲特将之称为“特许经营权企业”,其产品或业务有三个特点:1、被需要或渴望;2、无可替代;3、没有管制。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很难同时做到这三点。巴菲特近期收购的一家美国制造企业-精密机件公司(precision castparts corp),显然具有上述三种比较明显的特点。对于咨询方案而言,也是需要站在客户的客户的立场来看问题,看公司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是否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以前在通讯行业做营销的时候,面对客户是宣贯我们的解决方案总体成本最优(TCO),而非单一某项技术领先或落后。对于一家企业来讲,特别是中国企业,很难有独一无二的,在市场上没有竞争的公司,而是面临多家竞争,宏观环境和行业趋势对于竞争者而言,那是“道”,不论你研不研究,他都在那里,不避不闪。规划业务的时候,一定是站在客户和市场的立志,解决客户问题和市场痛点。这样的业务才有竞争力。我们团队曾给一家矿企做规划,期间提出采掘和供应链服务组合在一起,而不是两家企业。当时的考虑点是宏观经济的下滑,该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没有任何优势,产品需要通过销售向外出售,而交易市场也发生了大幅变化,没有资源优势的企业更强调服务,而非产品,甚至有企业借互联网之风跨界竞争,整合销售端。在这种环境下,还固守产品是产品,销售是销售,我认为该业务是不协同的。一定需要整合才有竞争力,以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来开发资源。同时减少业务流程,提升业务效率和降低成本。这也符合巴菲特关于企业管理的第二项原则:企业的业务应该简单易懂。简单易懂的原则不仅是让投资者能看明白,也应该是让客户能明白,比如上面所提到的企业,对于客户来讲,可能会面临着找谁买产品的问题,简单的选择变成双重选择了。同时,公司长期的业务发展是否积累了优势,如果在长期发展中没有积累优势,业务需要改进甚至放弃。四、巴菲特选企业,还选管理层。做一个项目,同样要考量管理层,巴菲特提到一种比较适用的方法,看年报,看看以前的计划在几年之后实施效果如何,是纸上谈兵还是踏踏实实。我们也需要注意公司治理架构、高层激励、以及高管层的言谈(如述职报告),有机会需要与高管面谈了解其对企业的看法,以及如何改进工作。
最后,关于财务准则和市场准则所提到的内容,这确实是属于投资者需要考虑的事~~